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凌燕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各地需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河北省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有效開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本文在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現狀,并且對其新思路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思路
文化創意產業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朝陽產業,其產品附加值高、對自然資源破壞性小,必然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1]。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全國各地需要推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河北省如何在文化產業集聚區大發展的起手處,通過認真謀劃,科學布局,搞好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并通過文化要素資源的有效集聚,大幅降低產業成本,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成為擺在全省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在全世界范圍內新興的產業門類,各國對它的研究處于不斷全面深入的階段。因此,不同國家和地區提出的概念也不盡相同。英國稱之為創意產業,日本稱之為內容產業,荷蘭和韓國等國家稱之為文化產業,而美國的類似產業則稱為版權產業[2]。雖然稱謂各異,但其在內涵與外延上卻有相似之處,可以相互置換。被譽為“中國創意產業之父”的厲無畏認為:“創意產業,又叫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創意經濟或文化創意產業等。
從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是將“文化的抽象價值轉換為高附加值的經濟與社會價值,通過附加價值來提升文化價值的內涵,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產業平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和創意,它強調把文化價值經過創意轉換。
二、河北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現狀分析
從政策層面來看,河北省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僅2017年就相繼出臺《河北省文化人才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河北省文藝精品扶持獎勵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河北省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為河北省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3]。
從文化創意產業實踐來看,河北省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地區,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產業項目上取得了明顯的成績。2017年,涌現出以正定縣、蔚縣和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產業強縣(市、區);以石家莊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創業孵化園、承德21世紀避暑山莊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和張北中都草原文化產業集聚區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集聚區;以石家莊霞光大劇院、豐寧影視城和涿鹿中華文明源·三祖文化博物館等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產業項目。目前,這些文化產業強區縣、產業集聚區和眾多的產業項目正處于不斷豐滿和壯大的過程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己初見成效。
在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產業項目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挖掘,停留在諸如“門票經濟”這種淺層次的運作方式上;二是娛樂至上,沒有將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審美偏好和精神需求;三是缺乏真正知名品牌級別的產業項目。
三、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新思路對策
3.1堅持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堅持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是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創意產業是特殊的產業,它既要求用產業化的方式進行經濟運作,又要求重視其文化屬性。在全球經濟大潮風起云涌的當今,創意文化產業作為結構經濟調整的產物,創造經濟價值無疑是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最直接和最有利的推動力。
中國目前有許多文化產品,由于過多地偏重商業價值,使得作品缺乏藝術價值或教育價值,出現低俗、媚俗或庸俗的現象,失去了文化產業“以文化成天下”的最基本功能。所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處理好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之間的關系,使兩者處于平衡狀態。一方面,引導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領域,同時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群體;另一方面,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宏觀管理和監督,使文化創意產業擔負起傳遞正能量,提升大眾精神境界的重任,使其既能創造經濟價值又能兼顧社會價值。
3.2將文化看成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
對于文藝作品而言,靈魂是作品表達出的,能夠被消費者認同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情感歸宿和道德引領等內容,是對作品的主流方向起導向作用的因素。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僅表現在產品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文化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由工業社會進入了后工業社會。現在,包括中國在內,整個人類社會都向后工業社會的時代邁進。所謂后工業社會是指以理論知識為中軸,意圖是人與人之間知識的競爭,科技精英成為社會的統治人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學者對后工業時代多用“知識”“科技”“數字”等名詞描述。也有學者認為,工業時代工業生產的核心特征是“標準化基礎上的規模經濟”,而后工業時代工業生產具有了“個性化服務基礎上的規模經濟”的特征。
3.3通過創意讓傳統文化資源變為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資源是人類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淀的,通過文化創造和延續所構建的,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對象、環境、條件、智能與創意的文化要素的綜合。中國現有的文化資源呈現3種形態:一是符號化的和具體的文化要素。如建筑、繪畫、石刻、音樂、工藝和典籍等。二是精神性的和非物態的文化內涵。例如思想、價值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等。這種形態的文化資源雖不能直接轉化為文化產品,但它已內化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并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社會實踐。三是經驗性的文化技能和創新性的文化能力。
3.4著眼長遠和可持續發展,深入挖掘地域傳統文化
如何深入挖掘地域傳統文化是一項戰略性任務。第一,政府要出面制定旅游發展規劃,加大干預力度,不能任由市場操控。政府要著眼長遠,科學布局,宏觀把握,立足保障本地區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避免旅游開發中項目重復和盲目建設,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開發行為。第二,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差異,保持古鎮古韻和人文風情。在人們日益重視文化素質,追求精神資源之際,區域文化這一獨特的精神資源的價值格外凸現。對于旅游而言,由于其異地性,人們所處的居住地與旅游目的地距離越遠,區域文化差異越大,就越會激發人們的好奇心理和主觀想象,從而激發出游動機。差異性的存在有利于不同區域發掘和強化自身區域文化特色,提高旅游地的文化開發品位,從而盡可能地推出滿足旅游者不斷增長的旅游產品需求。文化的差異性是吸引游客好奇心和探究性的原始動力。因此,一方面保護和維修好古建筑;另一方面,展示好“居民”的生活習俗和民俗,包括當地的風味小吃、特色農產品、特色手工藝品、地方劇種和民俗表演等。
四、結束語
河北省文化創產業已經初步形成體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對于存在的諸如創新力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同質化等問題同樣不能忽視。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尋找差異化發展的路徑,突出品牌和自身特色,是推進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思路,也是河北實現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厲無畏,王惠敏.創意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策動力[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
[2]李軍.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創新[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