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
【摘 要】將采出的高含水原油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方法脫出其中的污水,至原油含水指標≤1%,進行外銷。在脫水過程中受到井口措施藥劑、溫度、工藝設施及人為等因素影響及限制,出現指標不合格狀況。現場通過開展入井流體分析、強化入站藥劑檢測、優化生產工藝、強化操作過程管理等質量控制手段,確保采出的高含水原油脫水后指標達合格,保證外輸油指標的合格。(摘要是通過什么措施達到了這個目的)
【關鍵詞】質量;脫水;過程;藥劑;工藝
一、概述
從井中采出的原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水,而原油含水多了會給儲運造成浪費,增加設備,多耗能;原油中的水多數含有鹽類,加速了設備、容器和管線的腐蝕;在石油煉制過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熱時,水會急速汽化膨脹,壓力上升,影響煉廠正常操作和產品質量,甚至會發生爆炸。因此外輸原油前,需進行脫水,使含水量要求不超過1.5%。
遼河油田大多數采用熱化學沉降原油脫水方式,由于原油中水和油以乳化液的形態存在,無法通過沉降使水和油分離,因此要加入化學破乳劑,使乳化狀的液體結構破壞,以達到乳化液中各相分離開來的目的。另外,水滴在原油中的沉降速度和油品的粘度成反比,升高溫度可以使液體油品粘度降低,從而使水滴在原油中的沉降速度加快。因此要將原油加熱,但是溫度并不能太高,防止出現原油中輕組分汽化。
由于脫水系統生產易受前端來液性質、化學藥劑、工藝設施及人為等因素影響,而外輸質量必須保證合格,所以,要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下工夫,強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二、原油脫水過程中控制難點
2.1入井流體的影響。
由于采油廠處于開發中后期,工藝措施不斷增多,導致采出液中化學品種類的不斷增多。其中,入井化學品是影響來液性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通過對部分入井流體成分進行分析,發現此類項目中多含有表面活性劑、鹽酸、固體顆粒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影響原油脫水的正常進行。
2.2藥劑質量的影響。
大部分的原油脫水均采用熱化學沉降脫水,因此,化學藥劑的質量決定了集輸脫水的效果。藥劑廠家在每批藥劑生產過程中并不能保證足夠的穩定,因此造成各批次的質量差異。
2.3工藝設施的影響。
集輸系統的工藝設備多,在用的設施如沉降罐有可能積沙、加熱爐有可能故障、沉降時間、沉降溫度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均容易導致脫水出現異常。
2.4環境因素的影響。
原油脫水工藝均處在室外,冬季夏季溫差達30-40℃,溫度低導致原油粘度增加,直接影響原油的脫水效果。
三、脫水系統的質量控制措施
3.1開展入井流體分析,避免化學藥劑對原油脫水的影響。
針對入井流體開展脫水藥劑配伍性評價試驗。試驗分為3個部分,在措施實施前開展配伍性試驗,避免對脫水影響大的藥劑進入地下;在措施井開井當日取樣,室內進行脫水試驗,以驗證室內評價效果,指導原油脫水生產。在措施井生產10天后,對藥劑停留效果繼續進行跟蹤,以確定措施的影響時間,便于脫水工藝的調整。分析表明,在調剖類、高溫降粘劑、驅油增產劑、解堵處理、高溫驅油助排等項目中多含有表面活性劑、鹽酸、固體顆粒等物質,這些物質的加入會使采出液形成穩定的乳狀液,與破乳的機理相反,對原油破乳有影響。在2012年,通過室內配伍性評價,找出對脫水影響非常大的11類一類措施,及時制止了三項影響大的工藝措施。通過對入井流體實施動態跟蹤,提高了整個集輸系統抗沖擊的能力,保證了增油效果好、對脫水影響效果小的工藝措施平穩的實施。
3.2強化入站藥劑檢測,提高脫水藥劑使用效果
開展藥劑“三段”動態管理:第一段為藥劑入站檢測階段,實施“對比”管理,各站對每批藥劑進站時進行一次入站檢測評價,通過與前一批進行“對比”試驗,判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二段為日常藥劑跟蹤檢測,實施動態管理,藥劑使用中破乳劑每周進行一次小站來油脫水評價,預脫水劑、凈水劑每周進行一次凈水評價,依據來液、來水性質變化及時選取最佳配伍濃度。第三段為使用中效果檢驗,實施常態管理。根據每2小時的含水分析結果,對藥劑使用效果進行檢驗,發現脫水效果變差,及時對藥劑進行抽檢。
3.3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設備設施的處理效果。
3.3.1定期清理沉降罐中泥沙。
采取好油罐5年,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3年,斜板罐2年,電脫1年的清罐周期。通過清理出沉降罐中泥沙,增加原油的沉降空間,延長沉降時間,保證原油在沉降罐中的沉降效果。
3.3.2控制加熱溫度。
通過脫水試驗,確定稠油脫水溫度在85℃,稀油脫水溫度在75℃。脫水溫度確定后,在脫水泵后端使用加熱爐,提高原油溫度,來提高化學藥劑反應速度,保證脫水效果。根據脫水環境溫度不同,在冬季,必須提高原油的加熱溫度,夏季可以適當降低原油的加熱溫度。
3.3.3原油沉降時間。
足夠的沉降時間是影響原油脫水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流程、庫存的允許下,盡可能的延長沉降時間,能夠降低藥劑的消耗,有利于脫水的進行。稠油脫水的沉降時間必須保證在48小時以上,而稀油脫水的沉降時間必須保證在24小時以上。但是,受原油的熱損失、庫存容量等的影響,不能無限制的延長沉降時間。因此,建議稠油脫水沉降時間應小于120小時,稀油脫水沉降時間應小于160小時。
四、嚴格控制生產過程指標,保證原油脫水整體質量
將原油脫水的過程分為預脫水段、一次沉降段、二次沉降段、好油段四個部分,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過程各段的控制指標。預脫水段主要處理污水,在預脫水段設定合理的污水控制指標,根據指標情況隨時調整放水速度,預脫水劑的加藥濃度。一次沉降段,主要控制一次沉降罐出口的出油含水,通過調整一次沉降罐界面、一次爐加熱溫度來控制出油指標。二次沉降段主要控制二次沉降罐出油含水,該段控制脫水的要點,主要通過控制二次加熱爐加熱溫度、破乳劑的加藥濃度、脫水泵的輸油速度來控制該段的指標。好油段部分為最后一段,主要控制的是好油罐外輸油的指標,也就是整體脫水后的外輸指標。該段主要通過調整輸油速度、抽底水來達到延長沉降時間,降低原油含水的目的。
聯合站外輸油含水指標是集輸系統運行的最終指標,他牽涉到采油廠產量和效益指標,所以必須通過強化全過程管理,加強對控制指標的質量控制,通過科學管理,提高原油脫水效果,保證原油外輸含水的指標合格。
【參考文獻】
[1]張立君等 提高原油脫水系統放水質量的研究 精細與化學品2015年第2期
[2]王思東;提高原油脫水質量的認識及措施[J];油氣田地面工程;1981年03期
[3]肖祖騏;原油脫水中水滴沉降分離的分析與計算[J];油氣田地面工程;198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