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多種數字化概念和應用也隨之豐富和發展起來,物聯網作為信息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繼承了互聯網的高效率和廣覆蓋的特性,同時在處理物化的信息時展現出了更好的適應性。物流作為互聯網電子商務時代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在實際的使用和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良好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來保證其運營效率。本文將物聯網體系創新的應用于物流供應鏈管理研究之中,為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和路徑思考。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供應鏈;管理
引言:
物流作為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重要且關鍵的環節,牽動著企業的資源、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物流作為貨品或原料從供應地向接受地流轉的過程,需要更為有機且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為其服務,通過物流實現了滿足客戶需求進行產品傳遞或轉移的過程。而供應鏈的管理是與企業的現實要求相吻合的,隨著各種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企業通過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已經可以實現良好的增加收益并降低成本,同時完善了供應機制,將商業模式做到了良好的革新。基于物聯網概念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使得物流供應鏈的整合程度更高,也為現代企業的營銷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物聯網技術用于提升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的可行性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物物聯網”概念的實現,利用互聯網電子科技實現了不同物品之間信息交換與通信的便利性,對于資源配置效率和實現管理效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應用物聯網來提升現今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之所以是可行的,主要取決于以下方面:
1.優化了貨物上下游配置的環節。傳統物流行業對于貨物的入庫出庫往往需要統一的調配手續,否則頻繁的貨物進出對于倉儲貨品的管理與安全保護十分不利,而應用物聯網技術之后每個物品都有其各自的輸出渠道,而在綜合考慮現實需求環境之后加強需求方與供貨方的信息溝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倉庫出入貨模式的僵化,做到貨品按需配置、及時發揮作用,貨品配置有效,是實現良好的供應鏈管理的第一步,因而也更加容易保證物流的時效并激發更大的市場前景。
2.結合價值、成本要素進行供應鏈規劃。在物聯網的理論下指導供應鏈的發展建設也是目前物聯網應用于現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方面。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概念下,管理系統之間的聯網很大程度上外化成為物物聯網,在現代互聯網技術覆蓋下的物流環節,以物連接物比以人連接物的方式更加節省資源,也可以起到充分應用信息,形成大數據集成。對提升目前的物流速率,加速商品周轉和企業在物流成本方面的投資的降低都具有顯著的意義。物聯網對貨品的價值及其處在供應鏈上的對應環節做出了精確的分配和研究,即結合價值和成本要素進行了完善物流供應鏈的規劃,傳統的物流供應鏈較少考慮到貨品對應的價值,在物流流轉的過程中經常造成損失,而物聯網應用高科技傳感器、控制器等有效的實現了信息化及遠程管理、智能管理,對貨品信息、出入庫時間、運輸路徑規劃等具有良好的能力,可以保證在完成運輸的同時加速物流價值鏈的構建,使得物流更具效率和價值。
物聯網可以對企業日常產品流量、訂單數量、成本投入規模等進行分析,根據價值和成本的考慮突出供應鏈建設與價值鏈等鏈條的完善的相互作用,這是企業供應鏈管理要素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3.數據信息的匯總與分析水平提高。物聯網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等尖端科技的配合能夠實現智能化倉儲管理,這里的智能指的是對貨物信息的管理更加全面和系統,比如更加明確某一段時間不同貨品的需求程度和進出貨頻率,對于需求旺盛的商品及時做好應急方案,保證供貨水平的穩定。
二、物聯網技術下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研究
(一)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決策方法
物流企業在制定相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決策的時候,應該是基于企業的戰略化發展前景,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選擇對于企業整體盈利性和長遠發展的意義,因而其決策需要具體的方法和一定的理論指導來進行,利用物聯網可以更好的實現物流供應鏈的完備,完善物流供應鏈管理應該明確如下方法:
