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枝
摘 要:寓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文章的寓意,從而進一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關鍵詞:寓言教學;寓言形象;寓言寓意
寓言是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題材,在小學階段,它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在教學寓言時,首先要感受故事的形象,其次是概括出抽象的教訓,也就是弄清寓言的寓意。但是這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讓深刻的寓意變得簡單、易懂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寓言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感受寓言的形象
寓言的形象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來描繪的,并不做細致的刻畫。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領悟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增強形象的鮮明性。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朗讀指導應該放在教學環節的重要位置。不管是理解詞語、句子,還是課文內容,都是在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讀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比如:齊讀、范讀、配樂朗讀、學生自由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學生通過朗讀練習,先弄明白句子的意思,再進一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一步一步地深入體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在教學寓言故事《坐井觀天》一課時,朗讀指導的重點就是要指導學生讀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為是的語氣。比如:“別說大話了,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這句話體現了青蛙的傲慢。又如:“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把青蛙的自以為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對于這些重點句子要讓學生反復地讀,讀出青蛙的傲慢和自以為是。也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小鳥和青蛙的對話,將小鳥的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和青蛙的傲慢無禮、自以為是進行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青蛙這一形象特征。
寓言有明顯的比喻性,所以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來進行想象,即想象寓言的藝術形象。例如,教學《亡羊補牢》時,可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順序來進行想象:(1)事情發生的時間;(2)事情發生的地點;(3)事情發生的原因;(4)事情的發展;(5)事情的高潮;(6)事情的結果。寓言的故事情節十分豐富,內容淺顯易懂,沒必要進一步展開詳細的描寫。進行想象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故事形象的完整性,這有別于其他體裁課文的想象。
二、弄清寓言的寓意
每一則寓言都主旨鮮明,都有它的寓意。所謂寓意是指寓言故事所包涵的道德教訓和諷刺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則寓言的寓意對于小學生來說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此,引導學生弄清寓意的關鍵是文章的寓意是學生自己通過理解感悟出來的,還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準確理解寓意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理解精警語言
寓言的語言具有較強的教育性和啟發性,充分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而且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如《南轅北轍》一課中的句子:“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人本領越大,盤纏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國了。”有的含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如《自相矛盾》一課中的句子:“有人問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他啞口無言,不知怎樣回答。”這些警語是寓言中心思想的體現,理解了這些警語,就是理解了文章的寓意。
2.要善于評價
學了寓言故事的內容以后,應引導學生對事件或角色的行為作出評價。例如,理解了《亡羊補牢》一課的內容后,可提出這樣的問題:“養羊人辦錯了事,是不是堅持錯誤不改?表現在哪里?”然后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通過評價,學生對養羊人有了新的看法,認識到養羊人知錯就改的做法是對的。這樣使學生對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寓言的深刻寓意。
3.聯系實際,直觀感悟
寓言的價值就在于它所要說明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某種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揭示寓意的過程,就是要讓寓言故事對人類起到教育警醒的作用。例如,《坐井觀天》中的小鳥和青蛙就分別代表了生活中的兩類人,一類是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人,一類是傲慢無禮、自以為是的人。教學時應重點放在感悟青蛙這一形象上,我們可讓學生站在青蛙的角度體會一下,如:讓學生把書本卷起來觀察天空,這時學生看到的天空也只是一個小圓圈而已。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為什么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為它觀察的條件跟小鳥不同,由于觀察條件的不同,看到的天空才不一樣,而青蛙卻固執地認為自己看到的才是正確的,對小鳥說的話一點兒也不相信。青蛙的自以為是就這樣顯露了出來,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青蛙這一形象的特征。
4.課外延伸,鞏固寓意
寓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教育學生,教學生學會做人。教學一則寓言就應該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是對的,應該向誰學習,不應該向誰學習。
總之,寓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文章的寓意,從而進一步明白做人的道理。教師教學的職責就在于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懂文中知識,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思想覺悟的升華,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陳心.探討小學寓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6(12).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