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 要】近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而來各種影響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應急事件頻頻發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應急資源管理是應急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社區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一部分,研究社區應急資源管理,深入了解社區資源管理運行機制,對于提升社區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研究X區B街道辦事處城市社區應急資源管理情況,發現當前社區應急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社區;應急資源;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在享受便捷高效生活的同時,地震、火災等各種應急事件頻頻發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社區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一部分,社區的安全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穩定。
應急資源包含人力、物資、技術等多方面內容。《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將應急資源分為人力資源、財力保障、物質保障、基本生活保障、醫療衛生保障、交通運輸保障、通信保障等部分。將其歸類,應急資源主要可以分為物質資源及信息資源兩大類,人力資源、財力保障、物質保障、基本生活、醫療、交通運輸等保障屬于物質資源,政府運用LED宣傳欄、微信、QQ等手段調動影響群眾,運用信息平臺調動人、財、物等資源進行救援等都屬于信息資源運用的范疇。從社區層面來看,如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物業公司人員、應急器材、應急宣傳欄、緊急避險場所、應急網絡平臺等都屬于應急資源。
二、X區B街道辦事處城市社區應急資源管理概況
X區B街道辦事處下轄八個社區,其中老舊社區3個,涉農型社區2個,高檔商品房住宅社區3個,在應急資源管理方面,三種類型的社區在應急資源分布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高檔商品房住宅社區無論在人員配備還是應急設施配備都較老舊社區、涉農社區有優勢,社區內有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衛生服務站等單位,一些社區還設有監控室,配備監控終端設備,同時還設置LED顯示屏及滾動宣傳欄,應急避險場所、應急避險路線圖、消防器材等,而老舊小區由于建成時間較長,應急設施更新維護不及時,較為陳舊,消防器材缺失等情況仍普遍存在,涉農社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些社區處于城鄉結合的區域,這些社區原來是村,只是由于城鎮化建設需要,對原來的村進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城市社區的一些功能,較之城市社區,涉農社區應急設施配置更加欠缺。雖然三種類型社區應急資源存在較大的差異,但由于政府部門對于基層應急管理越加關注,對于基層群眾參與應急管理的支持鼓勵,在各個社區均設置了應急柜及一些應急器材,以備社區應急需要,同時,社區居委會、社區警務室、物業公司等單位參與社區應急管理,充實社區應急力量,社區應急資源管理較以往相比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三、政府應急管理架構下城市社區應急資源管理
在突發應急事件發生時,僅靠社區力量來完成應急資源的協調配置救援,是遠遠不夠的,在更多情況下,尤其是發生較大的應急事件時,政府部門在資源調配上占主導,如X區B街道辦事處某社區在今年夏季連續幾天暴雨后,社區地下停車場進水,且由于該社區建筑地勢較低,水量較多無法正常排水,導致大量積水外溢,給附近居民和來往車輛出行帶來不便,由于街道辦事處和該社區都沒有專業的抽水設備,只能將該問題向區應急部門反映,尋求支援,區應急部門協調區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但由于沒有足夠的抽水設備,于是區應急部門又向市應急部門匯報,市應急部門協調市防汛指揮部相關成員單位,對社區積水進行抽排,社區積水問題終于得到有效解決。在該事件中,排水設備屬于專業設備,抽水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街道辦事處、社區不可能專門配備這樣的設備和人員,通過向上級政府部門反映,尋求上級政府部門支援,才能順利處理好此次事件。當然另一方面,社區所掌握的應急資源在應急管理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對社區環境、居民家庭情況、消防器材分布位置等方面的了解,在發生應急事件時能夠更好地協助政府控制事態發展,及時救援。
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社區應急資源管理由于受到人員能力水平、物資設備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在許多方面仍需改進。從整體來看一是應急信息傳遞報告制度有待加強。當應急事件發生時及時將應急信息準確,詳盡的向上級政府匯報,反映社區訴求,能夠讓上級政府更好地了解應急情況;二是應急資源協調調配機制仍需改善。在現實中,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單位在處理應急問題時,互相推諉的情況還存在;三是應急預案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為了應對突發應急事件,街道辦事處會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但應急預案往往流于形式,不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四是社區應急資源設施管理仍需加強。社區中應急資源設施使用時間較長,設施老化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還時有發生;五是社區應急隊伍整體質量有待加強。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還是社區應急資源管理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具體表現在社區應急資源管理人員分工不明確,導致一些應急器材、設施等損毀沒能及時更換、修復,缺少的設施無法及時添置,沒有根據不同社區的特點,規劃適合不同社區應急資源管理的方式,應急資源分布不均等。
五、建議對策
一是發揮政府、社區、個人、社會組織等多方治理作用。多元治理理論要求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多元主體不僅包括政府組織、還包括公眾、私人部門和各種社會組織。在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發生時,僅靠相關的政府部門力量進行救援是遠遠不夠的,而社區、社會組織等參與應急管理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進行反應,還可以對政府救援提供地理、人員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與社區等力量相互協調配合,既避免了單一政府管理,而造成的應急管理效率低下的缺點,也避免了由于社區等力量在應急資源、資金籌措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而無法開展工作的不足,政府可以為應急管理提供規劃、組織、人員、技術、設備等總體的支持,社區等可以為應急管理提供應急隊伍、前期救援等方面的支持。當前社會,突發事件頻頻發生,而其形式也多種多樣,就社區層面來說,可能會遇到的突發事件就有火災、自然災害、意外傷害等,社區居住的群眾一般都較多,僅靠政府的力量進行應急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政府統籌協調整體工作,支持和指導社區應急工作,并將一部分應急管理權利交給社區,讓他們承擔一些能力范圍內的責任,如:通過社區向群眾宣傳一些消防安全知識,讓群眾注意家庭用電安全;在社區開展防災減災方面的專題培訓等,逐漸提高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從而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應急管理,共同抵御突發狀況。
二是要建立預警機制,加強風險防范。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但造成的破壞力卻常常是驚人的。因此提前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建立預警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對于減緩災害的發生至關重要。應當加強對社區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及時排查、消除可能存在的隱患。在平時的管理和日常檢查中對于存在的風險進行排查,并進行社區災害評估診斷與風險地圖繪制,不斷完善社區應急管理預警機制。
三是加強宣傳,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通過圖書、報刊、廣播、網絡、電視、社區宣傳欄等媒介,利用編印通俗讀本、攝制影像資料、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社區應急文化方面宣傳教育,提升居民應對風險的能力,同時,把應急演練與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全民應急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定期開展一些防災演練,變書本防災知識為實際抗災能力。
四是整合社區資源,運用科技手段加強應急網絡平臺建設。政府與社區間利用應急QQ群、微信、微博等,建立應急網絡平臺,政府可以將應急方面的新工作、新動態傳遞到社區,社區也可以借助網絡交流工具將社區應急信息,活動開展情況等上報到政府,促進社區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基層應急管理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基層應急資源無論從人員配備還是設施設備等方面都將越來越完備,但隨著社區居住人口的增多,社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將增大,社區如何運用好應急資源,使其充分發揮作用,也將是擺在社區面前的一道難題。
【參考文獻】
[1]減災短訊[J].防災博覽,2006,(2):46-47
[2]滕五曉. 2014.社區安全治理:理論與實務.上海三聯書店: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