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騰
【摘 要】這是一篇從信息和價值的層面而不是從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層面對現實存在的嘗試性探討。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世界規則,規則為一切現實存在的存在之本因。第二部分為本質,指出互為存在是一切存在其存在的現實內容。第三部分是信息,信息作為本質的外在呈現是運動和物質的現象。第四部分為價值,分析價值、信息和運動的關系,以及從價值的角度闡述一些關于人類意識的想法。
【關鍵詞】世界規則;互為存在;信息;價值
一、世界規則
世界規則是一切現實存在及其存在意義的根本內因,是一切運動及其運動意義的先天規定。
世界規則具有永恒不易性:世界規則無質無形,不分化,無有二,永恒常在,不更不易。
世界規則具有超現實性:世界規則不依賴于一切現實存在而存在,并為一切現實存在于其存在及運動之中體現出來。世界規則超越一切現實存在而存在,不受現實存在生滅及變易的任何影響。世界規則因為無質無形,所以其本身不存在關于事物內在的特定規定,但一切現實存在對世界規則的反映又只能通過特定方面來實現。
世界規則具有絕對掌控性:一切現實存在及其運動,一切本質、信息及現象,一切聯系、矛盾及價值,這些一切的一切都必然完全依循世界規則的先天規定,絕無可能超脫世界規則之外,更不可能違背世界規則。
世界規則區別于真理在于它不是人類的認識,因而更不可能是認識的正確方面。世界規則不依賴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甚至不依賴于任何現實物質而存在,它是完完全全的自在存在者。因其本身永不變易、不運動,也沒有與其相對應的存在而無法產生信息進而為人類所認識和理解。
世界規則區別于規律在于它不具備任何的特定意義,它不是物質與物質內在的特定聯系,更不是特定現象的穩定再現,世界規則是一切聯系的先天規定者,是一切現象其存在的根本依據。
世界規則區別于絕對精神在于它并不是一切運動的掌控者和推動者,世界規則完全獨立于現實世界之外,并不受現實世界生滅及其發展的影響,也不做為世界發展變化的根本推動力而存在。現實世界的一切運動都來源于現實世界本身而非世界規則,而現實世界的一切運動和存在都必然依循世界規則的規定。
二、本質
互為存在:互為存在指兩種具有相同本質的特定存在,通過其共同的本質,利用能量建立起相對穩定的連結關系進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特定存在。互為存在是一種特殊的連結關系,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當下聯系。
互為存在具有不連續性:互為存在的連結特性決定了互為存在只有連結著這一種存在狀態,只有產生和毀滅兩種運動形式。
互為存在的相對穩定性:任何互為存在都依據一定的條件產生,依據一定的條件毀滅,并且這些條件是確定的。一切互為存在都具有維持其自身存在狀態不發生改變的性質,并且不存在不可毀滅的互為存在。
互為存在的獨特唯一性:互為存在的連結關系是獨特且唯一的,這種連結關系完全區別于一切非此者之存在。一旦連結關系斷裂,即便重新結合,所產生的也是另一個全新的互為存在而非原本的那一個。
互為存在的外化:互為存在其獨特唯一性的外在呈現為質的確定性和量的唯一性,在量的問題上,其為一的量并非是以個體而是以連結的方式呈現,可以簡單理解成一為二合——這是量的最初形式。
以特定的互為存在為基礎,構成互為存在的雙方,一方的運動必然導致另一方同質同量的相對運動。
互為存在在保持其自身獨特性的前提下與它者構成聯系。縱觀宇宙及一切特定物質,無不像是一個巨大的網絡構成體,任何一個作為網絡中節點的個體,本身就是以眾數節點所構成的網絡。
互為存在和能量的關系:能量是互為存在其連結關系變更的外在呈現,互為存在的產生和毀滅,其外在信息就是能量的釋放,轉移和存儲。故而能量本身雖沒有實在,卻具有明確的量的特性,一切能量在量上都可以表示為一的倍數。能量本身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守恒定律也發源于此。
關于物質分割:至今為止人類尚未發現最小的物質單位是什么,似乎我們可以一直發現更小的物質單位,關于這件事,真正重要的問題不是物質是否存在最小的單位,而是:世界是大一的分化,還是眾一的統一,世界是由一個完整而又連續的統一體不斷分化而演變出許多具有特定規定性的存在從而成為現今的樣子,還是由多數的自為存在相互聯系,任意組合從而構成的統一體?依據互為存在的角度來看顯然后者更為靠譜。
每一類互為存在在其“確定的質”這一方面都具備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關于科學:關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機械運動……一切運動的本質就是互為存在其存在狀態的變更。
所謂空間是指為其自身,而非在其之中,在其之中只是關于空間呈現出來的空間信息。
時間是運動與運動的相對意義,時間的本質是一類特殊的信息。
關于算法:二進制的算法中,1和0能夠與互為存在的存在狀態相對映,然而問題是無法表現互為存在的外化方面,因而二進制始終是觸點性的算法而無法成為線性的算法。
關于存在:生于生時,亡于亡刻。
三、信息
從互為存在的外化可以了解到,所謂運動便是互為存在其存在狀態發生變更而產生的連鎖反應。運動本身無質無形,因而也絕對無法被認識和理解,因為能被認識和理解的存在只能是信息——即相對運動的外在呈現。
關于相對運動的信息呈現包含三個必要的部分:信息的產生、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承載。
運動是連續的運動,運動所產生的信息構成穩定的信息系統。具有相對靜態意義的穩定信息系統為形,具有相對動態意義的穩定信息系統為勢。形與勢在本質上是同一的,在呈現方式上又是相對的。
關于質變量變: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規則本身是不發生變化的,質變和量變描述的是形與勢的變化——即關于穩定信息系統的變化。既然是現實的變化就具有現實的局限性。
關于發展的一點想法:任何形與勢都有可能突然被完全毀滅于未來的任何時刻。
關于矛盾的一些想法:與其說矛盾是運動的內因,不如說矛盾是信息的主客體關系。矛盾統一于信息的本質,對立于主客體關系的對立。因為信息是運動的呈現而非物質的呈現,故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關于可知論:所謂認知,便是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唯有信息才能被人所認識和理解。
世界規則和本質都是自在存在,不運動,不變化是不產生信息的,所以不僅人類甚至一切現實事物都無法了解這二者。
人類認識世界必然以自身為主體,以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人類了解世界時必然會受到現實世界的諸多限制。人類確實可以認識和了解世界,但在人類對世界認識和理解的能力這一方面必然有著現實的局限性。
四、價值
信息是相對運動的外在呈現,價值是相對運動的運動意義,信息和價值是分不開的,一切信息都具備價值,一切價值都以信息為載體。
價值更強調信息的主體,是信息客體相對于信息主體的運動意義。
關于人類意識:拋開人類的身體單論意識的話,人類意識的本質完完全全是信息。因為信息是運動的外在呈現,而非運動的內因,故而不僅僅是人類的意識,現實世界的存在及其運動不依賴于任何信息的存在而存在,不依賴于任何信息的變化而變化,卻又都能通過信息反映出來。
人腦的機能不是意識,人腦的機能是處理信息和存儲信息。
人類意識是完全以個體為主體,以個體為基準,以價值評價為根本目的,以價值信息為基本內容的相對穩定的信息統一體。
【參考文獻】
[1]作為客觀價值的基本權利及其問題[J]. 趙宏.政法論壇. 2011(02)
[2]主觀權利與客觀價值——基本權利在德國法中的兩種面向[J]. 趙宏.浙江社會科學.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