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媛
摘 要:傳統模式下,小學音樂教學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大聲地喊唱,對歌曲的音準、歌曲的曲譜、歌詞的意思、歌曲中的感情等卻沒有具體教授,這就致使學生難以形成真正的“音樂”意識,他們只會喊唱教師曾經教過的歌曲,等到有意識地想自己學習歌曲時,卻由于缺乏學習歌曲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往往總是唱跑調或者根本就唱不出來,這就遠遠背離了讓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因此,仔細分析了當前小學音樂的教學情況,為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技巧;情感
一、讓學生輕聲歌唱
在實際教學中,我讓學生跟著我先輕聲地哼唱,以幫助他們逐漸體會、掌握曲子的抑揚頓挫,能像呼吸一樣自然柔和地發聲,確保其身體和嗓子的肌肉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等到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歌曲的旋律之后,再讓他們用哼唱時的發聲氣息去輕輕地讀歌詞,將歌詞和曲調慢慢地組合起來,等熟悉了歌詞之后,再讓學生用氣息輕聲地唱出來。這樣,學生不僅漸漸體會和掌握了發聲的技巧和方法,還能夠唱出動聽、優美的歌曲,顯著增加了其自身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和興趣。
二、讓學生能夠識譜
曲譜記錄和承載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百年來中外眾多音樂愛好者的思想結晶,因此,學生不僅要會聽、會唱,更要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只有具備了識譜能力,學生才算真正打開了音樂世界的大門,才能在里面暢快地遨游。在實際教學狀況下,由于樂譜知識教授起來非常乏味,學生難以記憶,教師往往選擇避開樂譜教學,這就致使學生不會看歌譜,缺乏基本的樂理知識,影響了他們音樂素養的提升。那么,為了解決樂譜教學的種種問題和困難,又為了降低學生識譜的難度,筆者總結出了如下幾點教學方法:
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先帶給他們熟悉感,讓其放下對識譜學習的戒備心,營造出輕松的教學氛圍。例如,學生對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非常熟悉,這首歌是他們音樂學習的入門歌曲,曲譜也比較簡單,我就先帶領他們和著曲子輕聲地歌唱,讓其熟悉一遍歌曲的旋律,然后再給學生講解歌譜中不同音樂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最后讓他們看著歌譜唱出來,親自體會每個音符的樂音高低。
其次,多采用學生喜愛的歌曲,這樣可以有效利用他們對歌曲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唱歌的同時普及歌譜的相關知識。例如:學生都愛看動畫片,對動畫片的主題曲也是愛屋及烏,會時常哼唱,像《別看我只是一只羊》他們就非常喜歡。對此,我就教學生唱這首歌曲,同時穿插著講解歌譜中的樂理知識,這樣他們在學唱喜愛歌曲的同時也愿意學習歌譜中的知識。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心愛的歌曲和識譜,還降低了教師教授他們樂譜知識的難度。
最后,用器樂來吸引學生,樂曲的表現離不開歌唱和樂器,所以平時教學中,教師除了用教唱歌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識譜外,還可以使用器樂,這不僅能夠帶給他們新鮮感,也能讓其認識到音樂表達的多樣性。
三、讓學生領悟音樂情感
音樂之所以好聽,能夠打動人,不僅是因為它優美的旋律,還在于它承載著創作者的故事和情感,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可以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便是音樂得以傳承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原因。小學音樂教育長期以來忽視對學生音樂情感體驗的教育,使他們一直認為唱歌就是為了好聽、痛快,卻不能領會到音樂存在的真正魅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領悟音樂情感,體會作者的創作熱情,我從歌曲的創作者、創作背景、歌詞等方面入手,用講述“小故事”的方式來吸引他們,旨在引發其對音樂內容所蘊含情感的強烈共鳴。例如:經典流行歌曲《光陰的故事》旋律簡潔,歌詞內容雖簡短,但每一句都飽含了故事和情感,再加上歌唱者略帶滄桑的嗓音,很適合學生的音樂情感教學。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歌曲的視頻,將他們帶入歌曲所創設的情景中去,體會旋律中所帶有的懷念情緒,然后我又給學生讀歌詞內容,同時要求他們根據歌詞的內容想象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后讓學生將自己所想到的故事講出來,他們都會說:“小時候,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相互寫信,一起拍照,但不知什么原因,長大后分開了,作者非常想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學生都理解了歌曲旋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同時,他們對于音樂情感的領悟能力也得以有效鍛煉與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首歌曲也深刻地體會到光陰易逝、時光匆匆,進而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肩負著培養和教育祖國未來接班人的使命,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尋找方法予以解決。小學音樂教學正是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改變之前錯誤的喊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輕聲歌唱,讓他們體會歌曲的優美,領悟歌曲的情感,同時也讓其學會識譜,為以后深入地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俊時.如何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J].音樂天地,2006(9).
[2]金鷺.淺談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5(18).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