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婷婷
【摘 要】“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是一個有50多名成員的小黨,但它代表著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預示著中國的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滿懷信心地以改造中國為己任,以堅定的信念為中國人民指明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經過80年的英勇奮斗,它已發展壯大為一個擁有64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并在一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里領導各族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
【關鍵詞】共產黨;誕生;領導地位;必然性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于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產生絕非偶然,它不僅是中國革命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和革命發展的必然要求。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的兩大革命任務,這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從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到辛亥革命,雖然帝國主義未能完全吞并中國,但中國人民卻始終未能擺脫受壓迫受奴役的地位。舊民主主義革命屢遭失敗的歷史證明,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歷史呼喚新的領導階級來領導中國革命。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①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建黨提供了階級基礎;②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建黨提供了思想條件;③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④共產國際的幫助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三、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理論指導,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了民主革命時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和國民黨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大革命失敗后,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壯大了共產黨的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積極倡導、組織、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國民黨破壞和平,挑起內戰時,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完成,為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條件。之后,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必然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確立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80年光輝的歷史道路。在黨的初創時期,它只有幾十個黨員、幾個小組。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300多萬黨員、領導著12億多人口的執政黨,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長期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80年光輝的歷史道路。在黨的初創時期,它只有幾十個黨員、幾個小組。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6300多萬黨員、領導著12億多人口的執政黨,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長期斗爭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堅持黨的領導,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這樣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任務,而這兩項任務是互相關聯著的。只有首先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為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開辟道路。在中國,只有能夠把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地擔當起來,帶領人民為此而進行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政治力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格的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進行活動的,主要有三種政治力量。他們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對于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歷史任務采取了三種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態度。他們分別是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中國共產黨及其代表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一個具有革命的徹底性和政治上遠見卓識的黨。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通曉社會發展的規律。這個理論一旦同中國的實際系統地、正確地結合起來,就成了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總政策,以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鑄造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樣三件奪取革命斗爭勝利的法寶;規劃了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等等。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偉大斗爭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歷史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歷史使命所決定的。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共產黨人的崇高歷史任務和遠大理想。完成這一歷史任務,實現這個理想,唯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黨才具有這樣的條件。因此,在中國堅持黨的領導,不僅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現實的客觀要求。正如在新時期鄧小平所強調的:“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我們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既然能在20世紀創造不朽的業績,也一定能在21世紀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卷
[2]《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