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媛
【摘 要】農業經濟組織的興起是農業市場深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政府加強對農業經濟的管理。本文主要從領導農業經濟組織發展的基本準則和領導農業經濟組織的方法兩個方面闡述了政府的作用。
【關鍵詞】政府;農業經濟組織;作用研究
農產品的市場化是中國農業市場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農民分工協作、提高生產率的前提條件。農業經濟組織有利于農產品市場的深化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農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同時,農業經濟組織的順利推進和發展,也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發揮其重要的引導作用。
政府在農業經濟組織中發揮作用應當堅持以下基本準則:
第一,堅持以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農業組織化進程中,政府應當綜合考慮市場失靈、農業弱質性特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利益平衡等因素,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作為決策部署和指導具體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地位。政府與市場在農業組織化中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政府對農業經濟組織化的扶持管理作用,是在尊重市場規律,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的提前下,發揮導向作用使得市場機制得到充分發揮,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彌補市場發展過程中缺陷,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第三,堅持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政府在農業組織化中發揮作用,必須深刻認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搞強迫命令和瞎指揮。
第四,堅持政府各相關部門綜合協調合力推動農業經濟組織的發展。“多頭管理”極易導致“無人管理”。因此,需要加強政府對農業組織化工作的綜合協調、合力推動。
政府在農業經濟組織中發揮著以下重要作用:
(一)提供法律保障
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需要創建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需要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來推動這些經濟組織的成立和發展。在2005年組織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出臺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在會議中提出把支持和幫助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 該建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這些法律和法規出臺,為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提高,進一步規范了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健康發展,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更上一個臺階。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也受到很多方面的約束。比如實踐中已經突顯出來的農民與企業之間,以及農民與相關的組織之間的矛盾,政府和相關的行業組織需要通過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建設,對財產關系、責任承擔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保護相關主體的利益。
(二)出臺政策支持
由于我國農業發展基礎薄弱,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還存在發展不平衡、專業化規范程度低、服務層次低、內部管理不規范、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政府應當通過市場準入機制的調整、財政支持、稅收優惠補貼、信貸扶持等多種手段對農業組織化發展提供支持與保護。
(1)增加對農業經濟組織的資金扶持。財政扶持農業經濟組織,是政府引導、扶持、推進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重要手段。財政可以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款項,用于支持農民專業經濟組織開展信息服務、技術服務、市場營銷服務和農產品品質標準制定、技術培訓等工作。要支持農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農產品企業等的建立,扶持農民專業經濟組織搞好標準化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業產業化及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等。農業局、扶貧辦等部門要向運營的農業經濟組織進行項目資金傾斜。
(2)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應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對農業經濟組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提供技術服務和勞務所得的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農業經濟組織興辦的農產品加工或者從事農機作業、排灌、病蟲害防治及相關技術培訓業務的企業免征營業稅;對農民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征營業稅;對從事新的農產品開發和引進新的技術農業經濟組織給與稅收補貼政策。
(3)為農業經濟組織的信貸服務提供綠色通道。農行、農發行、信用聯合社等金融組織每年要安排定量的信貸資金,幫助解決農業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難的問題,信貸政策針對一些農業經濟組織可以適當放寬要求。
(4)對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進行農產品新項目申報和引進人才方面給予扶持。人才是決定組織是否會發展壯大的重中之重,如今社會對人才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所以需要政府對人才的引進給予支持。
(三)進行宣傳引導和培訓
現在不少農民對農業經濟組織的發展不關心、沒興趣、排斥或者認為經濟組織不能促進他們收入的提高,是當前阻礙農業組織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應當利用電視、互聯網、報紙等一些媒體手段,大力宣傳有關法規政策,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發揮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導廣大農民不斷增強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知識、聯合經營理念。同時要推動農業組織化的發展,政府也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和農業合作組織人才的培養。
(四)提高配套服務
提供公共產品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能。為推進農業組織化和現代農業發展,政府應當本著“寓管理于服務”的原則,切實提升農業發展硬軟件質量。加快公路、鐵路、航空和港口等的建設,搭建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為農業經濟組織能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為農業經濟組織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精神文化支撐。同時鼓勵各種各樣的人才參加、創建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總之,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當發揮扶持、引導作用, 要在政策、經濟、精神文化等各個方面給與支持,努力提高農業經濟組織的專業化、組織化、現代化,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波.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農產品價格與市場結構[J].貴州社會科學,2016,07:145-154.
[2]阮艷梅.農業經濟組織形式分析與政策問題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21:15.
[3]王惠麗.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與其推廣目標關系論證[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10:24-26+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