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人身商業保險行業迅速發展壯大,保費密度、保險深度連續多年穩步增長,公眾保險意識普遍增強,促進了人身保險中介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服務模式、服務規模、服務質量、服務管理等各方面呈現新氣象,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方便了公眾對保險產品的認知和消費。但同國外保險業發達國家相比,同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相比,我國的人身保險中介服務的發展還不成熟、不完善。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初步分析,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在促進行業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保險中介;中介服務;人身保險;風險管理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至今已有40年的時間。期間,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已經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實現了國內產業和服務的跨越式發展,對全球經濟貿易的整體平穩運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正向推動作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人口數量增加幅度也是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期,由1978年的9.6億增加到2017年末的13.9億,增幅40%左右,一方面使我們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勞動力人口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意識的增強、生存環境的變化,政府面對臨社會保障壓力也空前加大,現有的傳統社保機制已經不能滿足國民社會保障整體要求,必須引入市場機制,借助人身商業保險機制,與現有社保機制形成互補,減小政府壓力,提高保險密度和深度,帶動保險行業良性發展。此背景下,保險中介市場空前活躍,在保險公司與保險消費者之間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但由于整體發展時間還比較短,產品服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有限,中介機構人力資源質量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人身商業保險中介市場中還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有待今后不斷改進和加強。
一、人身保險中介市場的產生背景與市場分離功能
(一)保險中介市場的產生背景
本質上看,人身商業保險市場由產品服務的供給方和消費方構成,服務供給由人身商業保險公司負責,服務消費由社會公眾群體承擔。市場運作過程中,由于行業壟斷、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和免費搭車等情況的存在,可能造成一定時間內的市場失靈,因此,政府必須借助其對公共資源擁有權和控制力,通過公共權力的實施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轉。實踐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可以稅收優惠政策控制、投資范圍及規模管理、違法違規行為處置和制定業務交易費用邊界等方式,糾正市場失靈狀態,保證商業契約行為的有效性、可控性和安全性。理論上看,由保險公司、政府監管部門和消費者三方構成的市場經濟主體已經處于完備狀態,人身商業保險業務正常運轉所需條件基本具備。
但事實上,僅有上述三個市場要素存在是不夠的,還不能實現整個行業市場的高效靈活和一體化運作。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人身商業保險產品的銷售推廣,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的銷售力量。目前,保險公司銷售主體力量是銷售代理人,不屬于保險公司編制內員工,流動性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可控性,綜合管理成本不低,因此,要面向客戶提供質量更高的綜合性銷售服務,必須依托管理更集中、理念更先進、分工更明確、資源更優質的第三方專職機構。第二,人身商業保險產品是一種面向人體壽命和健康風險的特殊商品,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經濟性和敏感性。體現在產品合同條款上,則是專業性很強,既要把人身風險的概念、分類和管理描述清楚,又要將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準確界定,這是實現雙方契約關系的根本保證。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單憑個人,完全看懂一份包含此類信息的保險產品合同,是很難做到的。而保險公司也不可能提供像普遍產品那樣說明書。如何把產品信息準確全面地傳遞給有意向客戶,則成了保險公司一方必須解決的市場問題。第三,從人身商業保險發達國家多年實踐上看,保險中介機構在行業中能夠發揮企業行為優勢,在保險公司、潛在客戶和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發揮聯系紐帶和信息緩沖作用,在發展中壯大機構人員隊伍,促進經營方式深層次轉變,構建人身商業保險行業多元化主體結構,實現不同保險公司特色產品的市場集成,保證客戶需求彈性在足夠的市場空間中得以釋放。
(二)保險中介市場的分離功能
從本質上看,保險中介機構的產生,是在保險銷售服務鏈路中增加了一個或多個物理節點,這種新增環節的嵌入,加強了買賣雙方的信息溝通便捷性和可靠性,是服務發生的真實匯集點,也是二元服務結構向多元分工服務結構轉變的必然選擇。通常,保險中介機構的引入,會實現保險業務開展過程中三個方面的職能分離:產銷職能分離、核保理賠分離和風險管理分離。對于人身商業保險行業來說,職能分離主要集中在產銷分離方面,這種分離是一種部分分離,而非全部分離。
