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晶
【摘 要】2013年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中國應該同中亞各國從包括貿易、道路、政策等多方面加強溝通,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新發展模式。黨中央在十三五規劃中更加強調了“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一員,寧夏應該把握住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的契機,加強推動寧夏的經濟發展,借此平臺積極參與到世界貿易中。本文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背景,探討了絲綢之路建設的現狀,最后主要分析了其對寧夏經濟產生的機遇與挑戰,為寧夏經濟發展提供了一些參考。
【關鍵詞】寧夏;絲綢之路;機遇;挑戰
一、引言
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就有約140個國家和來自全世界不同的組織參與到其中,解決了全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將近20萬人的就業問題。其中一帶指的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開辟了絲綢之路,這條路不僅傳播了我國的文化,還把其他國家優秀的文化帶回了中原,所以在遠古時期絲綢之路就在各國文化、經濟等方面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新的絲綢之路依然延續了遠古絲綢之路的內涵,并將其發揚光大。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要包括了我國西部地區的一些省份,寧夏作為西部重要組成部分,位列其中。寧夏自古以來自然資源豐富,占地面積較小,位于內陸屬于平原地區。連接多個省份、自治區,是黃河灌溉量較大的區域,依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在農業、工業方面發展蓬勃。在古代,寧夏剛好位于絲綢之路的要塞位置,現如今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仍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寧夏要利用自身優越的位置和條件,把握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機遇,迎接其所帶來的挑戰。大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弘揚絲綢之路精神,積極參與到世界貿易的大浪潮中,這對寧夏經濟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寧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現狀
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順利開展,寧夏在經濟上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在國家傳達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思路之后,寧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圍繞戰略定位,把握時機,深入貫徹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內涵。找準寧夏同外界的連結點,大力推動絲綢之路建設,努力推進中阿的“1+2+3”合作格局。其中“1”是指深化中阿兩方的能源合作;“2”是指加強兩方重要項目的合作,尤其是雙邊貿易和投資等方面的合作;“3”是指提高合作層次,加強以航天、新能源、以及核能等高新領域的合作。同時,寧夏提出了適用自身的中阿合作“1+2+3”模式。寧夏正在努力打造中阿交流平臺,通過建設中阿博覽會,架起了中國同阿拉伯國家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橋梁。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在寧夏國際會堂舉辦,博覽會以“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為主題。2017年6月寧夏自治區發布了《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規劃指出寧夏將主動承擔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任,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發展。此外寧夏還在努力搭建“空中”和“網上”絲綢之路,進一步完善航運基礎建設,促進寧夏航空公司的發展,借助網絡技術、云技術加強同阿拉伯地區的貿易合作。因此,寧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的建設,在該戰略舉措下大力發展自身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寧夏的經濟對外開放程度還是不夠高、寧夏基礎建設不夠完善等等。
三、寧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存在的機遇
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舉措不僅深化了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中國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通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推進了中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經濟均衡。寧夏利用戰略優勢,加強了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加強了對外貿易,進一步促進了寧夏經濟的發展。
寧夏在新絲綢之路建設中存在許多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寧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包括多個方面,寧夏在旅游業、工業、農業、以及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有所發展,多個產業混合發展,使得寧夏經濟在各行各業都得到快速發展。第二,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了寧夏與阿拉伯地區的發展。在這一戰略舉措下,寧夏可以采取更加靈活,更加具有彈性的經濟發展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寧夏的產業結構,完善寧夏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寧夏和阿拉伯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使得中阿的聯系更加密切。第三,完善了寧夏的運輸道路網絡。在同外界打開新的開放格局下,新絲綢之路建設會加大寧夏在運輸網絡上面的投資,完善寧夏的交通運輸網絡。寧夏地處內陸,因此會加強空運和陸運兩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寧夏與外界交流的優勢平臺。第四,促進寧夏資源的出口。寧夏自然資源豐富,礦產和能源種類繁多,其中煤炭資源尤為豐富。通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大力推進了寧夏自然資源的出口,以此增強了寧夏經濟的發展。最后,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推進了寧夏旅游業的發展,寧夏擁有沙坡頭、水洞溝、西部影視城等知名的旅游景點。在經濟帶建設過程中,提高了寧夏旅游產業的競爭力,更好的宣傳了寧夏的自然風光,這勢必會使寧夏旅游業更加蓬勃發展。
四、寧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面臨的挑戰
寧夏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存在眾多機遇,與此同時也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寧夏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自身經濟發展本來就存在問題。
寧夏面臨的挑戰主要變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寧夏經濟開放程度不夠。寧夏屬于內陸地區,因此不如沿海地區開放程度高。寧夏在對外貿易中,受制于傳統文化和習俗等多方面的制約,盡管政府極力鼓勵企業對外貿易,但寧夏的企業多都對外貿易程度較低。寧夏企業更傾向于本土或國內地區發展,企業家缺少對外進行貿易的思想。其次,寧夏產業結構存在明顯問題。寧夏工業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寧夏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優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方向,去除過剩的產能,使產業朝著適應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方向發展。另外,寧夏缺乏高質量的人才。從寧夏考到外地的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都會選擇留在更好的一二線城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流失,所以說欠缺高質量的人才。另外在人才引進方面還需要建設更加完善的體系,使更多的高層次人才愿意留在寧夏,支持和推進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最后,寧夏的基礎建設還是很薄弱,盡管國家加強了基礎建設投資,但要完善基礎設施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事。對各方面,例如航空、道路等多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國家和寧夏自治區都應該高度重視。
總之,寧夏要把握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契機,找到寧夏的優勢去發展,也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在機遇和挑戰面前,通過不斷的努力,使得寧夏的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碚,論經濟全球化3.0時代——兼論“一帶一路”的互通觀念[J].中國工業經濟,2016.
[2]王靈桂,趙江林.全球視角下的“一帶一路”中外聯合研究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3]鄒嘉齡.中國與“一路一帶”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
[4]江偉.基于經濟學視角論把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
[5]申現杰,肖金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式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J].宏觀經濟研究,2014.
[6]劉學敏.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幾點思考[J].全球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