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輝 李繼榮
【摘 要】全球化對中國的文化藝術教育是機遇同量也是挑戰。它是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各領域的挑戰。隨著本土文化的興起,現代設計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滿族剪紙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能整體體現滿族人風俗特征,而且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研究滿族傳統藝術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健詞】滿族文化;剪紙藝術;教育
在中國現代設計研究中發現傳統民間藝術都以特有的符號語言形式存在其中。每個地區或民族從古至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民間藝術形式,我們稱之為本土文化。隨著本土文化的興起,現代設計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滿族剪紙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能整體體現滿族人風俗特征,而且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一、滿族剪紙藝術并不是已經逝去的藝術形式
滿族剪紙單純性特色,正是現代設計所追求的要素之一。藝術設計中形式的單純性是指視覺形象的造型、色彩、符號語言等方面的單純。畫面結構的單純表現滿族剪紙以單純之美為其作品的主要審美價值取向,但單純并不等于簡單,它又包含了形式上的矛盾和統一等因素,在單純中求豐富、尋變化。它以平視為其基本構圖模式,大量采用對稱、均衡等手段將各造型元素進行組合在塑造人物或動物時往往憨態可鞠、淳樸可愛,帶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滿族傳統剪紙藝術所散發出的天真、自然是大千世界里萬物存在的原生態面貌,而滿族剪紙正是對這樣單純的自然生活的提煉與表現,它有著純真、質樸、的鄉土化氣息。雖然在剪紙中人物、動植物等形象并不規范,通過簡潔單一的圖形來傳達作品深層的精神內核是設計的要旨。在許多當代設計作品中,雖然運用了對稱、變形、夸張,但是都被現代常規設計概念制約,作品中卻缺失其本來就該具備的渾然天成自然美,而滿族傳統剪紙藝術中“拙”正是這種美。把滿族傳統剪紙藝術作為圖形融合到設計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設計作品靈活、生動,有可以達到宣傳本地區本土文化實際作用,使我們的設計作品在具備了藝術性的同時也兼備了較強的社會化和時代性的現實意義。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單純的剪紙形象帶給人們健康向上的心理感受,地方產品的設計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剪紙色彩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所有圖形除了本身的結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色彩,而在提到剪紙的顏色,我們的頭腦中會自然地浮現紅色,在生活中,紅色的剪紙是我們所常見的,雖然也有其他的色彩,但是并沒有象紅色一樣被廣泛應用的。中國自古就是個禮儀之邦,傳達情意、表達祝福與吉祥的色彩多采用紅色或金黃色,這與民間剪紙的色彩不謀而合。紅色穿透力強,知度高,通常紅色給人的都是熱情、旺盛的積極感受,它是最富有生命力、視覺沖擊力的色彩。選用紅色,不僅可以使人在享受其絢麗色彩之余,更帶給人一種刺激的心理感受,所以紅色可看成是中國的象征色,也是民族的代言色,同時也倍受現代設計師的衷愛。中國紅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情結,在中國的設計作品中是無法回避的,但人們對它的喜愛卻有增無減,其實這就是傳統對設計的影響。滿族剪紙的紅色、太陽的紅色、燈籠的紅色,這些紅影響著長白山地區人們的審美心理,也影響著本土設計的色彩特征。
三、長白山滿族剪紙傳承保護方法
(一)做好教育傳承中小學傳承。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把民間剪紙藝術引入中小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在中小學設立剪紙興趣班,聘請當地民間藝人到校內指導。也可以先培養剪紙教師,中小學學校可以組織老師去學習剪紙藝術,然后回來傳授給學生,學校定期舉辦剪紙展覽,校園剪紙藝術節等。進而加強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了解,讓青少年了解、認識、熱愛剪紙藝術。高校傳承。高校作為文化傳承的繼承載體,大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義不容辭的。在高校里可以開設一些公共選修課,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進行選擇學習,還有一些院校也可以開設專業剪紙課,比如說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就開設了剪紙專業課,這樣不但培養了一些剪紙人才,也為中小學培養了一些專業老師,高校的這些學生畢業后可以去一些學校較受剪紙藝術,讓扎實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有利于剪紙藝術的傳承和傳播。
(二)多元化宣傳做好宣傳活動。
第一,運用現代化的宣傳方式,比如運用微信平臺,在微信、人人、微博等社交平臺上推廣滿族剪紙,讓人們對滿族剪紙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第二,舉辦一些有助于學習和了解滿族剪紙的文化節、剪紙比賽、剪紙展覽等,加深群眾對滿族剪紙的認識。讓廣大群眾認識到滿族剪紙的歷史價值以及滿族剪紙所面臨的困境,集思廣益促進地方滿族剪紙傳承和發展。第三,滿族剪紙要緊跟信息化時代步伐,抓住主流媒體和廣播電視網絡等宣傳媒介,才能促進滿族剪紙的宣傳。讓大家認識和了解滿族剪紙藝術,才能夠做好滿族剪紙的傳承和保護工作。
(三)政府充分發揮文化職能
政府充分發揮文化職能。第一,鼓勵本民族的人走出去,向外宣傳自己的文化,讓廣大群眾都參與到滿族文化的學習中來;并不斷地參與到滿族剪紙的傳承與保護中來。第二,政府可以織專業團隊深入滿族剪紙保存較好的滿族族村落,對世代傳承的古老滿族剪紙進行發掘與研究。第三,政府對世代傳承的滿族剪紙老藝人給予政策與物質的支持,在滿族剪紙傳承學校實行頒發獎金制,提高傳承人全面學習滿族剪紙的熱情,使滿族剪紙能夠全面的傳承和保護。
郭沫若曾詠贊中國剪紙“一剪之巧奪神工,美在人間永不朽”。長白山滿族剪紙作為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和保護。學習和了解滿族剪紙藝術并參與到傳承和保護中來不但可以增強我們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還可以讓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邱玉明;中國古代意境說的形成和發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陳 竟. 中國民間剪紙研究[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