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 袁景曉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直播作為社交媒體界的新秀,憑借先進的網絡科技后盾,迎合社會發展需要,在我國社會的影響力日漸增長。直播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高校女大學生有著周末和平時課余的時間,作為新一代網絡主力軍,她們借助直播設備展現自己的才藝。本文主要從高校女主播的角度分析直播行業給她們帶來的影響,借助訪談法,參與式觀察法分析高校女主播直播時的現實因素和心理因素、媒介接觸、需求滿足,并對高校女主播這一直播人群給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網絡女主播;心理需求;社會文化
一、調研背景
互聯網趨勢下,中國直播行業迅猛發展,“高校網絡女主播”已蔚然成風,分析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網絡直播帶給人們新的交流和娛樂方式,同時也是也逐漸改變了人們媒體使用習慣,網絡直播式的互動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直播行業,綜合網絡直播的利與弊,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議。[i]
二、研究目的與方法
本文通過解析高校網絡女主播的媒介使用習慣,從直播內容、直播形式上分析得出,高校網絡女主播的媒介使用需求和滿足。為了立足于實際,通過調研直播人群中的高校網絡女主播(網絡直播中,年輕消費者是主要用戶群體。大學生,是其中的部分代表,與網絡接觸最為密切頻繁,調研目標對象是女大學生,她們網絡直播的主力軍),借助訪談法、參與式觀察法等研究方法,以斗魚TV、熊貓TV、虎牙TV、YY直播、映客APP直播平臺為例,對網絡女主播中的用戶、互動行為、互動結果進行研究。
運用訪談法和參與式觀察法。訪談法:對于調研對象方面的研究,需要獲取第一手資料,面對"網絡真人直播"這樣的新鮮事物,通過訪談法的方式,了解網絡女主播的現實因素和心理因素、媒介接觸、需求滿足,通過獲知此小眾群體的具體信息,從而推廣分析調研對象的特征。參與式觀察法:通過直接參與到直播互動“房間”當中,采取彈幕評論和虛擬道具的方式參與到網絡女主播的互動交流,觀察她們線上和線下交流形式,解析對象的媒介使用滿足分析。
三、用戶行為分析
(一)行為與心理分析
高校大學生生活在大學校園這樣一個“小型”社會環境里,他們擁有著大量的業余時間和精力,他們渴望自己與眾不同,從事和挑戰別人沒有接觸的事情和行業,他們對未來充滿向往和好奇,他們敢于接觸各種新鮮事物,他們在天真和成熟中徘徊,在理想和現實中摸索,他們生活離不開網絡,他們是網絡發展的主力軍。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媒介使用特色,手機是媒介使用的主要載體,高校女主播在直播互動當中需要借助直播設備,所以電腦和手機是她們媒介使用的主體。
1、大學生媒介接觸度和使用習慣
在所有媒介中,高校女主播接觸最多的媒介是網絡和手機,這也反映出手機和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主要使用的媒介,高校女主播每天使用媒介時長為4-6小時。
通過線下的數據分析,對于使用網絡媒介的時間段的使用選擇,選擇晚上、中午、下午、早上的比例分別為40%、30%、25%、5%,最多的媒介使用時間集中在晚上和中午的時間段上,這段時間也正好是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明顯看出來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娛樂消遣活動主要以來網絡,以直播和游戲、聊天為主。
根據直播行業的特點,晚上一般會有較多的粉絲,同時高校大學生白天有著課程,所以晚上使用媒介的時間最長。大學里中午、下午是大學生交流探討的重要時間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一起交流著網路上的新鮮事,使用的媒介時間次之。大學生這個群體,晚上熬夜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早起似乎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少之又少,所以早上的媒體使用占比時間段僅僅只占5%。
2、直播行為簡析
在直播中,用戶可以通過彈幕評論、虛擬道具與主播及其它用戶互動,其互動行為可以實時呈現在直播"房間"中。隨著直播業態分類的逐漸清晰,網絡直播平臺因其低門檻、多元化等特點吸引了大批受眾。
依據網絡直播平臺內直播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娛樂直播、游戲直播、戶外直播等類別,其中高校女主播主要以娛樂式直播為主,這也是介于當前對于用戶對于直播類型的喜愛程度。娛樂直播:娛樂直播根據娛樂項目的不同,可分為顏值展示、才藝展示、美食分享、時尚分享、音樂分享等。[ii]游戲直播:游戲直播按照游戲種類的不同,可歸納為這幾類:電子競技直播、網絡大型游戲直播、手機游戲直播、網頁游戲直播、卡牌游戲直播、休閑游戲直播及綜合類游戲直播。幾乎所有的專門式的網絡直播平臺都以游戲真人直播作為主打。[iii]戶外直播:戶外直播是借助手機直播設備,女主播在戶外進行直播分享。
(二)需求心理分析
1、直播的經濟效益
網絡直播門檻低、操作便捷,大學生能夠積極利用這個平臺,為自己所用。如做兼職主播,可以多一份收入,這是高校網絡女主播直播的最主要目的。抓住當下社會人們存在的一種窺探、獵奇心理,通過女色來吸引大量粉絲關注。它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土豪”打賞刷禮物的方式提供了高效的收益。這種模式不僅易學變現快并且具備極高的經濟收益,但它必然會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但不可否認,這種模式讓人們對網絡直播現象普及和認知,也是推動了全民直播的形成的一大原因。[iv]
2、粉絲模式