1.利潤最大化方法。利潤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因而企業在制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應該以利潤為主,并且在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進行綜合決策,利潤的來源可以分為開源和節流,因此,在相應的物流模式的選擇時,就需要明確該管理方法可以為企業拓寬利潤渠道還是縮減成本和支出。確定了相應的模式就意味著這是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戰略決策,不可隨意更改。
2.資源配置優化方法。該方法是在企業綜合考慮其現有資源和需要借助其他平臺提供的資源的整體情況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對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選擇而言,企業如果規模較小,沒有專業的物流渠道和思路,就應該選擇品牌影響力較高的第三方倉庫作為自己的物流合作支持伙伴。而如果企業自身資源豐富,則可依賴自身的要求量身定制與自己的物流模式相匹配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二)面向物聯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物流作為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廠內物流和場外物流,而隨著現代化電子商務的興起,廠內物流的含義也可以擴大到電子商務平臺自身的貨物周轉、調配等;廠外物流則主要指的是廠外物料備件和產品的跟蹤管理。物聯網的應用不僅便利了兩個部分物流管理,同時也使得二者的結合發展更具可能性和效率。
1.商品入庫。在物聯網時代,商品的入庫與以往的入庫概念有所不同,以往的入庫僅僅指商品進入倉庫,而物聯網概念下的商品入庫則是信息入庫,信息標志著商品的存在同時也是管理商品的重要途徑,以貨找貨的方式變革為以信息找貨。通過RFID標簽信息,倉庫管理人員和物流配貨人員以及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形成統一的信息集成,確認商品的出廠日期、入庫時間、商品信息、商品去向和來源等,方便后期使用。
2.倉庫內部管理。倉庫內部管理也將圍繞商品信息來進行,其主要根據RFID信息來核對每天進入倉庫和流出倉庫的貨品,核對商品與上級供應商、下級承接商信息的匹配程度,進行庫存管理和出庫安排等事項。
3.商品出庫配貨。物聯網概念下的商品出庫主要是針對指定的出庫信息進行貨品的出庫安排,需要確定貨品去向、運輸途徑,對承運車輛進行安排并做好信息核對,在商品出庫后將建立倉庫和運輸車之間的信息連接,保證商品的運輸安全。
4.商品查詢。物聯網數據可以很好的對倉庫進行數據管理,以便在預定的時間內接收商品或者出庫,倉庫管理員往往面對著較大的貨物量,而現代化管理方式強調信息化,往往是利用計算機和RFID就可以鎖定貨品在倉庫中的位置和狀態,為企業的配貨以及商品信息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便利。
5.商品裝卸。在物料備件或者是商品成品在裝載到車輛上之前,要根據發貨信息和待確認的取貨信息對貨物進行智能化管理,比如貼上電子標簽,由車輛上的無線數據采集器搜集貨物信息,同步到管理系統中,這樣一來,何時裝貨,裝多少貨,貨物的禁忌要求等便都一目了然,避免在裝載或運輸途中出現損壞或丟失的問題,保證了商品運輸前階段的安全管理。
6.商品運輸。為了實現運輸過程的妥善管理,物聯網可以將不同的物流車輛和倉庫以及貨物管理中心的數據進行聯通,應用GPS定位系統實時獲取運輸車輛的行駛位置和狀態,保證貨品運輸過程的透明的同時也防止了貨物被盜,在發生損失的時候也可以更好的追蹤貨品動態,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供應鏈上不同利益集體各自的利益,實現了貨物運輸的質量與效率。
三、結語
現代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給予了商務行為以新的可能,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挑戰,隨著互聯網商務和物聯網的興起,物流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革命,將低效和低質的物流服務變身為高效且專業的物流服務需要合理的利用現代化科技,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物聯網和現代物流業以及供應鏈管理進行聯合研究,有助于發現其中的關聯,促進現代物流業在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方面的進步,便利了物流與供應鏈結合管理這一重要課題的現實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和社會意義,同時也是對于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綜合研究。相信隨著物聯網概念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其必將為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創造更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肖靜華,謝康,吳瑤,廖雪華. 從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費者的供應鏈轉型——電商企業供應鏈雙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2015,(04):137-154+188.
[2]黃梓瑩. 基于供應鏈的電子制造企業服務化模式研究——以A公司為例[J]. 商,2016,(32):37.
[3]王婷婷.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倉儲管理研究[J]. 知識經濟,2015,(09):119.
[4]馮希.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倉儲物流管理系統應用研究[J]. 中國市場,2015,(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