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琴
【摘 要】民商法是國內的一項基本法,涉及到日常生活和民生,是一項和社會生活密切的法律制度,連帶責任屬于民商法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制度,它的存在形式,有著社會必然性,符合規范社會民間糾紛的因素,對責任人進行法律規范,從法律角度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做出了規范作用。連帶責任在民商法的法律規定中屢次出現,但是連帶責任制缺少相關的法律規范,本文對連帶責任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在采取相宜的對策措施的基礎上進行探討。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與策略探討
民商法是生活中比較適用的法律法規,民商法也適用一些瑣事的糾紛,但是我國民商法并沒有對連帶責任進行特別明確地解釋,也沒有全方面地界定權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地提高,用到民商法的頻率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界定連帶責任,需要對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進行解析,就有我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連帶責任進行分析和解釋,比如說“連帶責任是對違反連帶債務或侵權行為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分先后順序,要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得拒絕。”雖然專家學者對民商法的連帶責任進行了解析和給出具體適用的條件,但是就目前而言,民商法的連帶責任在推廣中很少得到人們的認可。
一、連帶責任簡述
因為法律制度的管轄地點不同,我國海峽兩岸和英美等國家對于民商法連帶責任的定義不盡相同,在英美等民主國家,連帶責任有兩大基本原則,即實用原則和基礎原則,債權人可以對債務人進行法律訴訟,同時也可以針對所有債務人同時進行訴訟,讓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當然債務人承擔債務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對于債務人來說,可以共同承擔債務,也可以平均承擔,靈活性很強。就連帶責任而言,英美等民主國家對于法律訴訟的解決程序非常重視。
在中國,連帶責任中的規定多種多樣,可是,并沒有在法律程序中進行規范,使其正確付諸于實踐,同時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迄今為止,國內對于連帶責任的理解集中下如下幾點:第一,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債務人對債權人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稱為連帶責任。第二,連帶責任應當在不分份額的前提之下,向受害人、債權人共同承擔法律責任。
在中國,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特點如下:第一點,連帶責任是所有債務人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共同承擔責任針對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債務人而言。第二點,在有很多債務人的情況下,這些債務人當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承擔全部債務,債務之間的關系是連帶關系。第三點,債務人中只要有人償還了債務,債權人就沒有權利繼續索要賠償。第四點,在民事責任中,連帶責任必須擁有法律的嚴格界定,保障債權人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利益。
連帶責任在現代中國法律規定中出現,它的起源來自于羅馬,但是立足于中國的歷史,連帶責任的最早提出者是中國前秦時期的管子,被商鞅在變法過程中首次應用,運用的爐火純青,即當時的“連坐法”。在歷史上,連帶責任在政治生活中出現并且廣泛應用,隨著時代的更迭,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現代法律體系中,連帶責任在現代法律中開始出現,在幫助人們處理經濟糾紛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在刑事糾紛和民事糾紛中用來協調債務人對債權人的經濟補償,在賠償的過程中,債務人有一個或者多個,為了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債務人對自己的過失要承擔法律責任,其他連帶關系的債務人也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從總體上講,連帶責任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并且持續的時間很長,但是連帶責任在法律規定以及實際生活應用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處理糾紛過程中對于債權人和債務人處理不公的現象的發生。
二、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民商法與實體法的聯系程度不強
當前所使用的民商法在處理實際案件時,無論是改變民商法中的內容還是規則,都會給連帶責任制度的實踐差距產生影響。但是,實體法與民商法之間的聯系程度不強,以致在應用連帶責任制度處理實際案件時,只能發揮有限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簡單地應用民商法的規定,就會存在連帶責任制度膚淺利用的情況,無法對實際案件中的債權關系加以明確。當民商法與實體法的法律規定方面存在對立與矛盾時,就需要優先采取實體法中規定的解決方案,再根據連帶責任制度中的相關內容與法律條文,制定合理的債權問題解決方案。此外,還需要對共同侵權導致的連帶責任問題進行解決,深化理解實體法中的法律條文與內容。目前,連帶責任界定不清問題是實際案件處理存在困難的重要原因,而民商法與實體法之間的聯系程度有待加強也使得案件處理存在較多矛盾。
2.訴訟主體關系不夠明確
