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琰
【摘 要】主要致貧原因是指導致貧困戶陷入貧困的主要原因,主要致貧原因分析可以對所有貧困戶進行整體畫像和特點分析,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咨詢。文章通過安徽省歷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分析,對安徽省歷年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占比和變化趨勢進行重點分析,并對主要致貧原因進行重點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針對健康扶貧、兜底扶貧和資金技術扶貧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建檔立卡;貧困戶;致貧原因
安徽省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16個省轄市、70個縣(市、區)有扶貧開發任務,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0個、省級貧困縣11個。2014年初建檔立卡貧困村3000個、貧困人口484萬人,貧困發生率9.1%。從2015年以來,累計順利實現2211個貧困村出列、360.5萬貧困人口脫貧。目前2018年底,全省還有64個貧困村未出列,49.8萬貧困人口未脫貧,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針對每一類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采取了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是分不開的,因此,分析研判全省2014年以來主要致貧原因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致貧原因的基本概念
致貧原因是指導致貧困戶陷入貧困的原因,是分析貧困戶幫扶需求,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指標。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設定的致貧原因包括因病、因殘、因學、因災、因婚、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交通條件落后、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12個選項。另外還有一個選項為“其他”,也就是無法歸入上述12個原因。具體來看:
1.因病致貧:指家庭因醫療費用支出超過家庭負擔能力,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2.因學致貧:指家庭成員的教育支出(一般指高等教育)明顯超出家庭負擔能力,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3.因殘致貧:主要指因治療家庭成員重大殘疾造成花費超過家庭支付能力或因家庭主要勞動力因故致殘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4.因災致貧:主要指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事故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5.因婚致貧:主要指因為結婚過程中的彩禮、新建或購買住房以及結婚中的相關費用超過了家庭所能承擔的范圍,導致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6.缺土地:指在家庭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特別是種植業)的家戶,因缺少土地或土地無法從事農業生產,造成家庭缺少主要收入來源。
7.缺技術: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缺少發展產業或就業的基本技能,導致家庭無法通過發展產業或就業產生穩定收入。
8.缺勞力:指家庭主要勞動力成員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或家庭缺少處于成年勞動力年齡階段的成員導致家庭缺少穩定收入來源。
9.缺資金:主要指有意愿發展產業的農戶,因缺少必要資金無法實現有效收入,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10.缺水:由于有意愿發展產業的農戶,因缺少水資源而無法實現有效收入,導致家庭實際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11.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主要指家庭主要勞動力因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自身缺乏上進心,不愿通過發展產業、從事就業改善生活條件增加收入。
12.交通條件落后:主要指家庭因交通不便,農戶不便于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條件等,導致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國家扶貧標準。
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貧困戶信息中,貧困戶致貧原因包括主要致貧原因和其他致貧原因,其中主要致貧原因為必錄項,其他致貧原因可選一到兩項,也就是說貧困戶致貧原因至少1個,最多3個。本文主要討論的是主要致貧原因。
二、主要致貧原因分析
通過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我省歷年主要致貧原因占比的趨勢(見表一),可以總結全省歷年貧困戶的特點及變化趨勢,研判今后幾年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根據圖1各類主要致貧原因的占比情況,安徽省歷年主要致貧原因有如下特點:
1.從占比情況看,除其他原因之外,從2014年底-2017年底,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和缺勞力占比始終位列各年度致貧原因的前三位,且每項每年的比例均在13%以上,最高的達到50%。歷年前三大致貧原因之和分別為79.62%、83.16%、85.03%、87.19%,致貧原因有集中的趨勢。
2.從變化趨勢看,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后的比例逐年下降;因殘致貧和缺勞力比例逐年上升;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占比無明顯趨勢。