現在耳熟能詳的粉絲經濟,也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網紅經濟”,這種模式是通過引入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絡紅人來帶動該直播平臺人氣的快速攀升與平臺流量的停留。對于看直播的粉絲而言,他直播的內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直播能否體現主播自身的特點,并且主播是否與粉絲相關聯。粉絲在主播成長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通過打賞,或者通過免費的互動評論、點贊送花的方式幫助主播加人氣上熱榜。這種模式優勢可以引入直播平臺流量,受眾粉絲忠誠度非常高。[v]
3、自我滿足
借助直播平臺來展示自己,提高個人的表達技巧,鍛煉如何與人更好交流溝通的能力,例如;播音主持、新聞等專業做主播,還可以鞏固專業知識,增加實踐機會,也是自身能力、魅力、個性等多個方面的展示,是當代高校女主播自我需求得到滿足的重要體現。
(三)社會文化分析
一個普通人,長相一般、家世尋常、沒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或還未工作),帥哥美女還有別人的崇拜仰慕都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但在直播中,很多欲望都能得到滿足。借助身份認同理論(Identity Theory)它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權主義、后殖民主義的特別青睞。其基本含義,是指個人與特定社會文化的認同。是對主體自身的一種認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認同、國家認同。集體身份認同,是指文化主體在兩個不同文化群體或亞群體之間進行抉擇。因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這個文化主體須將一種文化視為集體文化自我,而將另一種文化視為他者。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觀看直播可以滿足他們的欲望和精神層面的放縱。[vi]
高校女主播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關注,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尤其是針對現在的“宅男經濟”中,一些女主播以大尺度暴露和言語挑逗吸引男性觀眾,讓更多的男性觀眾在“虛擬網絡”直播當中的得到滿足,把直播對象當成“假女友”來對待,這就是高校女主播和宅男的身份理論認同。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高校網絡女主播使用媒介使用主要以手機為主,直播的時間段多集中在晚上,受歡迎程度與主播的長相有很大關系,很多長相漂亮的女主播,深受用戶的喜愛。[vii]同時對于直播行業受眾來說,人們更傾向于把空閑時間花在看“假女友”直播。所以對直播行業來說,是一群無聊的人催生了無聊的直播。
一些網絡直播中主播為了吸引用戶觀看,在線直播比較惡劣的視頻,隨意散布虛假消息,惡意誹謗、炒作等,給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沖擊。[viii]大學生對于鑒別事件的真假沒有一定的能力,往往是在盲目從眾,主流媒體散布什么信息,他們就直播什么內容。
本研究建議對于網絡直播現象社會監管方面需從以下方面入手:建立主體責任制。落實網絡直播責任主體機制,明確網播企業、網絡主播以及網播管理部門的相關責任。對網絡直播內容、類別,主播條件,平臺設置等進行嚴格審查,強化監管力度,以保證網絡直播的正常有序運行。這樣才能讓大學生規范用網,理智消費。
【參考文獻】
[1]賈小婷,李興東. 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河北省大學生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17,(02):400-401.
[2]李昊琦. 網絡真人直播的受眾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6-14.
[3]賈小婷,李興東. 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河北省大學生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17,(02):-400.
[4]趙蘇,陳元慶. 淺談網絡直播傳播模式[J]. 傳播力研究,2017,1(05):196.
[5]李昊琦. 網絡真人直播的受眾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6-31.
[6]周源,朱雅琴.直播:泛娛樂化時代屏幕外的狂歡[J].新聞研究導刊,2016(15).
[7]徐飛,劉雯.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 納稅,2017,(13):121-122.
[i]賈小婷,李興東. 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河北省大學生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17,(02):400-401.
[ii]李昊琦. 網絡真人直播的受眾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6-13.
[iii]李昊琦. 網絡真人直播的受眾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6-14.
[iv]賈小婷,李興東. 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河北省大學生為例[J]. 現代經濟信息,2017,(02):400-400.
[v]趙蘇,陳元慶. 淺談網絡直播傳播模式[J]. 傳播力研究,2017,1(05):196.
[vi]李昊琦. 網絡真人直播的受眾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6-31.
[vii]周源,朱雅琴.直播:泛娛樂化時代屏幕外的狂歡[J].新聞研究導刊,2016(15).
[viii]徐飛,劉雯.網絡直播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 納稅,2017,(1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