所謂產銷分離,通俗地說,就是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制造環節與銷售環節相對分離,供給方只關注產出一端,傳遞至最終消費者一端的過程由第三方服務者承擔,通過這種全鏈路分工,實現資源的有機劃分與利益的相互轉換,這種模式不僅在人身保險行業普遍存在,在整個現代企業經營活動中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對于人身商業保險市場而言,產銷分離運營模式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提高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效率。保險產品不同于一般產品的特點在于,它面向的是消費者當前和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不定性高,服務周期長,一旦發生合中約定的風險事故,即可觸發保險理賠程序,因此,人身商業保險公司應將注意力全面集中在產品的創新研發、市場的分析判斷以及經營的科學管理等方面,避免被下游的市場銷售環節牽扯太多基礎性資源。二是可以實現各參與主體的利益均衡水平。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人身保險行業共有300萬左右的業務銷售人員,普遍面臨有效管理不足、職業定位模糊、綜合素質偏低、長期發展方向不明等實際問題。建立專門的中介市場,有利于實現銷售資源的重新整合,加強專業化管理,促進收益分配公開透明化程度,創造運轉高效、適合國情的行業銷售體系。
二、當前人身保險中介市場的構成及主要問題
(一)人身保險中介市場基本形式
現在,我國人身商業保險中介市場的具體構成分為以下幾種常見情況:一是保險代理人市場,由個人銷售代理、電話銷售代理和銀行銷售代理組成,特點是以取得銷售資質的個體銷售人員為主體,面向客戶提供服務,促成客戶與保險公司的交易行為發生。二是保險中介公司市場,分為保險代理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兩種形式。前者是根據保險公司的商業授權,銷售該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為其支持傭金,但代理公司并不從客戶環節獲取收益。后者是根據保險人或投保人的委托,根據其意愿去尋找保險客戶對象或保險公司產品,這樣,保險經紀公司可以同時從委托人和保險公司雙方獲取服務費用。
(二)人身保險中介市場現存主要問題
從構成形式上看,我國人身商業保險中介市場種類齊全,層級豐富,定位清楚,但從深層次上看,還存在不少速度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有:
1.產品不同質問題。保險公司面向不同的中介服務機構,授權其銷售的保險產品名稱不同、條款不同、費用不同,相互之間不重疊交叉,即便同類產品之間也基本上不具有可比性。但對客戶而言,其對保險產品的服務需求是有普遍一致性的,比如:不管是哪個中介渠道所屬的客戶,對于重疾險的產品需求,是有共性的。但從不同渠道購買,即便是同一家保險公司的,獲得的產品各方面差異非常大。這對用戶來說,由于信息不對稱,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不公平。
2.人員專業素質不均衡問題。1995年以來,保險銷售隊伍規模迅速壯大,特別是個險代理人,占據了90%左右的比重,起步時間也最早。各中介服務市場,定位不同,管理不同,銷售方式不同,對于人員的準入要求和執行標準也不相同。從實務情況上看,保險銷售代理人素質差異最大,跳躍范圍從小學文化水平直到大學文化水平,什么情況都有,低端居多。其次欠缺一些的是電話渠道銷售人員,不與客戶直接見面,僅通過電話進行模板化、程式化的產品推銷,面臨挑戰程度比較低。相比較前兩者,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以及銀行銷售人員對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便于提升行業服務層次。
3.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對于保險中介市場的管理,我國整體上尚處探索階段,還沒有實際建立起一套邊界清楚、運轉高效、適用性強的規范體系,造成各中介機構之間機械分割,缺乏協同,難以形成合力,銷售和綜合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從業人員隊伍外向流動和內向交叉流動情況十分普遍。其次,各人身商業保險公司在區域化管理方面,對中介機構的約束引導和作用發揮重視不夠,經常出現中介機構與個體客戶之間相互勾結,做出有損于保險公司切身利益的事件。
三、我國人身保險中介市場問題解決建議
首先,政府保險行業監管部門,要提高保險中介市場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充分考慮我國地域范圍大、服務供給和需求差異化程度高、人身商業保險市場敏感度、現有保險中介服務機構管理松散、渠道銷售保險產品一致性差等實際情況,結合今后一個時期“健康中國”發展總體布局,充分借鑒保險發達國家先進管理理念,統籌制定人身保險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兼顧保險公司、中介機構和保險消費者三方利益,構建合作共贏的業務運作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其次,人身商業保險公司要站在服務客戶、回報社會的基本立場上,保證必要商業利潤的前提下,讓利中介機構和消費者群體。以此為原則,在渠道產品設計、傭金提取比例、非主體業務職能分離、售后服務方案等多方面,充分發揮第三方專業和成本優勢,調動最大范圍、最普遍社會從業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動態比較優勢中發揮潛能,釋放活力。
最后,保險消費者要加強風險防范管理意識,借助社會公共保障資源,以小規模合理投入做好應對未來巨額風險支出預案,保護自身經濟利益、穩定家庭結構單元、維護社會和諧安定。避免在風險事件真實發生的時候,將困難向社會轉移,產生不必要的社會負擔。
四、結束語
保險中介市場是促進保險行業持續良性發展的有效機制,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保險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整體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未來發展空間大,經溶劑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對于行業主管部門而言,要不斷提高行業監管能力,營造公平、公開和透明的市場環境,切實發揮宏觀引領作用。對于保險中介服務機構而言,最重要的是立足市場,把握先機,向供需雙方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正堂.保險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楊志勇.公共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 江生忠.保險中介前沿問題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