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摘 要】人權在刑法學上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其體現了在刑法中的時代本質,所以保障人權是我國刑法的首要任務。通過對刑法和人權本質之間關系的分析,對一些制度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和完善,不斷強化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刑事法治。
【關鍵詞】刑法;人權保障;研究
一、人權的基本概念
人權是人們最基本的應有權利、法律權利,對人權保護的直接體現是社會的文明。在我國憲法中對人權的保護十分重視,并且在保護人權上做出了明確規定,將中國政府保護人權的決心進行了充分展現。在保障人權的眾多措施中,法律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對人權保障可以通過明確法律條文和法律職能達成,將處于應然狀態下的人權轉化到實然狀態,使得人權的保障從沒有觀念權力直接轉化為真實有效的法律權力,在這樣的一個環節中,刑法保障人權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其位置不可取代。
二、中國刑法首要任務
罪刑法原則的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其行為為犯罪行為的,不能將其定罪判刑。”在我國的一位資深教授眼中看來,在我國刑法中的這一條規定,強調了對犯罪行為的制裁,按照法律規定對犯罪行為進行定罪判刑,這一點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這樣一來國家刑法對人權缺乏了重視。國家對公民的個人權利一直都存在著忽視,這一觀念在中國的長期依法治國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現在這個特殊的事情,正確的應用刑罰權來懲罰犯罪行為和保護人民是當前的刑法首要任務,立法者沒有對人權的保障進行強調,而實對自己所立之法強調嚴格依照執行加以適用,這是很合理的情況。但是也有著許多的學者對其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一些學者認為我國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不能說其在規定上存在著問題,法律在規定上并沒有什么問題,所以具體就是要看對法律的解釋是什么情況了。因此,根據立法機關給出的相關解釋,刑法中的該條規定是通過限制入罪、禁止濫用刑罰權方向進行的,防止刑法的使用混亂,目的在于限制司法權和立法權,對人民的基本權利有著更好的保障,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我國刑法的首要任務是人權保障。
三、對中國刑法保障人權的相關建議
1.減少死刑、限制死刑
死刑的理法和司法情況在一個國家中是國家刑法的人權保障重要體現,在1997年中國刑法出臺之后,法律上對于死刑的限制和減少也在不斷的進行,對此國家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綜合我國的國情考慮,對死刑進行廢除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說在當前時期是不能進行的。但是這不會對我國在刑法上對死刑的限制和減少有很大的影響,在限制和減少的基礎上,對人權的保障也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死刑是否存在著公正性和有益性在許多的國家中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著。當前社會中許多的國家在法律和實際中都基本上廢除了死刑,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也需要對自身刑法的不足做出及時的修改完善,在立法上對死刑的規定進一步完善明確。對于在司法渠道上的死刑限制和減少,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官對死刑必要性和正當性重視,對死刑樹立慎用的思想觀念,在進行案件的處理時,綜合考慮到行為人的主觀思想,最大可能的減少死刑的判處。在另一方面則是制度上充分的發揮死緩制度,將死緩制度作用盡可能的體現出來,為死刑犯做出最大可能的緩期執行或者給予他們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力,這也可以和對死刑犯的救濟機制相結合。
2.對刑法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
作為刑法中的首要任務人權保障來說,對其實現不僅需要細化其本身發條的相關規定,還需要對其他的制度進行一定的完善,將其在司法實踐中的作用進行有效的提升,在實際中實現對人權的全面保護。
(1)溯及力的明確
在刑法的溯及力規定方面,我國的刑法具有明確的規定,在刑法12條第二款中清晰的記載了對溯及力的要求:在本法施行以前,按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并且在我國的刑法溯及力要求中,本質上是舊兼從輕。但是對于一些新法實施之前,沒有經歷過審判的犯罪行為,法律規定中缺乏了明文規定是使用新法還是使用舊法的情況下,在實際的審判中會造成一定的誤區。其次對于已經接受過審判了的犯罪人,在我國的法律中明確的規定了其不能再接受新法的審判,但是刑法本身就是處于對國家公民的保護,保障人權更是刑法的首要任務,所以既然新法的成立可以為罪犯帶來減刑,可以適當根據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因此在法院生效判決和人權保障這兩個方面中,更應該著重對人權的保障,這同時也是對溯及力進行明確的重要意義所在,讓人權保障真實有效的做到刑法的首要任務位置。
(2)前科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國的刑法第100條第一款中的規定,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和就業的時候,需要和相關的單位或者企業上報自己曾經受過的刑事處罰,并且不能有隱瞞的情況。對于這一義務的執行不包括未滿18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法的人,這也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基本保護。但是這一個規定同樣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其充分的暴露了我國對于犯罪前科的報告制度缺陷。對于這個義務的免除條件難度極大,很多的犯罪人在釋放后都很難滿足這一個要求,對刑滿釋放后大部分人的基本權利并沒有進行充分的考慮,這對具有前科的人在今后的就業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他們失去了很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更加難以融入到現代社會中,并且對他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也有著提升的作用。所以在我國刑法前科制度的完善上,還有著很大的更新空間,在前科制度完善上即使是很微小的一步,對人權保障的實質性形成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在本質上法律和自由是沒有什么差別的,刑法是我國最重要的部門法,人權保障是其中的首要任務,所以對人權保障任務的實現也就是對這一個道理的體現。對于人權的保障其本質就是對自由的追求,這就需要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人員對待每一個條款和案例都要真正的意識到法律的本質,刑法的核心精神。
【參考文獻】
[1]張晗.憲法與刑法聯結與互動中的我國人權保障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1):43-48.
[2]范祥.對我國刑法人權保障制度的梳理與建議[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05):56-60.
[3]周道鸞.人權保障與死刑限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1(04):3-14.
[4]徐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法學理論體系[J].當代法學,2013,27(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