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蓉
【摘 要】一流大學建設高等教育時代從數量的要求闊步邁進質量的標準,隨著終身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時代教育理念的推進,面對就業社會矛盾,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形成了一系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但是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整體教育體系中作為一門國外引進的新課程,在民辦職業院校發展上還存在多種障礙和不適。針對職業生涯教育渠道窄小、師資力量建設受限、學生主體職業生涯規劃及行動能力弱等問題,提出加強人員相關意識、構建良好校園生態環境、構建師資隊伍的對策來激發XX民辦職業學院學生創新創業活力。
【關鍵詞】民辦職業院校;職業生涯與創新創業教育;對策
一、xx民辦職業院校職規團體輔導的現狀
學員參與性弱,師資力量弱。接浙江省第十屆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大賽的通知,應學校要求在二級學院組織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創業大賽活動,進行參賽人員的組織和作品指導。征集參賽作品的過程中只有一人屬于自愿報名參加,其余選手全部是通過前期的創業計劃作業篩選得出,針對目標群體進行宣講號召,不斷有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自己的作業存在借鑒抄襲,對比賽沒有興趣等方式退出群組,通過鼓勵、激勵以及獎勵等多種方式最終湊齊a類職業規劃、創新創業和c 類創業實踐類項目。整個參賽指導全權由各二級學院的就業輔導員負責組織管理。
教育指導方式單一,指導條件有限。兼職賽事指導的輔導員,面對被動的參賽學生群體,在組織教育和指導過程中更多的通過QQ群組完成,進行相關的比賽事項以及參賽報名材料的信息傳達。針對大賽分別進行了第一輪基本內容填寫的說明和注意要點的解說。第二輪對上交的作品進行面談和網絡約談指導,其中主動參與的選手愿意配合面談,就其職業性格匹配、職業決策過程等內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針對他的問題向其提供相應的測評網址,告知相關的決策理論給予指導,并針對作品的廣大問題制作職業生涯規劃測評的流程圖和職業決策理論進一步進行參賽人員的指導,第三輪針對作品的融合性、完整性進一步進行完善,提升作品的一致性和完滿性,比如測評和職業沒有統一,自我認知分析篇幅過大,全文的一致性和統一性沒有協調等;部分同學的作品屬于其提供內容,同學老師代寫的形式。整個指導師資力量薄弱,學生被動參與,組織和指導效果不佳。
二、xx民辦職業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案例分析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渠道窄小
民辦高校整體不具備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整體人才培養計劃中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劃分為網絡學習課程,由于面向的學生群體是一批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論文化基礎較差的職高生,現實中網絡學習課程是學生通過刷時間獲取學分的一種學習方式,往往是手機電腦播放著眼腦手干著其他的事務,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更為甚者學習效果為0。相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渠道窄小,一方面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設置為網絡課程,實踐活動類項目主要為省賽下的參賽學生作品指導以及政府合作的創業計劃項目培訓。另一方面通過本次的團輔活動體驗,民辦職業院校獲取資源和社會支持的渠道少,各類比賽資源作為競爭寶庫,難以獲得和學習借鑒;未形成相關的結對和幫扶活動,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指導由就業輔導員一人獨挑。
(二)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建設受限
學校組織機構中有關就業的部門分別是學校招生就業辦以及學工線的就業管理處,教學科研中心。正如上面所說教學處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為網絡課程,實際效果較差。招生就業辦和學工線作為管理部門受到行政事務和學校體制的限制,行政事務是兩個部門主要的工作體現,民辦高等學校招生就業辦相比其他性質的學校面臨招生就業的更大挑戰,工作任務的重心更加集中在招生環節,體現在外出招生全動員;而學工線由于學生會以及學生生源質量的挑戰,輔導員的角色扮演的是80%的事務管理者和20%不到的政治引路者,專業研究者、文化塑造者、心理咨詢者等專業性角色培養和挖據的師資隊伍建設投入少,輔導員考核體系和相關的職稱評聘體系中專業性指向思政教育,職規和心理授課存在較高進入壁壘,相應體制下開設職規和心理課程難度大且不利,輔導員老師為獲得職稱選擇進行思政教育,并且在整個輔導員隊伍中占比極小。
(三)學生主體職業生涯規劃及行動能力弱
民辦職業院校大部分學生理想信念缺失嚴重,對社會時政觀聞較少,往往手握鼠標,閉門耗日,讀書是為了消磨時光,混取證書。對自身認知贊同感低,消極自卑心態嚴重,懼怕挑戰與失敗,缺乏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自律性較弱;部分積極有上進心的學生能意識學習和規劃是好的,而對具體的如何規劃做決策以及簡歷制作面試各方面存在較多的困惑,如組織的專場招聘會,推薦的學生制作簡歷的意識較弱,以學工辦提供相應模板督促提醒簡歷制作為主,在具體的比賽中同樣存在相同的問題;同時對職業與工作的積累較少,存在兼職工作的體驗,體驗的目的往往源于鍛煉、體驗以及金錢的需要,接觸了解工作世界的意識性未得到開發,社會實踐雜亂缺乏計劃性和目標性。
三、xx民辦職業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解決方案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提供教育制度支持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針對就業壓力和教育競爭力的大力倡導的教育改革對策之一,無論是學者對發達國家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的研究,還是國內部分高校對職業規劃和創新創業的實踐探索,都反映著國家和教育界對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與重視,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體系建設和相關的師資評聘制度來看,該民辦職業院校領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未形成相關重視,從制度保障上給予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師資力量建設的制度修改,引導和引進資源的流入,減少進入壁壘。如發展專職輔導員給予職稱和薪酬的激勵。
(二)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
學校必須在政策、資金、設備、人員等加以保證和扶持,把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提高到戰略地位,形成學校各部門全員參與的立體輔導網絡,而不僅僅是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處和輔導員的職責,建立相關的生涯輔導課程體系,購買必要的適合大學生的專業測評軟件,對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輔導和必要的咨詢,促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手段和方法的發展。目前學校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清晰,造成主觀參與上的被動局面,因而更加需要學校為其創造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組織系列實踐活動,以比賽、游戲、校友聯絡、講座等多種形式構建身邊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故事,從生活實踐中創造良好教育環境,達到環境育人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提供教學質量支撐
某民辦職業院校基本未構建形成一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相關的成員通過兼職的形式,分別由各二級學院負責就業的輔導員老師組成,輔導員老師同時兼任學生工作線上的其他兩到三個版塊的內容,薄弱的師資隊伍和力量難以支撐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同時對于少數的比賽項目仍然捉衿見肘,各二級學院就業工作的輔導員要獨挑大梁完成比賽學員召集選拔和指導修改,兼任多項任務,而競爭關系構建的師資隊伍最終演變為兼職性的個人師資隊伍,民辦職業院校急需在已有的范圍內構建一支兼職性的教師隊伍,從人員構成上和教師能力培養上給予支持。
【參考文獻】
[1]吳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湖州師范學院的個案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0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