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菊
摘要:近些年來,攝影藝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通過手機、相機等拍照工具,拍攝下來某個美麗或者有意義的生活中的點滴,通過視覺上帶來的體驗,在滿足人們精神和心理需求的同時,也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之美。攝影藝術超越了語言和民族等障礙,能夠讓人們直觀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因而適合深入地在群眾中開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主要探究了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開展的措施,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攝影藝術;群眾文化;普及性;措施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程度上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基本的物質需求,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渴望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希望獲得更優質豐富的精神食糧。攝影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藝術,攝影技術比較簡單,在手機等傳媒廣泛普及的背景下,任何一個群眾都可以記錄生活中的每一個有意義的瞬間,同時展覽或網絡傳播等方式,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發展社會主義特色文化。
一、攝影藝術普及性的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1]。社會文藝團隊的數量、質量和活躍度,歷來是衡量一個地區群眾文化開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開放,公眾的基本文化權利需要得到更多的保障,應該老百姓的精神家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要把文化服務延伸到最基層,不斷擴大群眾受益面。
在傳統的藝術形式影響下,攝影者往往是一些比較資深的藝術人員,現如今攝影設備的多元化發展,給人們提供了方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攝影中去,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自身情感賦予到攝影作品中去,攝影已經演變成為了一種共有的文化特點,通過攝影可以觀看到我國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特點,使得攝影富含了時代發展的意義。之所以攝影藝術實現了普及與發展,主要還在于人們愿意將美好事物與情感方面的體會定格于照片之中,帶給他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也可以豐富自己的回憶,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說攝影藝術是建立在人們精神追求基礎之上的,也促使了攝影藝術的普及與發展。
二、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發揮出的主要功能
1.記錄功能
對于群眾文化來說,攝影有著極強的開放性與大眾性,攝影入門操作的簡單化吸引了大批的攝影藝術愛好者參與其中。攝影最基礎的功能便是記錄,看到眼前的事物我們只需按下快門即可記錄下來,簡單直接的操作方式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與追捧。
2.傳播功能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逐漸增多,通過攝影傳播群眾文化,畫面的傳遞讓更多的人了解群眾文化,從而促進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使得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有了一定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文化的傳播。
3.認知功能
攝影要如實的反映出人們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向人們傳遞出更多的情感,從而讓人們受到攝影藝術的影響。在群眾文化中開展攝影藝術,可以讓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一些被人們所忽視的人物或是事情,幫助人們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實現人的更好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4.審美功能
由于自身成長的周圍環境不同,每個人對待事物的行為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人們在欣賞攝影作品的過程中,所欣賞的方式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倘若人們加強對攝影知識的學習,對好的藝術作品投入更多的關注,長期以往,學會從審美的角度進行創作,這樣也就提高了作品的美感。
5.推動功能
隨著攝影藝術的不斷發展,在群眾文化中也開始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從現階段群眾文化的宣傳層面上來說,要認識到展示攝影作品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注重宣傳群眾文文化的作品,這樣才能讓人們的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可以說,在群眾文化中開展攝影藝術,不僅可以促進群眾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繼承文化[2]。
三、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開展的措施
1.從生活層面進行選材
攝影不只是簡單的實現對事物的直觀呈現,而是要在依靠攝影技巧以及有效表現的基礎上,展現出其中的思想情感與內涵。所以,為了保證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就要在推廣攝影藝術的過程中鼓勵攝影人員積極參與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從生活的層面上出發,以此來找出具有實際價值的精彩瞬間。這樣的藝術作品還可以起到渲染的效果,既可以保證攝影作品中情感的真實性,同時也可以闡明生活中的道理,從而實現更好的群眾文化傳播。
