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
摘要 總結了森林火災的特點、危害,分析了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針對全椒縣當前森林防火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森林防火;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142-02
森林火災是林業三大災害之一,具有突發性強、影響范圍廣、蔓延速度快、火勢兇猛等特點,一旦發生火災,不僅會導致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生態平衡失調、生態環境惡化,而且還關系到林區的社會穩定和林農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森林增長、森林增綠增效等工程建設,全椒縣森林面積不斷擴大,林田相鄰,村林交錯,防火范圍延伸到農田和四旁,火源管理難度大,增加了火災隱患;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森林火災時時發生,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1 基本情況
全椒縣位于皖東,江淮分水嶺南側。國土面積1 568 km2,轄10個鎮,總人口48萬人。全縣林地面積31 204.8 hm2,全縣森林覆蓋率17.86%,林木綠化率30.73%。境內多丘,北部為起伏不平的低山區,中部為連綿不斷的丘陵區,南部為河谷平原圩區。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系南北植被過渡地帶,植物資源豐富。
2 存在的問題
2.1 林種結構單一
以松類、楊樹等人工純林為主,單層林集中成片,密度大,約占森林面積的73%,耐火性降低。
2.2 墳墓眾多
林區內墳墓星羅棋布,雜草叢生,每年清明、春節期間,群眾焚燒祭拜、燃放鞭炮,常常引起森林火災。
2.3 林區群眾防火撲火意識不強
林區內燒田埂、焚燒秸稈現象時有發生;發生森林火災時,群眾往往抱著觀望的態度。
2.4 林內可燃物增多
自2000年以來,全椒縣發生了松材線蟲,馬尾松、黑松不斷死亡。因受道路等地理環境影響,導致大量病死樹留在山上,林區內枯落物越積越多,腐殖質越積越厚,如連續干旱,溫度升高,容易自燃,從而引發火災。
2.5 氣候異常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溫升高,空氣干燥,火險等級高。
2.6 撫育管理缺乏
不能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修枝,導致林區中幼林齡內雜草、雜灌叢生,火災隱患嚴重。
2.7 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不規范
樹種選擇不當,管理不到位,雜草、落葉、枯枝等清理不及時。
2.8 防火機制建設不到位
林區內青壯年多數外出務工,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村級森林防火隊伍成員以村干部為主,撲火力量薄弱;各鎮、村各自為戰,聯動性差;村級雖然配備了滅火機械,但維修與保養卻不到位;應急預案、應急演練、考核等還不到位。
2.9 楊絮危害大
近年來,隨著林區群眾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同時因特殊的地理環境等原因,土地流轉不成,導致農田荒蕪,林區群眾將自家的田地種上品種不一的林木,以楊樹為主,成年的楊樹楊絮肆意飄落,加之村林、林田相鄰,加大了火災隱患,極易發生森林火災。
3 建議
3.1 營造混交林
由于針闊葉混交林內溫度低、濕度大、風速小,各種可燃物不易著火,火險性小,同時可以有效地防止樹冠火和地表火的蔓延和發展。因此,要大力提倡營造針闊葉混交林,以增強森林防火性能。
3.2 消除火災隱患
林區墳墓周圍的雜草(半徑為4 m)應在每年的5月和8月使用除草劑進行噴灑,雜灌則組織人力進行清除;積極爭取森林撫育項目,加強除雜除灌、修枝等撫育措施,改善林分內衛生狀況;及時地清理林區內病死木,集中堆放;更換樹種,加大楊樹采伐強度;強化火源管理,建立健全護林隊伍,嚴把死守火災隱患重點地段,積極開展林區巡查工作,杜絕一切野外用火行為[1]。
3.3 營造生物防火林帶
建設生物防火林帶有利于改變原有單一的林分現狀,增加森林面積,又有利于優化林種結構,抑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效益。要因地制宜地做好項目設計工作,利用項目資金促進森林防火體系建設;要適地適樹地選擇一些抗火性強、萌芽力強、樹冠濃密、葉厚革質的闊葉樹種,如木荷;要在適宜地帶如山脊、林緣、林區道路、林區與農田交界處等地建設生物防火林帶,形成防火阻隔帶,寬度不低于15 m[2]。
3.4 全面落實林長制等工作機制
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健全縣、鎮、村和國有林場林長制工作體系,真正把森林防火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明確職責,強化協作,堅持依法治林,依法治火,建立橫向聯動和縱向激勵機制,形成聚集效應;將森林防火工作與秸稈禁燒、環境整治等工作緊密結合,一起謀劃,一起推進,一次考核,努力取得良好的綜合性工作效果[3]。
3.5 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橫幅、微信等形式,以及在林區的道路口、村莊、學校等醒目處書寫防火標語,建森林防火宣傳碑等措施,大力宣傳《森林防火條例》《安徽省森林防火實施辦法》和《森林防火公約》,積極宣傳森林防火知識,使森林防火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切實提高林區群眾的護林防火意識[4]。
3.6 切實解決森林防火經費
森林防火預防、撲救和基礎設施建設應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確保滅火設備購置、隊伍建設、車輛配置、教育培訓、應急演練、宣傳、工資待遇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保證森林防火工作常態開展。同時,要積極探索和建立森林防火多元化投入機制以及森林火災有償服務模式。
3.7 完善森林防火責任、信息、救災體系
加快建立健全信息采集、信息處理、決策支持、應急處置“四大系統”,形成森林防火長效機制,實現森林防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8 依法治火
依法從嚴從重處理火災肇事者,依法處置焚燒落葉、枯草、秸稈等違法行為;以案例警示群眾,提高林區群眾森林防火自覺性,切實保護好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4 結語
在《安徽省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中,皖東地區森林防火已列為安徽省未來10年森林防火工作的重點。因此,要堅持問題導向,清醒地認識到森林防火工作搞得好與壞,關鍵在鄉鎮,基礎在鄉鎮,重點在鄉鎮。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責任制,加強預警響應、專業技防,推進制度化等方面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5 參考文獻
[1] 張澤輝.塞罕壩陰河林場森林防火存在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0):90.
[2] 馬裕霞,李江鵬.云南省森林防火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防護林科技,2016(10):67-68.
[3] 劉立峰,呂戰龍,朱小林,等.渭南森林防火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6(1):52-54.
[4] 何鋒,何全全,姚志芳.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1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