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延花
【摘 要】民法作為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部門,在保護公民個人財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法對當前我國的私有財產保護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但是目前我國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本文先簡單分析了當前我國私有財產保護存在的問題,再進一步分析了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對策的特點,最后再針對私有財產民商法保護的完善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希望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民商法,進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私有財產保護。
【關鍵詞】公民個人財產;私有財產權;民法保護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私有財產倍增并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修正的《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一規定有助于保護我國公民的私有財產,并從側面反映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正式提出,私有財產在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里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根本大法的認可與保障。然而,回顧我國私有財產民商法地位的改變,能發現我國民商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私有財產應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來規定,并完善民商法規范,從而加強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1]。
一、私有財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意識淡薄
民法是基本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循民法的規定,不得違背民法。但是,我國當前存在的問題是,私有財產權沒有作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得到大家應有的關注,人們的法律意識依舊很淡薄。
(二)缺乏法律監督
私有財產權最大的一個特征那就是它的私有性,這點決定了沒有國家為其做強大的后盾。多數情況下只能是所有者主動去維護和主張自己的權利,沒有專門設置的監督機構對其進行監督,這樣很易導致法律監督的缺乏。致使私有財產權的維護力量薄弱。
(三)實踐中對私有財產權的落實不足[2]
任何權利都只有在實踐中得以落實才能從法律條文轉變成現實里真正的權利,否則就只能是空頭支票。法律的制定不是用來告訴人們他們的私有財產權得到了法律的保護,而是要讓人們從真正意義上擁有這項權利。
二、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措施[3]
結合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不難得出私有財產權保護的迫切性,下面針對這些現存的問題提出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措施,讓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在現實的生活中得到切實落實。
(一)完善立法體系
現有的民商法在實際運行中缺乏可操作性,只有具體的實體法律規范才能被作為原則性的條款予以應用,盡管后來物權法的出臺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但這只是杯水車薪。據物權法里的規定,可以被納入物權法合法物的范圍是很有限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許多我們視為私有財產權的權利很可能并不是物權法上所規定的合法物,這些權利就很難得到保護了,所以需要我們從立法層面上予以解決。
(二)加強法律監督
私有財產權的保護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而加強法律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監督必然會出現腐敗這是一個不變的真理。針對那些違背民商法,侵犯私有財產權的行為我們應該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監督和打擊,為構建和諧的法治社會與優良的生活環境,保護每個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被侵犯,使所有公民都生活在有安全感的社會之中是我們的本職,加強法律監督將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實現這一本職。
(三)在司法實踐中落實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4]
司法是實現人民權利的最后一道底線,司法實踐對私有財產權保護的具有重大意義,它可以讓人們深刻體會到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受法律保護的,通過司法實踐,法律的權威與信仰能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只有使人們切實感受到法治社會帶給他們的切實利益時,他們才會去遵紀守法甚至是崇尚法律。這樣才有利于我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構建和完善。
三、保護私有財產的意義
1.加強對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的保護,有利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推進依法治國;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2、保護私有財產權是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土壤和前提,只有承認和保護私有財產權,才能產生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在私人財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在生產經營中積累的,也是他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不可缺少的。在憲法中進一步加強對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的保護,包括保護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而創造和獲得的私人財產,可以起到鼓勵公民從事個體工商業和創辦企業的積極作用。
3、保護私有財產不僅事關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問題,而且事關其發展的基本前景。不能否認的是,公民的私有財產狀況同其發展前景密切相聯。這不僅僅因為積累財富是大多數社會成員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且還因為具體的財富狀況是社會成員賴以發展的基本平臺。
4、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表明,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必須激發作為個體的人的活力,發揮人的創造力。財產權體現了對公民個人物質利益的保護以及對公民追求個人物質利益的肯定,可以鼓勵人們追求和創造財富。保護私有財產,有利于調動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保護私有財產,鼓勵個人合法致富、勤勞致富,增加公民的家庭財產,使人們的生活殷實起來,將有力地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自古以來,不論是國內國外,對私有財產的民法保護的研究都有較多重要的理論成果,這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制度。私有財產權的起源和發展歷程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使我國在財產權制度方面的完備做很大貢獻。我國是一個正處于發展建設中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人民的私有財產保護不足。所以,我國民法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金玉蘭.《略論我國物權法中的共有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1(24).
[2]陳淑智.《制度視野下的私有財產權保護[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
[3]張威.《中西比較: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J]》.國際新聞界.1999(1).
[4]單飛躍,肖順武.《市場極端主義的經濟法矯正研究——基于經濟法與民商法功能互補的視角[J]》.北方法學.2011(04).
[5]劉雪屏.《論和諧社會構建中私有財產權的保護[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