2.豐富攝影藝術的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攝影的藝術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在生活中我們就可以發現不僅僅只有專業的攝影師扛著一個攝像機,有一部分攝影愛好者他們也有一套專業的攝影設備,此外還有一些人用數碼相機來拍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形式則是用手機,簡單又快捷,但是這些都是比較單一的形式,每個人都只是一個點,還沒有連成線,要想進行廣泛的學習還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讓群眾業余攝影愛好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交流,并將自己拍攝作品時的心情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既提高了攝影技巧又豐富了情感表達。當前,網絡是攝影愛好者交流最好的平臺,他們可以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攝影心得和體驗,此外還可以組織群眾攝影展,規模可大可小,社區可以組織小型的攝影交流會,大家分享自己的攝影成果,推而廣之,一個城市也可以舉辦這種群眾攝影展,邀請專業的攝影師來和大家共勉,這樣不僅豐富了攝影的藝術形式,也可以讓群眾業余攝影藝術愛好者充分運用豐富的攝影藝術表現社會實踐,通過專家的指導,掌握并遵循攝影規律,不斷積累攝影經驗,提升攝影藝術的創作水準。攝影藝術形式不斷豐富的過程,也是讓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為豐富的過程[3]。
3.遵循攝影藝術的發展規律endprint
事物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群眾攝影文化也是如此,我們要尊重這規律,并根據規律的指導進行新的創新。攝影文化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從最開始簡單的黑白照,到后來的彩色照片,然后隨著人們日益豐富的文化需求,對圖片處理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群眾文化的攝影要想實現新的跨越,就要不斷滿足人們的需求和對照片各方面的享受,讓群眾對攝影這種事物的認識不斷加深,那么鏡頭下的事物就越能超越本身的價值,上升到不一樣的高度。對此,我們應該提倡攝影要有獨特的認識,在不斷的摸索中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獨到的理解,這是對于攝影技術的規律[4];對攝影藝術創作來說,因為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文化素養、生活目標的不同,認同度也存在差異,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攝影作品,努力尋找其中構圖布局的精巧,并且注意題材的選擇,對于不同的攝影者來說,適合他們的題材也有所不同,有些人喜歡田園的樸素,有些人偏愛城市霓虹燈的,還有些人喜歡藍天白云的和諧;同時,在色彩影調對比方面也應該有所注意,選擇的題材同時也決定了顏色調配;和文章一樣,擁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可以給攝影作品增添色彩和藝術效果,很多人會因為題目而眼前一亮,這是對于攝影藝術在群眾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此外還有拍攝角度、拍攝時間等問題也需要特別注意。
4.掌握攝影的技巧與形式
一方面,要安排出科學的攝影任務。對于攝影來說,先熟悉攝影題材的內容,對周圍環境做好充分的踩點工作,再從畫面出發,畫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證構圖的合理性,從實際上來說,就要對攝影對象進行適當的設計,事先根據題材設計好最佳的表現形式,以此來突出主題與內涵。學會利用拍攝環境的自然條件與原理,適當增強作品的藝術感與自然感,以此來突出作品的主題;另一方面,要保證角度上的合理性。一般來說,在拍攝中還要掌握好角度,從內容上來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來確定作品的角度,同時還要根據現場攝影對象的距離以及重點,這樣才能突出攝影的主題與內涵,同時也可以保證攝影效果的最佳。
5.開展攝影藝術團隊培訓班
政府部門可以組織培訓重點攝影藝術團隊,以點帶面地引導基層群眾攝影藝術的發展,這是展示群文隊伍新風貌的一大重要舉措。通過持續開辦優秀的攝影藝術團隊培訓班,可以匯集各地攝影藝術團體精英力量,如優秀攝影團隊的骨干成員和攝影藝術愛好者,同時引入現代化組織建設和管理科學理念,構筑公共服務平臺,引領各地區攝影藝術團體不斷發展進步,發揮出基層帶動作用[5]。具體來說,可以開展培訓班的攝影展,推出學員作品展演活動,也必須要繼續開展相關的配套和增值活動,長期堅持開展下去。
結語
總之,隨著智能手機及數碼相機的發展和普及,人們已經越來越越喜歡拍照,可以說拍照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中一個流行的風尚,在任何一個愉快的場合中,人們都喜歡拍照下來某一值得記憶的瞬間。攝影藝術正在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藝術工作者和政府文化部門人員應該將攝影藝術發展為群眾文化中的一部分,做好相關指導,組織各類藝術活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睿,王茜濡 . 高等院校藝術專業中攝影藝術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文學與藝術,2016(06):50-51.
[2]薛水利 .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開展路徑[J].大眾文藝,2015(23):5.
[3]李衛芳 . 淺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J].群文天地,2015(08):31.
[4]于帆 .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開展路徑[J].大眾文藝,2016(10):120-121.
[5]譚曉玲.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儷人:教師,2016(08):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