共同侵權的問題是連帶責任凸顯的主要因素,如果未經許可的相關內容呈現于法院審理環節,實質上已經降低了被起訴者的責任歸屬問題,而被起訴者在之前的侵權行為中并未完全賦予主體責任,再度判斷責任分配情況時缺乏理論依據。根據當前具體司法實務來分析,法院對于共同侵權的相關責任以及賠償范圍也可以進行較為清晰的確定,而對于其中侵權人各自行為的認定,實質上也是行為導向的執法范疇。但就侵權人具體數量的模糊界定,很難真正達到更為精準的判斷。因此,民事訴訟案件中,其侵權行為,以及后續造成的影響范圍,往往成為原告一方的舉證說明,也不會繼續追究侵權人在具體責任分擔方面的責任歸屬問題,其責任人主動配合審查的情況也十分少見。
3.選擇權適用不夠嚴謹
在民商法案件審理中,提高訴訟率,加強審理便捷性,往往是地方法院節約執法資源的初衷。然而這樣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共同侵權人同時起訴的形式。其權利影響范疇直接受限于所有侵權人的暴露,而法院也并無權自行啟動執法程序。因此,在民商行為中侵權責任主體往往定位于主要責任人,而并未對次要責任主體加以明確。使得原告在起訴部分侵權人時,連帶責任并未充分呈現,實體權利也并未就理性處理得到延伸。當共同侵權人連帶責任缺乏一定的執行條件,或舉報條件時,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連帶責任的區分不夠嚴謹。
4.訴訟時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法律條例中對法律案件所規定的時效為兩年,也就是從主債務達到履行期開始計算,有兩年的時間可向法院起訴。但是,《擔保法》中的債務訴訟時效是6個月,且連帶責任的訴訟時效在這些法律文件中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就導致部分案件在處理時,訴訟時效方面可能存在較大矛盾,導致某些債務無法及時追回,進而給債權人造成一定的損失。另外,在時效的規定中,若債務人故意拒絕收悉法律文書,而導致法律案件處理拖延,最終超過訴訟時效,案件將不能在有限的時效內得以解決,也給債權人的債務追回造成了影響。
三、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的解決對策
1.在民商法的判定中要充分考慮實體法
關于連帶責任的法律規定,應該滲透實體法與民商法的內容,結合多個法律文件的處理原則與運行辦法,對各法律之間的關系加以協調,同時,將連帶責任的認定原則加入到民商法與實體法中,進而才能保障連帶責任認定法能夠在實體法中合理應用。另外,應提高民商法與實體法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將各類法律文件獨立起來,才能為連帶責任的順利實施提供最佳保障。如此一來,在處理實際案件時,就可有效規避兩種法律中連帶責任規定不明確的問題,進而順利處理相關案件,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保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在連帶責任付諸于法律案件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案件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其連帶責任在法律履行過程中的公平合理性的同時,保證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不僅要保障債權人的合法利益,還要保證債務人之間的合法利益。例如,在很多個股東參與的經濟案件中,對于各個股東賠償的金額,應該按照這些股東所持的股份多少的比例進行經濟賠償。因此,對于連帶責任制認定的過程中,不能單單根據法律條例為依據進行,而是應該根據不同情況和性質的案件進行合理判定,確保整個案件的公正公平的原則,保證權益人和債務人的利益,在法律規范過程中,不僅要保護債務人的利益,而且要保護連帶責任制中債務人的正當利益。
3.完善連帶責任制度
現代社會,雖然出臺了連帶責任制,目前它在民商法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它還沒有在根本上走向自我規范和完善,因此只有在法律中規范和完善連帶責任制的相關規定,才可以正確、健康、穩定運行,確保不會出現界限模糊、不利于順利有效實施的狀況。因此,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在制度、程序等各方面對于連帶責任的進行認定和明確的規定,這樣才可以保證在實際案例中保證連帶責任有正確、公正、合理的判定。
4.平衡民商法主體的關系
民商法當中的主體關系平衡最重要的是根據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水平程度來衡量,促使民商訴訟案件的工作實現高效性特點。如果出現新的債權關系或新的連帶責任人,則應當協調兩者之間的主體關系,并且保障相關的義務、權利可以合理地履行。只有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重新明確民商法的具體主體,才可以促使民商行為、主體之間相互適應。在對民商法規定行為中的范圍進行明確時,在案件判斷時,還需要定義民商行為的主體方權利,預防因為債權債務主體不明確而導致判斷結果混亂的問題出現。
四、結束語
連帶責任作為我國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主要起到救濟、補償的作用,旨在保障和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本文通過研究認為,現代民商法連帶責任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核心問題,為了構建科學、可行的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必須明確各訴訟主體關系、緊密關聯民商法和程序法,最終為現代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穎.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問題及對策分析[J].法制博覽,2018(21):201.
[2]李寧.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18(04):93-95.
[3]戰明.淺析現代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法制博覽,2016(1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