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俊
【摘 要】就目前國際整體形勢來看,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已經日趨嚴重,這使得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大國,能源供需矛盾十分棘手,因此發展新能源電力是我國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本文對總結和分析了我國當前新能源資源情況及其發展現狀,并深入地分析了不同市場模式下新能源電力參與市場競爭的特點,提出了適合我國電力市場特點的新能源電力交易模式。
【關鍵詞】新能源;電力;市場模式
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是世界范圍內能源系統的重要挑戰,大幅提升能源系統中清潔低碳的新能源消納比例,已成為了全球能源行業發展的集體共識和重要戰略。新能源通常首先轉換為電能接入電力系統,在發電側引入了大量功率隨機波動難以調控的電源。電力系統發電側的運行不確定性顯著增加,調控靈活性不斷下降,電力的需求依然呈現剛性,難以響應新能源電力系統功率與能量平衡的需求。這一矛盾隨著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接入比例的不斷提升而愈加凸顯,世界各國均面臨著新能源電力的大規模消納難題。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市場環境較差
風電項目一次投資較大,短期內難以獲得經濟效益,金融機構投資信心不足。多年以來,風電的融資條件比較苛刻,缺乏優惠的長期貸款資金。商業銀行提供的長期貸款年限一般是一年,按照以前實行的還本付息電價,還貸期短會造成風電電價較高,一般要在一元左右。另外單個風電場規模過小,使設備價格下降緩慢,輔助設施等費用比例相對較高風電在政府的扶持下進入市場,不參加競價上網,降低風電場建設投資的外部壓力不足風電項目缺乏商業化開發的經驗與規范,目前絕大多數風電開發商沒有開發經驗,
1.2政策支持力度小
目前國家對風電項目明確的稅收優惠僅僅是售電環節的增值稅減半征收,其他如所得稅、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優惠。而對于法律的落實,政策執行上都存在具體操作困難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現有政策缺乏市場公平性,新能源這一環境效益好的產業與常規能源電力的不平等競爭,造成新能源生產規模長期難以擴大,成本和價格下降緩慢。
1.3成本居高不小
解決策略選擇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風力發電公司,組建風力發電開發商隊伍,對新建風力發電項目的資源評價、場址選擇、風電場設計、設備選型、設備采購、設備安裝調試和風電場運行管理實行系統服務,降低風力發電開發的交易費用和運行管理成本,從而降低風力發電的成本,并逐步對現有的風電場實行社會化管理,降低經營和運行成本。修改國家現有政策,實現電價的全社會負擔,按照國際經驗,對風力發電實行高電價政策,可考慮在電網平均上網電價基礎上,加風力發電平均差價的辦法制定風力發電電價
二、新能源電力制度的研究
2.1固定電價制度
強制購電法是一個以價格為基礎的政策機制,電網企業有義務以政府制定的價格購買新能源發電商生產的全部電量,它具有強制上網、優先購買、固定上網電價、電價分攤等四個特點。固定電價制度的優勢在于,首先價格固定,能給開發商以確定的價格激勵,能快速增加投資,適合于產業的初期發展階段。其次電價簡單明了,有利于降低新能源項目交易成本針對不同的新能源技術、不同的地區資源制定不同的電價,體現了公平和效率兩個原則。另外附加成本可以通過一定的分攤機制加以解決,可以減輕電網公司收購新能源電量帶來的財務負擔,提高政策實施的可行性。
2.2招投標制度
競爭性招標機制由政府發標并管制競爭性招標過程,通過與新能源電力供應商簽訂長期購電協議去實現目標。投標制度的優點一是在投資建設市場中引入競爭,通過競標選擇最佳的公司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保證大規模開發新能源,最大限度地節約政府資金。二是政府為購電協議提供有效保證,可以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利用大額的國際商業貸款。三是投資商為了增加獲利水平,必須想盡辦法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采用新技術,推動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新能源技術進步。
2.3綠色電價制度
在壟斷市場中,電力公司通過開展綠色電價項目,向用戶提供一項可選擇的服務,鼓勵用戶支持電力公司加大對新能源技術方面的投資。在競爭性市場中,存在大量的供電商和服務商,用戶可自由選擇不同的供電商。綠色電價制度之所以能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它很容易被理解,用戶知道他們買的不只風電,還有清潔空氣。二是用戶購買綠色電力有助于提高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三是用戶對于當地電力公司的新能源發電項目的信任度、產品的確切性,使得基于社區的市場開發更容易開展。
2.4配額制度
一個國家或地區用法律的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在電力供給總量中所占的份額進行強制性規定,是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的、公正的、不需要政府進行大量資金籌集和管理的政策模式。配額制的優勢在于一是明確的發展目標,既保證了在較長時期內實現新能源的量化發展目標,又保證了新能源發電的市場需求。二是綠色證書交易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三是政策的框架結構具有穩定性,政府監管成本低,通過政府最低程度的行政參與來實現新能源目標,有利于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三、新能源電力市場模式研究
3.1壟斷市場中新能源電力的發展模式
壟斷的電力市場中國家執行固定電價制度,通過制定合理的激勵電價水平來推動新能源的發展。發電公司只負責發電,保證合格的新能源的電力生產。電網企業必須以政府規定的價格購買新能源發電商生產的全部新能源電力,并通過高壓線路將電力輸送給地區電力公司,通過電價加價等手段回收資金,用戶沒有選擇權。由于壟斷模式直接受政府控制,在這種市場模式下,電力公司通過建造越來越大的電廠和供電區域來獲得效益,電力建設的大部分風險通過電費轉移給了用戶,從而使工程造價上升且缺乏科技創新的動力,隨著技術的成熟和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其價格將會偏離社會價值,使廣大的電力用戶的利益受到損害。
3.2新能源的招投標制度
招投標制度機制下,國家主要通過主持招投標活動,選擇最經濟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方式和最有實力的開發商,從而保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政策目標的實現,其市場模式如下市場主體政府招標機構、發電投標商、電網公司、地區電力公司、用戶。招標機構確定招投標主要涉及場址的選擇、招標的頻率、投標者資格、評標規則、防止舞弊、保證安全供電等方面的問題,在中標者運營期間對供電成本、服務質量、以及性能標準進行監督。
3.3新能源參與區域電力市場交易的模式
在區域電力市場中,主要考慮新能源如何參與區域電力市場競爭的問題,新能源除了必須滿足區域電力市場的運營規則之外,由于新能源自身的特點,還有其特殊性。市場參與者的變化,新能源發電商將加入到電能量市場的競爭中。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的作用,依然是按照區域電力市場的運營規則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的調度電網公司,不僅要為新能源電力的接入系統提供額外的支持,增加調節能力好的備用機組,保證在新能源電力波動時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而且,電網公司還要以高于常規電力的價格購買新能源電力,為此,地區電力公司可以通過征收系統效益收費、申請新能源基金、開展新能源綠色電力項目等手段回收采購綠色電力的資金,用戶可以參加自愿綠色電力市場的交易,獲得一定的選擇權。
四、結語
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新能源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目前是我國能源行業改革的主要目標。因此,要進一步發揮市場的促進作用,必須在市場模式上實現分散能源模塊和集中能源模塊的優化協調,實現廣域層面上的各能源系統協同互補。
【參考文獻】
[1]劉吉臻.新能源電力系統建模與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尹春濤,張弋軍等.綠色電力市場模式研究及北京綠色電力市場初步調查報告[R].2002.
[3]羅鑫.可再生能源電力及其市場模式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