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儀霖
【摘 要】當前中國收入分配格局是長期演化的結果。如果說中國經濟增長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成功案例,那么可以說中國收入分配是一個不成功的案例。成功的經濟增長與不成功的收入分配都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一種特色。
【關鍵詞】收入差距;教育;經濟發展
一、前言
中國經濟轉型已經有了40年的歷史。中國經濟轉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在改革開放40年之際,對過去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是必要的,從而在未來經濟轉型中少走彎路,取得更大的成就。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部分,既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有需要吸取教訓的方面。
二、收入差價過大的原因
在計劃經濟時期,巨大的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是經濟發展需要從農民那里獲得資本的原始積累。中國從一個農業大國,在向城市化和工業化轉型過程中,資本來源不能靠外部輸入,而只能是靠內部積累。而資本積累主要來自于農民的生產剩余。這主要是依賴于兩種行政性手段來實現的,一是工農業產品的價格剪刀差,二是限制農村勞動力流動。兩種手段是相輔相成的,離開了勞動力流動的限制,剪刀差是無法實現的。因為剪刀差會導致農業收入大大低于其勞動生產率,會導致農業勞動力離開農業轉向其他產業,會降低糧食產量和農產品的供給。這會打亂工業化進程。與此同時,為了加快工業化進展,政府也不會忘記從工業勞動力身上獲取資本積累,其主要做法是壓低其工資水平和延緩工資增長,導致其工資水平低于其勞動生產率。
然而,為了保證工業化進程的穩定性,工業勞動力也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相對于農業勞動力來說,較高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即使工資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不斷下降的農業勞動力收入水平,意味著工業勞動力收入的相對水平上升,也會產生一種激勵效應。特別在一個封閉經濟體系中,這種效應會更加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城鄉收入差距的原因所在。在經濟轉型時期,城鄉收入差距并沒有隨著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而出現縮小,而且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持續擴大的。這背后的原因仍是和資本積累有關,包括了物資資本積累和人力資本積累。從物資資本積累來說,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仍需要資本積累,雖然有外部資本(外資)進入,但是靠從農民工身上榨取生產剩余是一種最經濟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可行的。
從人力資本積累來說,中國城鄉分割體制導致了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農民低收入水平不可能依靠自身財力來增加人力資本的積累,農村教育發展嚴重落后,高水平師資嚴重缺乏,教育質量嚴重低下,從而形成一種“低收入—低人力資本投入—低收入”的低水平陷阱。
而對于城市居民來說卻是另一種良性循環:“高收入—高人力資本投入—高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農村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在城市勞動力市場受到與城市勞動力一視同仁的待遇,他們的收入水平仍然會偏低。從一定意義上說,長期實行的城鄉分割的制度,忽視農村發展和公共服務提供的發展戰略是現在城鄉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原罪”。
三、政府教育補貼、收入分配差距與經濟增長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是將人力資本納入增長模型,由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存在邊際報酬遞減,人力資本差異是導致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非收斂的重要原因。收入更為均等的國家,個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能力更強,有利于經濟增長。收入差距拉大導致中低收入人群增加,由于低收入者對教育所帶來的未來收益具有較高的貼現率,會減少自己的受教育年限,影響國家整體的人力資本存量。Benabou發現人力資本的這一傳導機制還具有代際特征,個體之間的財富差異直接表現在后代所獲得的教育水平上,由于窮人和富人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別,很可能產生貧困的代際轉移,降低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性,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發達國家教育投資占GDP的比重較高,OECD國家平均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達5.0%,個人投入占GDP的平均比重僅為0.8%,同時公立學校對貧困人群均有額外資助,降低了個人接受教育的直接成本,收入差距通過人力資本途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不足,個人投資在教育總投資中的比重更高,影響了低收入者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以拉美國家為例,由于教育投資不足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不同收入組人群的中等教育完成率存在巨大差異,20—24歲收入最低20%人群的中等教育完成率比最高收入組低60%),收入分配對不同人群的人力資本具有明顯影響。
為防止收入分配通過人力資本中介影響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政府應該具有更加長遠的經濟發展眼光,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關注國民教育的發展。由于教育投資對經濟的影響具有時滯性,當期的教育投資表現為若干年后勞動者受教育年限的提升,政府應提前謀劃一國的教育發展戰略,避免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人力資本短缺。在經濟發展初期,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承接發達國家加工貿易實現經濟增長,但并不意味著可以依靠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來實現增長階段的跨越,適時進行產業升級是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重要條件,這可以從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長經歷中清晰地看到,而產業升級的基本條件是要具有充足的人力資本儲備。為提高普通民眾受教育年限,政府應通過教育投資降低勞動者接受教育的直接成本,利用教育補貼、助學金等政策措施激勵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降低由收入分配所導致的人力資本差異。
四、結束語
總之,在調節收入分配過程中,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理清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和傳導機制,通過調節收入分配來帶動經濟增長。發展教育是兼顧收入分配問題和經濟增長最好的政策選擇,通過擴大教育投資和促進教育公平來緩解收入分配問題能夠很好地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張道根.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
[2]陳廣漢.增長與分配[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