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杰
【摘 要】在電能的使用中,線路中的損耗是造成電能損耗的主要原因,使得企業或居民用電與供電生產成本明顯增加,更浪費了很多電能,還會對電路線路正常使用產生影響,因此,用電檢查工作對降低線線損有著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用電檢查;線路電能損耗;降低損耗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都離不開生活用電與企業用電,用電安全已經成為了人們重視的問題之一。而線損作為影響用電安全的重要因素,已然成為用電檢查工作的重點。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分析發現,線路損耗電量每年高達千億千瓦,目前來說,降低線路電能損耗是供電企業節約電能的重要舉措。基于此,在實際的節約電能措施中,用電管理與用電檢查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所以做好用電檢查工作降低線路電能損耗是供電企業應當重視的問題。
一、線路電能損耗的概述
線損即線路上的電能損失,它是線損電量對供電量的百分率,是衡量電力企業技術與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造成線損因素不僅多而且情況復雜,涉及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行維護、計量檢修等多方面。降低線損是節能降耗、提高電力企業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其途徑包括技術與管理兩方面的措施。用電檢查主要是指供電企業以用電標準作為基本依據,結合實際的用電情況,對電路安全問題、電路隱患問題進行監督、檢測、管理。實際上,用電檢查就是檢查并督促用電客戶的實際用電量、用電方式、電負荷類型、用電安全隱患等,從而有效的確保電能的高利用率、經濟性、安全性等。
二、線損原因分析
2.1 技術線損
技術線損又稱為理論線損,由可變損耗和固定損耗兩大部分組成。可變損耗又分為線路導線中的損耗、變壓器繞組中的損耗和電能表電流線圈中的損耗三個部分;固定損耗也可分為變壓器空載損耗、電容器介質損耗、電能表電壓線圈及鐵芯中的損耗三個部分。電能經過導線輸送,非超導條件存在電阻。根據焦耳—楞次定律線路電阻越大,電能轉化為熱能損耗的越多。變壓器、電動機等設備運行時磁電轉換產生渦流和磁滯,引起鐵芯發熱。電容器介質漏電流會引起電導損耗,介質極化會引起極化損耗。通常,城網(農網)變壓器鐵損占比50%~70%(55%~85%),線路導線中的損耗占比20%~30%(10%~20%),變壓器銅損占比15~20%(7%~13%),其它元件損失很少。
2.2 管理線損
管理線損也稱為營業損失,由用戶違章用電與竊電損失、電網元件漏電損失、營銷抄核收差錯損失、計量表計誤差損失四項不明損耗組成。這部分線損主要因為管理人員管理疏忽或管理系統漏洞所致。違章用電,是指用戶擅自改變用電類別、用戶設備容量超過報裝容量或私自增加用電容量、擅自遷移改動電力企業計量裝置等行為。隨著高科技手段的應用,竊電手法隱蔽、多樣化,但概括起來主要利用欠壓、欠流、移相、擴差、無表等手法。配電線路設計不合理,供電半徑大,運行維護不足、負荷管理不到位等引起線損。在抄核收環節,錯抄、漏抄、估抄以及核算不認真,從而造成線損。計量表安裝不當、故障、老化、到期未校檢等也可產生線損。
三、通過用電檢查降低線損的途徑
3.1 技術線損檢查與降損
3.1.1 檢查配電裝置
(1)檢查電流互感器。配電檢查的主要對象應為電流互感器,查其型號、等級、樣式、額定電壓、額定電流、二次容量等信息。電流互感器型號、樣式必須滿足計量裝置的要求,等級應達到0.2~0.5;二次負載總和不能超過電流互感器規定容量的上限;一次電流不應小于額定電流的20%,也不能超過額定電流的120%。
(2)檢查計量裝置。首先,檢查計量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其次,檢查實際接線方式是否與設計方案一致,包括一次接線與二次接線的準確性。然后,檢查計量裝置整體構造是否安全、完整,計量小車與進線柜是否有連鎖設置。接下來檢查電能表的實際倍率、合格性等參數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檢查電能表與電流互感器的匹配性是否正常。凡上述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的都應當整改和糾正。
