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厚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環境下需要將生活化教育理念滲透于中職德育中,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發揮學生在學習德育價值的主體作用,利用生活中帶有啟發性的事例,增加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機會,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德育教學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不僅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而且使學生道德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發展成為德才兼備的全面人才。
關鍵詞:中職;德育;生活化教育
自從國家倡導素質教育以來,中職教學的改革不只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工具的現代化,更體現在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補充,把生活化教育滲透于中職德育教學理念中,是我國現代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中職階段是學生整個成長歷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是養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以德育為核心,再談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所以德育內容是中職生學習的核心根本,對以后的成長道路以及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所以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家日益重視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建設,作為中職教師,也是學生在中職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要自覺將生活實際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培育出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生活化教育在中職德育中實施意義
(一)解決填鴨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中職生正處于成長的轉折期,他們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行為的引誘做出違背常理的事情,這個階段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而德育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其思想核心,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到學生的行為中,以約束學生的自我成長、自我發展。如果還是按照傳統教學觀念,一味對學生實施“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不能及時對生活產生聯系,領悟不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實際意義。因此,讓生活化教育融入課堂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的遺留問題,通過身邊真實的案例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思想道德內容,激發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整個社會的進步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生產總值上,而且還要看一個國家的整體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進入工業社會和信息化社會以來,隨著經濟煥發活力的同時,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得到轉變,在物欲橫流的物質社會,中職生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生活化教育通過采用教學生活化策略,使中職生加深對整個社會的了解,讓他們從身邊小事感受到優秀思想品德的力量以及不重視建設自身思想品德所帶來的后果。生活化教育通過采用教學生活化策略,促進學生自身主動追求優良的思想品德,并用于生活實踐中,服務于社會,感受傳統優秀品德的魅力。只有學生從學習中領悟到并且應用于生活中這種優秀品德才會更有信服力,更加促進學生主動追求構建自己的良好思想品德[3]。所以,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活化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中。
二、生活化教育在中職德育的實施策略
(一)多媒體技術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教學
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生在心態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職德育必須在抓住同齡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礎上,準確地把握其個性,即抓住中職學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時代感,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開始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中,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給課堂帶來活力。單純的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很難開展,而多媒體作為現代化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把多媒體技術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教學中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震撼力,比如教師以生活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普及德育教育,讓學生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德育目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播放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新聞視頻,及時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立足于中職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德育教育。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生活化德育教學滲透的過程中,教師教育的關鍵是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學生的生活環境除了學校還有社會和家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否符合規范,僅僅依靠學校的作用是不夠的,道德判斷能力才是支配學生行為的主體,因此,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作為從旁協助者存在而絕非是領導者[4]。比如,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德育教育中,感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在對學生教育如何面對社會中的各種誘惑學會拒絕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身邊常見的情境,安排A和B兩個人對話演示,A同學:小明,你別寫作業了,和我去網吧打游戲吧,這時提問學生B同學應該如何應對,通過這種有趣的生活常見現象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提高教師的德育水平
教師是影響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在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為了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是生活化教學中,我們需要提高教師的德育水平。高尚的師德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是學生生活化教育的最大師范榜樣,不僅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而且主張教師多種德育模式教學。比如,組織小組德育討論辯論賽,設置合適的生活化德育題目,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課堂小組辯論,展現出新課程改革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并且通過在課下小組收集找尋資料可以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德育事例,提升道德感悟和自身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后,提出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這要求教師關注每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形成,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中職生健全完善自我人格。生活化教育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為應對中職生德育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脫節而提出。本文立足于現實分析德育教育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生活化教育滲透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曉瑜.中職“生活化德育課堂”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72-72,73.
[2]陳有紅.中職德育課堂生活化教學設計探究[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5,(6):61-62.
[3]楊可平.關于中職德育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現代交際,2017,(11):121-122.
[4]張學森.中職德育生活化項目教學探析[J].職教通訊,2015,(21):43-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