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祎
[摘 要]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發展,所形成的哲學體系以及美學理念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美學思想,使我們對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和對設計美的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能提供給我們豐富的和嶄新的思維,這樣能把設計美學從理論上進行的設計研究推到一個嶄新的層面和高度,以及對創新思想的激發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依據。設計是人們對文化思想與大自然的組合,他總是以一定的文化形態為中介的,通過設計的文化整合作用,才使現代設計沿著提高作品質量和文化品位的方向不斷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設計 美學
中圖分類號:C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8)03-0280-01
中國傳統美學源于禮樂傳統的儒家美學,在發展中逐漸與老莊、玄學、佛禪等美學思想相融合,至今仍時時處處影響著當代設計師的各種視覺想象與實踐。具體表現為:
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美學思想,為現代設計提供寶貴的財富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無論是詩文理論、繪畫理論、戲劇理論、音樂理論、書法理論、哲學理論中,都包含豐富的美學思想,這些美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無可估量的歷史財產,它為現代設計提供寶貴的財富和創新源泉為當代設計理念注入新的血液。
傳統藝術有自己的獨特體系,且各藝術門類相互影響、相互包含中國各門傳統藝術詩文、繪畫、戲劇、音樂、書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系,而各門傳統藝術之間,往往互相影響,甚至互相包含。譬如在詩文、繪畫中可以找到園林建筑藝術所給予的美感或園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園林建筑藝術又受詩歌繪畫的影響,具有詩情畫意。各門藝術既具有自身的美感獨特性,又在審美觀方面有許多相同之處和相通之處。這個特點使設計師可以在傳統工藝產品的范圍之外更加廣泛地接觸到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的實質。
在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大量工藝產品之中,也體現出了豐富的美學思想。從先輩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表現出了他們的藝術構思和美的理想。古人強調“技進乎道”,從實際操作的高超技藝中可以歸結出美的規律“道”。技藝的神化,進乎道,亦出乎道,道是技的立足根本,技是道的外在表現和激發因素。這種道與技的辨證關系,應該為現代設計師所把握。
中國傳統設計風格的三種型態:“敦厚穩重,端莊氣派”的感覺;“瀟灑飄逸,含蓄優雅”的氣質;表現“純樸古拙”的味道,追求“反樸歸真”的理想。以上三種都是中國傳統風格表現出的不同形態。此外在某些時段,中國人還喜歡一種熱鬧、豐富、欣欣向榮、喜氣洋洋的氣氛,如過年過節或喜慶時候的布置。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融合度的逐步加深,我國的社會結構、經濟、政治等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思想、需求、價值標準及美學觀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相比之下,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力有明顯的褪色。
中國一部分設計師在探尋中國風格設計之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設計要重視傳統繼承。國人欣賞具有“高雅”、“雅致”格調的物品,實際上是受傳統老莊美學宣傳的“恬靜淡泊”的美的影響。那么設計師在處理這一類格調的設計時,必然須遵循老莊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的創作之道,否則是不可能讓受眾感覺到相應的審美意象的。這種創作之道的對應法則,正是從我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中提取出來的。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對中國審美傳統有所認識,對設計師而言是相當必要的。二是美學傳統與現代意識相互結合。中國古典美學中的整體意識、生態意識、人文導向、雅俗觀、多元論傾向等等,都對現代的設計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繼承并發展一切優秀的文化傳統,是設計創新的前提。而脫出美學傳統的物化表現,將美學傳統的精神注入到設計師的頭腦里并與現代意識相結合,其本身就是一種設計理念的創新。三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上進行深挖掘。作者認為形成設計的中國風格必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其精髓博大,不論是音樂、戲劇、建筑、服飾、文字、手工藝等等,都有著設計師們可以攝取的地方。因此,設計師們必須靜下心來,對中國傳統進行深挖掘,取其精華,不斷為自己的設計創作提供創新源泉。
每個時代的設計理念都緊緊與時代的經濟、文化和精神文明相結合,中國的傳統美學是當今設計理論的奠基石,是設計發展趨勢的風向標。中國設計如想在世界上一枝獨秀就必須重新找回自己的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現代意識相互結合、在中國傳統文化上進行深挖掘、將中國傳統美學文化與西方設計思想相互融合,才能真正的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真正創造屬于中國設計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 葉朗、朱良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 徐恒醇:《設計美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 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意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