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志
摘 要:備課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青年教師備課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資深教師備課可以開展創造性教學和教學科研。解剖學易學難記,備課要求較高。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五個方面對如何備好解剖課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解剖學 備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057-01
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實現創造性教學和教學科研的基礎。不僅青年教師要認真備課,資深教師也需要備課。青年教師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資深教師備課可以進行創造性教學,防止職業倦怠。解剖學是醫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具有名詞多、知識點零散、易懂難記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產生厭煩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課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只有教師備好了課,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學好解剖學,為今后的醫學科目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認為,要備好解剖課應做好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
1 備學生
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需求是不同的,備課最重要的一環是備學生,就是指教師備課前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基本學歷、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年齡和心理特征等,并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符合其實際的學習目標,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開始前,教師應在備學生的基礎上,結合醫學類專業的解剖課教學不同需求,教師在備課時就需要研究專業特點,緊貼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需求進行備課。同時,教師還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如加入學生班群),充分與學生溝通,針對性的采用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每一堂都要觀察學生的變化與進步,根據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來考慮適宜學生的教法,根據學生對不同教學方法的反應來調整課堂教學。學生永遠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的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效的溝通有助于教師及時、謙虛的接受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2 備教材與教學大綱
教材是教學最重要的媒介,教師備課要熟讀教材,在課程緊湊的解剖學教學中,熟讀教材是教學取舍和前后知識點聯系的基礎。只有熟讀教材,教師才能將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進行貫穿、聯系,進行歸納、對比教學。
教學大綱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在圍繞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是進行針對性教學的前提。備大綱首先要清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是什么?達到什么要求以后,才能根據這些問題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引導學生高效的學習。
其次要明確重難點。解剖學知識點零散,學生難以自己把握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根據大綱的要求,精準掌握,要用哪些教學手段來引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重視。備重難點內容時,教師要思考怎樣用易懂的事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啟發性地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主動的去理解難點和重點。
3 備教法
要把課上得精彩要有針對性的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在解剖教學中常運用的有講授法、圖示教學法、直觀演示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
講授法是解剖學教學中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授教學時,要注意語言的跌宕起伏、抑揚頓挫,語速、語調、語氣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重點內容教學還要反復提點,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晰、內容嚴謹簡練且富有感染力。
圖示教學法。解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彩圖,在講授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彩圖進行教學,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學生也易于學習、記憶。
直觀演示法。解剖學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上展示人體骨學標本、內臟模型或學生本人,使教學重難點不僅在課本中,還可以在觸摸的標本上,真實、直觀的獲得感性認識。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標本要明顯易觀察,觀察標本的目的要明確。
任務驅動法。人體解剖學是按系統教學的,教師先示范性講授幾個系統后,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行精讀教材,查閱資料,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準備的教學任務要具體,圍繞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生進行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解剖作為其他醫學課程的基礎,內婦外兒學科的案例都能成為解剖教學中的教學案例。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展開分析,以臨床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早貼近臨床,縮短理論到實踐的距離,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臨床工作的熱情和自信。
4 備學法
智力不是成績的決定因素,關鍵還是在于學習方法。想要學生有效的學習,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如何指導學生使用學法,如理解記憶法、求同存異法、圖表背誦法、趣味背誦法等等。擁有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直接途徑。
5 備教師
目前的解剖學教學,大都以講授教學為主,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效果起關鍵作用。而閱讀、聽課和進修學習是教師進步的最佳途徑。
教師要博覽群書,教師要熟讀專業書和讀本專業權威學術期刊,掌握最新學術動態,要從各種書籍、刊物中選出與教學有關的精彩內容,插入課堂教學,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先進性。教師還要學會讀“雜書”,譬如:哲學書。教師只有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實現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還要常聽課,聽老教師的課,聽網絡精品課。通過聽課,學習他人的長處,開拓思路,不斷創新。
教師到醫院進修學習,進行臨床實踐,也是解剖學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通過進修,在實踐中積累教學素材,使自己的教學與臨床相通,增強教學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第七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
[2]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06-01.
[3] 毛素香.解剖學教學中備課藝術的探討[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5):87-88.
論文指導:李家瑜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