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奇
【摘 要】知識產權制度的創立與發展不僅單單保障了智力成果等,還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創新產品的發展,給新型產品帶來了空間和保障。中國企業加大創新和產品研發,以此來提高行業內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筆者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對創新產品保護的現狀、弊端和作用等,提出知識產權法上能夠提供給創新產品的有效保護途徑。
【關鍵詞】產品創新;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在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我們中國企業要想加大競爭力,就必須開發和創新產品的科技度以及含金量,逐步在市場經濟中占領優勢地位,以減少經濟全球化給行業內部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以,要具體分析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對創新產品的影響與提高保障的方式,讓企業加大創新的同時沒有后顧之憂。我國也正在大力推廣中國制造,強調中國質量,大量關于知識產權的法規政策出臺,有效的保障了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在產品創新中的作用
在立法保護方面,知識產權領域中先后出臺了《專利法》、《商標法》、《知識產權保護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并且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也逐步加大了知識產權領域的保護,領域內的門類也逐步齊全,某一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使得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有法可依,目前我國商標申請的數量較于其他國家也遙遙領先。
在執法保護方面,專門命名為知識產權執法機制,其目的也是有效遏制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保障知識產權權利人在作品或專利被侵權的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及時的救濟,這種專門機構的設置能高速、有效的管制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并且,我國也加入了世貿組織,為適應國際的知識產權協定,我國也對專利權海關保護問題進行進一步的修訂,以達到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地位。并且為了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我國成立了國務院副總理作為組長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組,提高知識產權案件的工作效率和便民度,這表明了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司法保護方面,我國逐步在一些中級和高級法院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庭,用于專門手里著作權、專利和商標方面的司法糾紛。并且,最高院先后頒布了很多司法解釋和一些問題的批復。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先后印發了知識產權系統的工作指南和操作指南等文件,進一步有效的加大保護力度。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表明了我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司法重視。
在如今這個時代,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不斷的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與產品的創新有著緊密的聯系和巨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首先,有利于保護產品資源的優化與配置,專利權申請成功后,其產品的技術內容就會向社會公開,使產品技術更好的交流和借鑒,不僅能夠提高創新技術的水平,也會使其他人了解產品專利的申請情況,以免做無用功而浪費了時間與資源。其次,可以使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企業申請專利授權,可以在市場上搶得先機與占有率,更加促進了企業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市場也會有高額的回報,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新機制的循環,使得經濟可以高速有效的發展。最后,可以提高產品創新產出的效率。同一項的專利,只有第一個早申請者才有專利權,具有獨占使用權。所以,為了帶來更大的收益,企業創新會為了提高競爭力而加快研發的速度,久而久之,這個行業也會被帶動起來,產生生機盎然的局面,這也是我國與時俱進的表現。
二、知識產權制度在保護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他國家在產品創新中具有自然的壟斷地位,所以,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中站住腳,可行的方式有直接購買國外已經研發的創新成果與技術,但是弊端在于成本是巨大的,并且在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后續的投入和維護,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在市場的地位與優勢,這也體現了自主創新的必要性。
按照上文所述,知識產權對產品的保護會有一個獨占使用的權利,這種權利會使市場競爭中,大型企業會逐漸壟斷市場,其他競爭者慢慢會失去競爭力,進而影響此創新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具有絕對市場優勢的競爭者不僅能享受到這種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持續的經濟收益,還會不再考慮繼續研發創新的有價值的產品,只會一味的坐享其成,時間久之就會阻礙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也會使行業中產品發展的極度不均衡,容易產生行業壟斷等問題。
隨著創新技術的發展,各個學科的交叉也逐漸增多,創新產品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個行業,而是各種行業一同的協作創新。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產權的制度保護也加大了難度。技術更新的越來越快,產權的保護具有滯后性,保護范圍也越來越難以確定,這是一個需要著重考量的問題。
三、產品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建議
隨著創新產品領域涉及面越來越廣,相應的更多的客體需要納入進知識產權機制的保護。如今,隨著電子行業的盛行和互聯網的使用,創新產品也融入了時代的特征,這無疑不是對傳統知識產權的一種沖擊和挑戰;并且,如今創新產品也沖破了國界的限制,創新產品與其他國家的一些企業的合作和文化的參考,也是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所以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更應該加快調整的步伐,以迎合時代的需要。
具體而言,針對上述論述,以下途徑可以作為參考:首先,產品的創新需要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的支持。將知識產權的質量和數量作為創新者的獎金與績效的一個參考指標,慢慢推進產品創新的一種正規化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并且及時的申請國內外的專利法保護,將增加創新的質量與效率,也會有很好的一種法律保護意識。其次,提升產品的創新者的一種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意識,雖然很多的創新技術人員他們的專業技能過硬,但是只是一味的研發拓展,而沒有法律意識對其成果進行保護,這就給違法者以趁虛而入的機會。所以,在提高創新技能和業務水平的同時,也一定要建立一種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意識,企業和政府也要加大對創新主體的培訓教育,向廣大人民群眾申明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再次,要建立一個創新產品的法律預防提示的機制,隨著研發創新的增加,相應的很多知識產權司法爭端也產生了,為了更好的維護權利人利益,也為了更好的懲治犯罪和解決糾紛,政府以及相關機關應該提供一些政策上的和技術上的指導。最后,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相關規則的制定,有利于我國企業創新產品的國際上的合法權益的保護,使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參考文獻】
1.孔偉杰基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技術溢出與經濟增長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
2.馬維野,創新型國家建設與知識產權保護,對外經貿實務,2007.
3.杜曉君,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