程前
【摘 要】伴隨著近年來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在校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大,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音樂療法,提高大學生的人力交往能力,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變得迫在眉睫。
【關鍵詞】音樂療法;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68-01
當前,已有部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問題中開展音樂療法,幫助大學生克服交往心理障礙,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教師利用聆聽、獨唱、合唱等方式,幫助大學生達到樂于交往,克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1]
一、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大學生之間進行心理、語言、肢體行為的一種基本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大學生通過語言符號進行相互接觸、表達、交流以及情感的溝通,從而使大學生在心理和行為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人際交往中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2]
對當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發現,現階段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就業壓力大引起的人際溝通心理障礙。大學是廣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學習知識的殿堂,但是,大學生也同樣面臨著學習和就業的壓力。當大學生在學習或者就業上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通過自身的力量又無從解決時,有的學生怕向他人進行請教,長時間不與周圍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導致人際溝通心理障礙,阻礙大學生全面發展。
(二)家庭環境造成的大學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大量來自單親家庭或者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由于成長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造成其任性、依賴以及自大的性格和心理。從而造成這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周圍同學和老師的感受。一旦這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糟心事,容易引起心理上的障礙,造成人際溝通心理問題,形成孤僻、抑郁等心理問題。
(三)大學生戀愛受挫造成的情感障礙。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部分學生開始在大學校園中談戀愛,伴隨而來的戀愛問題也是大學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的一種重要表現。部分大學生因為單相思、表白被拒、戀愛失敗等造成自閉等人際溝通障礙問題,從而導致人際溝通心理障礙。[3]
二、開展音樂療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當前,大學生的人際溝通心理障礙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大學生心理工作中采用音樂療法,引導大學生加強溝通交流,從而幫助大學生克服人際溝通心理障礙。
(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當前大學生學習就業壓力大,情緒不穩定。如果大學生處于較大的心理壓力下,長時間得不到調節,容易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嚴重的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從而造成大學生人際溝通障礙。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心情狀態選取合適的音樂,讓音樂使自己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放松心情,達到排解郁悶的目的,防止大學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問題的產生。
例如,當心情比較郁悶、沮喪,精神狀態差時,可以選擇比較歡快、節奏感十足的音樂,例如,《喜洋洋》《今天是個好日子》等曲目。當情緒比較焦躁的時候,可以選擇像《春江花月夜》《梁祝》等舒緩、優雅的古典音樂進行音樂治療,從而避免大學生產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
(二)促進人際溝通,改善人際關系。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諸多問題。而音樂是一種增強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能夠很好地促進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提高大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從而避免大學生產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問題。所以,在大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交流活動,為大學生的溝通交流營造輕松舒緩的環境,增強學生之間的親切感,消除大學生在溝通過程中緊張的心理,從而使大學生之間坦誠相待,團結友愛,促進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三)陶冶性情,培養健康的人格。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格進一步構建的重要時期,是一個進一步融入社會,培養健康人格的時期。所以,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過程中,應用音樂療法,進一步陶冶性情,培養健康的人格,提高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音樂療法,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發揮音樂在人際溝通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從而引導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避免大學生人際溝通心理障礙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解永菲.論音樂療法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J].黃河之聲,2016(19).
[2]侯慶琦.音樂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干預的適用性[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張賀香.音樂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焦慮心理的干預[J].藝術百家,201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