(3)檢查功率因數。功率因數低,表明無功功率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低,所以通過提高功率因數可以降低線損。降損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提高有功功率,首先檢查變壓器負載容量是否合適,理想的容量應為變壓器額定容量的65%~75%,低載、空載都會大大增加損耗,其次選擇適當的電動機,電動機負載率應達到額定功率的75%以上,電動機配電裝置中應安裝空載自動斷電裝置,以減少空載線損。二是進行無功補償,應將集中補償與分散補償結合起來,以提高補償效率,同時為避免過補償,應裝設無功補償自動投切裝置。
3.1.2 在線檢查
(1)計量裝置正確率。通過低壓臺區計量自動化系統。可以讀取該臺區供電量的TTU數據和用戶計費電能表數據,通過分析判斷可以得出是否正常的結論。該臺區配變TTU數據包括在線率、在線正確率、抄表例日的TTU記錄電量,以此可分析在線率是否達到標準、在線正確率是否達到要求。通過用戶計費電能表數據發現故障情況、輪換情況等信息。抽查新裝電能表首檢資料,檢查有沒有過期未檢異常樣本。
(2)供電半徑與供電線徑。通過營配集成系統讀取該低壓臺區距離配變最近與最遠電能表計的位置,然后,可以計算出該配變的供電半徑。通過營配集成系統讀取該低壓臺區線徑數據,并根據該配變銘牌參數分析線徑是否符合標準。通過營配集成系統讀取該低壓臺區三相負荷平衡率,分析是否需要轉移負荷。一般來說,當供電半徑過大時應縮短供電半徑,400 V供電半徑應控制在300 m范圍內。供電線徑偏小應增大,低壓回路導線應使用線徑120~150 mm2,當負荷電流在150 A以上時應使用線徑185 mm2。配變應淘汰S7、S9,選用S11及以上配變。對負荷嚴重不平衡的低壓線路應進行調整,根據配網重構優化建模并結合實際狀況進行改造。
3.2 管理線損檢查與降損
3.2.1 在線檢查
一是進行抄表核算。通過營銷系統檢查抄表異常及抄表下裝、上裝、電量復核異常。例如,抽取已歸檔并進行電費信息處理的新裝用戶次月未抄表但又開始用電,則對當月線損有影響;同樣未按規定時限進行抄表下裝、上裝、電量復核的,也會對當月線損有影響。二是進行電費核算。通過對未按規定時限審核發行用戶數、電價異常、電量波動異常、首抄零電量、連續3個月電量為零用戶數的分析,可以分析管理線損偏高的一些。三是進行用電檢查統計與分析。通過營銷系統統計各臺區各月、季、年違章用電與竊電處理數據,以及異常樣本的抽查,分析用電檢查情況。
3.2.2 違章用電與竊電檢查
由于2016年1月1日國家發改委頒發31號令廢止了《用電檢查管理辦法》,這就要求對違章用電與竊電的檢查采用新的措施。首先,通過政企合作、警企聯動查處。例如,請求當地工信委、公安等部門共同開展檢查。再如,成立電力警務室與公安部門共同查處違章用電與竊電行為。其次,將用電檢查納入供用電合同,在供用電合同中加入用電檢查條款。然后修訂企業內部用電檢查制度,在引用文件中刪除《用電檢查管理辦法》,并應用《電力法》、《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等內容。
四、結語
線損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電管理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為了有效降低線損帶來的影響,就需要加大用電管理檢查工作力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少電能損耗。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進行檢查,同時還要求檢查人員的專業性,加強用電檢查工作管理,確保電力企業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 王巍.綜述供電企業如何有效開展用電檢查的管理[J].科技創業家,2013,7(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