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張碩
【摘 要】當今出版業發展的趨勢顯示把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相結合,使出版物的構成陳分更加豐富,將出版物的文化內容更好的呈現出來。同時也能推動出版市場的消費升級,從文創市場的消費端實踐來看,出版業能夠成為文創產業具有流動性的傳播紐帶。是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產業鏈拓展、轉化、延伸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出版業;河南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當今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在傳統文化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成為實現價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數字化趨勢的沖擊下傳統出版發行行業其他龍頭企業近年來收入及盈利增速均有所放緩。在新經濟時代的人們消費心態,人們購買一件商品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追求商品的精神附加值,尋求心靈上的共鳴。這給了我們書店從業者很大的啟發,現代人的情感和體驗消費需求,興許就是突破口。對河南本土的出版產業來說以文化創意這一產業要素為價值增長點或產業驅動力的產業發展路徑。出版業自身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文化創意要素,以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創意為價值增長點,則可有效提升出版物產品的吸引力和市場空間,找到一條出版物與文化創意產品創新和升級之路。
出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共性探索在知識經濟發達的今天,出版業不僅僅是在廣泛角度上屬于文化的范疇,也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的積累、傳播與傳承,出版業承載著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擔負著文化價值創新與實現的責任。包含著知識積累、傳播和發展功能的出版產業在社會信息系統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出版業與傳統的制造業有所不同。出版業在某種層面上屬于對人精神世界產生影響的內容服務產業。出版業所出版的物品除了具有物質屬性之外,其價值更多體現在產品所承載的內容層面。在21世紀文化創意產業盛行的新時代,出版物的內容制作與生產更加需要創意的支撐,同時也要經過文化創意的深究與探索。綜合看來,筆者發現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的融合在以下各方面都具有共性體現。
對出版產業發展的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是知識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從特點與出版產業的關系看,其持續快速發展,必將增強出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滲透力,促進出版產業實現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發展。
(一)將增強出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產業的共同核心,是兩者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共同表現,相互間的這一內部的必然聯系,決定文化創意的發展將進一步調動了生產創意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創意出版產生提供內在動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出版產業核心創造力;二是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產業在同一條產業鏈上,在文化創意產業鏈中,出版產業處于上游,是文化創意產生和實現的一個重要渠道或者是一個重要環節,源頭上影響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這一客觀的外部聯系,決定產業鏈中下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為出版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外部空間。
(二)將進一步增強出版產業的滲透力。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強的融合性,它能有機融合一、二、三產業,把處于文化創意產業鏈上游的出版產業中生產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網游等內容,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在其他領域以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提高了出版產業的滲透力,有效促進出版產業向其他產業延伸,實現跨文化、跨行業、跨區域發展。
(三)將有利出版產業的“走出去戰略。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產業有共同的平臺和支撐,就是國家(民族)文化。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產業的協調發展將會大力推動國家(民族)文化全面深入發展,進一步增強國家(民族)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民族)認同感。這一共同平臺和支撐的不斷發展將為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產業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和支持。從這個層面上講,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推動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同時,將促進出版產業的發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國長城和秦始皇陵是世界文化物質遺產,在世界上很出名,有關長城和兵馬俑的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模型等在國外就很受歡迎,帶之而來的就是有關介紹長城和兵馬俑圖書圖書會受關注,這樣就直接影響這方面圖書銷售或者版權貿易。自然有利新聞出版產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創意作為一種文化標新立異與知識經濟增長的內在要素,于文化創意產業中展示了豐富的特定內涵。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在一定層面上可以轉變出版業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無論是文化創意產業,還是出版產業,均以“創意與內容”為核心,內容的價值決定了產業整體的發展模式。出版業為人們提供了物質與精神的文化內容,而創意與內容本身就是維持其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出版業缺少了內容與創意,將無法帶動出版消費,傳統守舊,終究會被歷史淘汰。
新興科技引領產業發展伴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與內容信息拓展也在不斷完善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共同發展的強有力支撐,“文化+科技”的雙向交流、溝通與促進,推動了整個出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共贏發展。出版業與科技的相互融合與促進己成為發展世界經濟的一項重要舉措,很多人也已經從傳統的出版業轉移到了新興“文化出版”上來,正所謂新興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在“文化+出版+科技”的大環境下,“文化出版”需不斷將科技與出版相融合,促使其豐富產業形態、創新產業發展。
實體書店的文創實踐一一以臺灣誠品書店為例閱讀是基礎養成,當閱讀風氣更為普遍,甚至成為熱衷、流行的活動時,對于內容提供商或創作者來說,或多或少是種鼓舞。書店為閱讀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及展示空間,讓這些活動發生,可以說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助力下,實體書店制造了更多的相會。
“文創+出版”的產業布局。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相結合,通過開發新市場,拓寬產品新渠道,使文化產品衍生出新的價值。文創產品與出版物的有機結合,有時會產生加倍的效果。不少圖書在做年度規劃時就會考慮搭配衍生創意產品,效果通常都很好。比如,企鵝蘭登書屋的“企鵝手繡系列”套裝、《小王子》有聲書套裝、“《牡丹亭》絲巾紀念套裝”等都是將圖書出版與衍生產品相結合進行捆綁銷售,取得了較好成績。除了書包及絲巾等周邊產品外,日歷也成為文創產品中的“網紅”。
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的完美契合,使得出版物種類得到豐富,出版物構成成分得到優化,將成品的精神文化內容更好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出版也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的有力推動作用下具有流動性的傳播紐帶。出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生產文化產品的同時也能推動終端消費,充分發揮了文創出版的力量。無論從消費端的實踐來看還是從“出版+文創”的產品布局來看,都是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產業鏈拓展、轉化、延伸的重要途徑。他們均有提升精神文化價值、以“創意與內容”為核心、新興科技引領產業發展、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新媒體環境下的跨界融合等特性。文化創意產業和出版業的發展都需要內容選擇與創作、科技創新制作、創意產業策劃等多個系統的運作,才能形成統一的有機的產業鏈態式,從而帶動相關行業領域的發展,展示在社會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為了順應當下的跨界趨勢,出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彼此契合,實現產業共贏,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如何真正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出版業融合(1+1>2)的創新效果,仍需要出版業繼續在實踐中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