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近年來,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網絡視聽文藝呈現井噴式發展景象: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網絡音樂、網絡動漫、網絡直播等熱門網絡視聽文藝形式精彩紛呈,成為當下中國文藝最活躍的力量,并日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版塊中凸顯出其重要性。
1.網絡視聽文藝的井噴式發展。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2016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達5.14億,用戶使用率為72.4%,成為第一大休閑娛樂類互聯網應用。強勁的市場需求,為網絡視聽發展壯大提供了巨大動能。網絡視聽產業成為互聯網行業生態最具活力的領域。與此同時,網絡視聽也正在激發傳統媒體行業進行全方位變革,成為聚集新動能、培育新經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重要力量,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繁榮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增加,并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據統計,2016年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收入1070.86億元,比2015年增加616.82億元。
網絡視聽節目創作也迎來新熱潮。據統計,僅2016年1—11月,我國在政府機構備案生產的網絡劇就達4430部16938集、網絡電影4672部、網絡動畫片183部、網絡紀錄片148部、網絡欄目1515檔。以網絡劇為例,到2015年,網絡自制劇達到3000集,到2016年,網絡劇已逼近5000集。2016年被譽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網絡直播一時間成了最熱門火爆的互聯網視聽文藝產品。各類網絡視聽節目生產主體如各大視頻網站、專業影視制作機構、著名網站和為傳統電臺、電視臺制作節目的機構都高度重視網絡視聽節目的生產和產品的產業鏈拓展。而網絡直播、VR市場飛速增長,成為網絡文藝產業的亮點。
作為一種文藝形式,網絡視聽文藝總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網絡視聽節目在2017年開始步入了穩定發展期,從追求量的發展轉變為尋求質的提升。一批受市場追捧、點擊率數以億計、思想性、藝術性較好的作品頻現。
2.網絡視聽文藝發展中的問題:野蠻生長的亂象。
伴隨著網絡視聽文藝的蓬勃發展,一些問題也紛至沓來。不少視頻網站追求點擊率,靠噱頭吸引觀眾,使得“廉價的笑聲、娛樂至死的精神、無底線的炒作泛濫”,其中低俗、暴力、反社會等內容和鏡頭屢見不鮮。網絡空間自身也成了低俗內容的“傳播者”。
從當前中國網絡視聽文藝現狀來看,消費主義的娛樂至上、商業化邏輯、快餐文化消費模式一定程度上強于人文思想和藝術法則的文化創作導向。網絡視聽文藝作品數量多、精品少、泥沙俱下、題材跟風、內容雷同、巧立標題等問題突出。日益泛濫的拼湊抄襲之風使得文藝創作倫理底線缺失,這既關涉原創,也關涉版權保護和文藝生態。這些都容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網絡文藝怪圈,導致網絡文藝“公共地的悲劇”。倘若不能及時加以有效管理和引導,就有可能導致網絡文化生態惡化。
從本質來看,網絡視聽領域的失范主要源自事物深層次矛盾、互聯網媒體屬性和經濟屬性的矛盾、政府傳統管理方式和新發展模式的矛盾、有限的公共管理服務和日益迫切的人民群體需求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國家依法查處了一批網站及直播平臺,責令其停止無資質擅自開辦的視聽節目服務。盡管有太多的前車之覆,更有相關管理部門的三令五申、重拳出擊,各大網站、直播平臺仍屢屢“翻車”。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這些年,網絡視聽節目呈現爆炸式增長,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部分企業為攫取暴利,唯商業利益甘冒大不韙,對于運營中違規開展各類低俗節目,監管員大都形同虛設。此外,一系列新興技術在網絡視聽領域的運用使得監管的手段有時難以跟上業態創新的變化。網絡視聽節目,特別是直播節目有即時性、廣泛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導致監管難度加大。部分相關規范性管理文件層級較低,不能設定處罰,對違法者的威懾效果有限。加之沒有嚴格的準入門檻,賬戶被查封后,往往很快就能“卷土重來”,這就使得各種涉黃、涉毒、涉暴等直播或其他低俗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3.網絡視聽文藝規范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是監管部門強化管理。2016年,《太子妃升職記》《心理罪》《盜墓筆記》《暗黑者1》《探靈檔案》等熱門網劇與網絡節目集體下架整改。這些節目要么內容涉及暴力血腥、封建迷信、色情鏡頭、要么關涉違法、蹭IP和版權問題。進入2017年,騰訊和愛奇藝等視頻網站集中下架了一百多部網劇和網絡大電影。這些視聽節目產品因為不滿足網絡視聽節目上線條件被集中下架。新浪微博、鳳凰網等知名網站也先后要求停止視聽服務。相關部門在網絡視聽相關領域治理力度不斷加強。
二是出臺政策法規引導網絡視聽行業發展。系列管理規范包括2009年《關于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2012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2014年《關于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和2016年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布今后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站傳播影視內容、視頻節目同樣納入監管,且需要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投資超過500萬的網絡劇或者投資超過100萬的網絡電影等所有視聽節目都需要進行備案,且備案登記需要填寫不少于1500字的內容簡介與不少于1500字的思想內涵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中國互聯網安全走向法治管理的重要標志。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提出網絡視聽節目必須堅持先審后播的原則。
三是網絡視聽協同治理。加大對網絡視聽的監管力度,是網絡視聽文藝生態良性治理的基本保障,也是規范網絡視聽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行業協會的一系列政策或要求下,網絡視聽內容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監管流程,在制度上規范和限制了網絡視聽的失范現象。當前網絡視聽領域也基本形成“協同治理共識”,即網絡視聽的治理要依靠法律法規保障、強化監管、從業者培訓、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強化和文藝評論等協同干預。這是網絡視聽產業走出野蠻生長、走上精品化道路并繁榮壯大的必經之路。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