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興
摘 要: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學科的主要方法。我們在進行科學教學時,應該盡量多提供實驗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探究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喜悅,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提高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根據課外科學探究活動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從科學教學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的內容、具體操作策略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根據實踐提出了自己的心得。
關鍵詞:科學;課外探究;實效性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教育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科學教育。根據最新的科學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將在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程。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也開始重視科學態度的養成。這一切都應該要求孩子們基于這些已有的經驗通過主動的加工,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以達到掌握這些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目的。
但是,在科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有多少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外探究活動中,效果又如何呢?筆者通過對部分學校師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當前科學教學過程中課后探究活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當前課外科學探究活動存在著參與率低、實效性差等問題。在問卷中,我們發現原因主要有如下:
1.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內容單調、活動形式單一
過半的學生認為“學校或老師提供的科學課外探究活動內容和形式”內容比較單調、形式單一、無多大創新可言。所以,學生對課外探究活動興趣不高。
2.教師對后續活動開展的指導有限、缺乏合理評價
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給探究小組的學生一個探究的指導,很少能與學生在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基礎上,盡量督促學生規范自己的探究行為。另外,老師由于精力有限等,對課外科學探究活動的監督與評價不足。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目的性不強,完成后缺乏科學的評價。
二、課外科學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在中小學的科學教學中,我們經常需要積極引導孩子們進行適當的課外探究活動,這些也是我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提高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實效性,讓學生開展科學課外探究活動體現其價值,是我們每位基層科學老師需要思考并關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嘗試:
1.開展形式多樣化的科學課外探究活動
通常,我們組織學生參加的科學課外探究活動可以分為班級群體性活動、小組合作性活動和個人獨立性活動。這些探究活動不是截然不同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我們在指導學生開展科學課外的探究活動時,要盡量根據活動的內容,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制訂相應的計劃,將各種課外探究活動蓬勃地開展起來。
2.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指導、操作策略
在我們進行科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內容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很多內容是不適合放在課外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師生探究的時間、條件、能力等諸多因素考慮,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有自己的收獲。
三、實踐科學探究活動的反思與體會
我們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內外科學探究性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讓學生自己動手查資料,去分析。完成科學探究活動,還需要重視以下三點:
1.引導、放手讓學生學會課外探究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科學學習的興趣的持久性不同。年齡較小的孩子,相對來說意志薄弱一些,探究問題的難度不能太大。如果難度太大,加上其認知水平、技能等有限,不僅不能深入地研究下去,還可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設置適當的難度,適當地進行輔導、引導,適時地對他們進行鼓勵和指導,為下面的觀察、研究活動奠定好的基礎。
2.根據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制訂科學課外探究活動的計劃
在安排每次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都要制訂具體而又詳細可行的研究計劃。如果學生不知道如何著手開展活動進行研究,還要盡量設計簡化活動方案,采用更科學并且適合他們的記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盡快掌握課外探究的基本步驟,為以后他們自己制訂科學研究計劃做準備。
3.創設課外探究的良好環境
對于學生課后的探究活動,我們不僅需要給予極大的關注和及時的幫助,還要聯合教育主管部門、家長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一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外探究環境。
總而言之,我們應以探究為前奏,結合課外探究活動,開展跨時空、多學科融合的延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在課外科學探究的實效性,以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認識規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