3.從因病致貧看,歷年的占比都是第一大致貧原因,2014年底達到50.31%,雖然逐年降低,2018年底比例仍然達到43.26%,說明我省的健康脫貧初見成效,但由于疾病的不可預測性及得病之后的返貧風險大等原因,因病致貧的占比仍然居第一位,要持續關注因病致貧,優化貧困戶就醫的便捷性。
4.從因殘致貧看,歷年的占比均為第二大致貧原因,從2014年底15.78%增長到2018年底的28.31%,幾年來比例幾乎增長了一倍,殘疾人由于其自身原因,脫貧難度相對較大,后期因殘致貧比例提高也是自然的事,要繼續加大對殘疾人脫貧的關注,根據殘疾人自身的情況,因戶因人制定可行的脫貧計劃。
5.從缺勞力看,歷年的占比均為第三大致貧原因,從2014年底的13.53%增長到2018年底的19.01%,增長了5.48個百分點,有正常的勞動力是貧困戶穩定脫貧的重要因素,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后期的貧困人口多是年紀較大、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這也大大增加了脫貧的難度。
6.從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來看,整體上看,占比有起有伏但是總體變化不大,且由2014年底的第6大致貧原因上升到2018年底的第4大致貧原因,貧困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仍然是貧困戶脫貧的重要阻礙,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是一項艱巨的長期性工作。
7.從缺資金缺技術來看,兩類致貧原因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貧困戶的資金和技術需求依然很大,要進一步發揮扶貧小額信貸和就業技能培訓的力度,最大限度地為貧困戶脫貧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三、相關建議
1.進一步提升健康脫貧政策效應,保證因病致貧戶“應享盡享”。因病致貧是在我省歷年主要致貧原因中占比最大,要最全面落實 “351”(指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補償后,貧困人口在本省縣域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封頂金額為0.3萬元、0.5萬元、1萬元。)、“180”(指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三保障一兜底”補償后,剩余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80%)政策,保障所有貧困患者診療及時,確保因病致貧戶真正感受到健康脫貧的政策效應。
2.進一步加大政策兜底力度,確?!袄先醪垺比缙诿撠殹kS著脫貧攻堅的深入,全省剩下貧困戶中大病戶、殘疾戶、老年戶的比例相對較大,截止2018年底,因病因殘致貧比例一直在六成以上,低保戶和五保貧困戶占比達六成,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近四成,這三類群體大部分年齡大、病發多、勞動力弱,脫貧難度大,絕大多數需要依靠政府特惠兜底政策才能脫貧。要把這一特殊群體作為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進行研究解決,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和保障機制,幫助這些家庭盡快脫貧。
3.進一步加大資金和技術支持力度,提升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從全省歷年的致貧原因來看,缺資金和技術的在我省主要致貧原因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對有發展意愿且缺乏資金的貧困戶,要結合全省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進一步給予貧困戶資金支持,設立村級小額貸款服務點便于貧困戶申請小額信貸,最大限度避免因缺少資金而導致貧困的發生。加大對貧困戶家庭人員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力度,讓貧困戶掌握一項就業技能,通過就業實現主動脫貧,穩定脫貧。通過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設立就業扶貧車間,就近吸納貧困戶就業,設立扶貧就業服務中心,為貧困戶提供崗位信息、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貧困人口就業意愿、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
4.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多方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在注重改善貧困群眾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充分發揮基層政府和黨群組織的作用,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加強思想教育、完善村規民約等方式,形成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輿論導向,逐步補齊“精神短板”。積極發揮基層優秀黨員、致富帶頭人、能人大戶等先進典型的引領帶動作用,激發貧困戶脫貧致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探索“德治+扶貧”“自治+扶貧”“法治+扶貧”等多種模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實現物質和精神同步脫貧。
注釋:
1 所有數據來源于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一個年度內各類主要致貧原因之和不等于100%
【參考文獻】
[1]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 http://ahfp.ah.gov.cn/dochtml/1/article_201512101205.html,2015年12月8日.
[2]安徽省人民政府: 《關于健康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http://ahfp.ah.gov.cn/DocHtml/1/Article_201612121552.html,2016年 7月 2日.
[3] 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 http://ahfp.ah.gov.cn/DocHtml/1/Article_201612131567.html,2016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