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
母親來了,家里的花總是會更嬌艷一些,植物仿佛也能聽懂她的“話”,母親其實也不過就是除除草、施施肥,隔三岔五倒上一些茶葉渣等稀奇古怪的東西,不像我工作忙,總是疏于打理。教育同樣也是如此精致細膩的活,教師以農夫的心態澆水、施肥、除草、剪枝。
一、先說“澆水”——給孩子的心靈以滋養,用音樂和戲劇中的“真、善、美”去引導孩子
一次音樂劇排練中,女孩“小叮當”突然驚叫起來,年齡尚小的她指著五年級的阿輝驚詫不已,并大聲向我匯報,“老師,他有六個手指!”而阿輝迅速地將自己的左手收起藏在口袋里,他是一個勤奮卻不太善于與人溝通的男孩子。瞬間,課堂有些失控了,所有的孩子都看向阿輝。我用眼神暗示“小叮當”不要再發表評論,但直率的她還是忍不住心中的驚訝,小聲說:“好恐怖哦!”課堂訓練勉強再繼續了幾分鐘,我終于找到一個借口——“現在開始清潔舞蹈室。”我很自然地請阿輝去幫忙取工具,然后,在全體音樂劇隊員面前,開了一個特別的短會。我先帶著孩子們回憶起了音樂劇《怪物史萊克》,然后簡單解釋了為什么有的孩子與大家不一樣,雖然阿輝有六個手指,但是并不影響他聰明的頭腦和善良的心(他良好的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就可以佐證),就好像史萊克雖然長著綠皮膚、大腦袋,可是“它”有勇有謀,正義善良,最終獲得公主的愛。我問另一個男孩子彭××(因為當時他看起來表情是最鎮定的),“你見過其他像阿輝這樣的孩子嗎?”他說:“我見過哦,六年級也有一個人是這樣的,他和我們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太多不同。”他淡定的態度給了其他的孩子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我進一步地深入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阿輝同班的女孩子小倩說:“我們班上有人會笑話他呢。”于是我趁熱打鐵,表揚那幾個經常和阿輝一起玩的男孩子,表揚他們能夠尊重別人、不歧視別人。阿輝取工具回來后,我又單獨找他談,避開了那些敏感的話題,笑容滿面地與他拉家常,肯定了他在音樂劇團中的優秀表現,并鼓勵他大膽與其他人一起交往。這次風波之后,阿輝在劇團中明顯有了自信,在我大聲表揚他時會有微笑,而其他人也學習到了如何與他人相處。
二、再說“施肥”——給孩子動力,用音樂劇演員的執著精神去感染孩子
長期的音樂劇排練有時候讓人心煩意躁,學生成上千百次地做動作、說臺詞、練唱功,他們好像也到了心理承受的臨界點。一天,我來到排練場,孩子們懶懶散散,即便放音樂做動作也是敷衍了事,我累積的怒氣一下子被點爆了,怒氣沖沖訓斥了一頓。作為教師或者家長,面對各種問題學生,總會恨鐵不成鋼地搖頭,然后各種威逼利誘,然后說“我就是為他(她)好才這樣的。”國外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掛著“為孩子好”的名頭,卻做著各種背道而馳的事情,太過嚴厲和苛刻則使得孩子缺乏自信,太過松弛和散漫的教育方式則是對孩子的極其不負責任。教育是一種藝術,在尺寸上需要仔細拿捏,是否能從孩子的每一種表現中讀出他們的思想狀態,是否能夠立刻想出應對的辦法。第二天,我先帶了一些紀錄片,給他們看全世界最棒的百老匯音樂劇,贊美他們的專業精神,他們刻苦努力的訓練態度,特別是提到有的演員為了節約排練場租金,早晨六點就去舞蹈排練場練功,到了八點,排練場的租金就已經翻倍;有的美國音樂劇演員為了得到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不停地去各個劇組面試,而那個角色甚至沒有一句臺詞……聽到這里,孩子們瞪大了眼睛,他們沒有想到在光輝的舞臺后面,藏著多少艱辛的奮斗史。孩子們聽了這些故事,在后期訓練中態度明顯有了不同,他們漸漸理解,“熱愛音樂劇”是要付出努力與熱忱的。
三、談談“剪枝”——給孩子建立是非觀,用音樂、戲劇去引導孩子學會自省
孩子不是天生就是懂規矩、受規范的,他們需要從外在的關系和服從紀律中,將界限深深植入自己的內心。我在音樂劇課中,設置了若干“界限”。第一條就是要尊重音樂,尊重藝術。我要求孩子們在傾聽音樂時“必須安靜”,特別是在欣賞京劇、少數民族歌舞劇、傳統革命歌曲等,這些距離孩子們日常生活比較遠,容易產生哄笑的場面。在欣賞之前,先講過時代背景或者音樂風格之后,強調“界限”——“你一旦發出聲音,影響了別人傾聽音樂的權利。”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界限,舉例子——去電影院看電影,你正在為電影里的主角揪心的時候,隔壁座位里傳出來的大嚼爆米花的聲音,是否讓你十分掃興?第二個“界限”,就是面對同學沖突時不能“坐山觀虎斗”,更不可以“看戲不怕臺高”“唯恐天下不亂”。我們在課堂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學生發生沖突的情況,有時是在課前——學生在課間發生的矛盾沒有解決好,有時是在課中,一語不合就大打出手(例如高年級)。教師處理此類問題時,首先要控制場面,避免同學傷害事故;其次先批評那些不但不拉架不勸架,而且還起哄,挑動雙方矛盾更加激化的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的德育點,我要求“當你看見同學發生沖突時,你可以有很多選擇,例如拉架、勸架,你如果連這些也不敢做,你還可以報告班長或者老師,尋求幫助”。當我們能讓大部分孩子在面對此類問題都可以冷靜處理時,我們就能讓事態不惡化,才能有精力和時間去認真傾聽和處理發生矛盾的雙方觀點。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用心播種藝術的種子,讓孩子們收獲真善美。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