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宏
摘 要:學法指導是教師教會學生自我學習的根本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從四個方面探討了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讓老師能夠明白什么樣的學法指導才是科學的、合理的,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學法指導;基本原則;探究
學法指導的研究與實驗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并已深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去。但是,在具體實施學法指導時,許多教師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的將教法和學法簡單地割裂開來,單純為講學法而講學法;有的將學法向學生作機械硬性的灌輸,不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還有的不顧學生實際隨意拔高或降低學法指導的要求,造成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方法相互錯位的弊端。
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教師不清楚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不了解學法指導的基本方法,從而導致學法指導的高耗低效甚至無效,給正在穩定前進的教學改革蒙上一層陰影。因此,進行學法指導,首先必須了解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本文擬就此談談自己的淺見,以作引玉。
一、教學與學法辯證統一的原則
這是學法指導必須首先遵循的原則。學法指導要把教法與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那種撇開教法單純進行學法指導,或者簡單生硬地向學生灌輸學法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教法和學法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注重教法,不注重學法不行,只強調學法而忽視教法也不行。學法要受到教法的啟迪和制約,教法也應依據學法的實際而選定。
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就要考慮到教法與學法的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作用,既要把教師好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也要注意把學生好的學法轉化為教師的教法。一般的做法是:(1)把一般帶規律性的學習方法轉化為教法。只有把科學的學習方法轉化為教法,才能使指導方法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如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就應從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到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再到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這就是帶規律性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就必須充分考慮并適應于學習方法來安排教學過程。(2)從學生的思維程序上指導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從本質上講就是思維的方法,學法指導實際上就是指導學生如何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程序確定指導的過程。(3)根據學生的學習環節指導學法。構成學生學習的環節一般有三個層次,即獲得知識的環節、鞏固知識的環節、運用知識的環節。教學中就應該針對三個不同的學習環節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二、學生自主活動的原則
學法指導應著眼于培養學生自主讀書、自主實踐、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學法指導中應當指導學生通過嘗試、探究等自主學習活動,培養全體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改變過去那種封閉割裂、被動聽受的舊教學模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給他們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形成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機會和條件,發揮其各自的個性特長;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學教材,啟發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可以運用變式,不斷設置障礙,逐步增加創造因素,以收到舉一反三之效。
引導學生自主活動要切實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生的實際活動,使學生具有自覺意識,能認識事物和自我,并進行評價、選擇與作出反應。同時,教師要掌握學生自主活動的分寸。
三、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過程的原則
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掌握學習方法的目的。這是教會學生學習最有效的方法。中國古代儒家學說《中庸》里,就已有學習“過程”之說,把學習過程分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個步驟。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我們教一門學科不是給學生建立一個……小型圖書室,而是要他們獨立思考……參與到獲得知識的過程中。”
因此,引導學生總結學習過程作用甚大。學生在總結學習過程中,思維高度集中,充滿了自豪感,認為自己也參與了教學過程,可以擺脫過去那種被動接受知識的心態,從而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學法指導與學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
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的過程,就是他們的身心活動發展的過程。學生的身心要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只有當他們所采用的學習方法與其發展的實際水平相適應才有可能實現。所以,進行學法指導,必須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基礎和智力水平等,以期學法指導達到最佳效果,使學生身心得到最佳發展。
學法指導的實質,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并將其化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發展。因此,學法指導的重心在于“導”,它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徹底還給學生,同時根據學情確定教法,充分把握學法指導的最佳時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充分認識、了解、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無疑,這對提高學法指導的實效性是大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朱作仁.朱作仁學科教學研究文存[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