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亞蘭
天空澄碧,纖云不染;遠山如黛,近水含煙。
最近一段時間,安徽全省各市的藍天白云圖片,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被頻頻點贊
一次次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一個個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制定出臺,一個個環保督查小組的駐點督導……隨著安徽省藍天保衛戰的全面打響,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是“大氣十條”收官之年,同比PM2.5平均濃度下降9.6%,預計今年年底有望平均濃度下降10%以上。
為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安徽省環保廳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駐點督查和巡查暗訪工作,從2017年10月起到2018年1月開展重點督查。
據了解,2017年安徽省已開展兩輪駐點督查,第一輪全覆蓋駐點督查分別設在排名靠后的7個市,其余各市開展機動式巡查暗訪。駐點督查分7個組,由安徽省環境監察局相關領導帶隊,分別從有關環境監察支隊抽調2人,另設2個巡查暗查組。重點檢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項目完成情況以及交辦問題整改情況,對新發現的環境違法線索,要求當地環保做好調查取證、執法檢測等。第二輪“回頭看”對淮北、宿州、蚌埠、蕪湖、滁州、馬鞍山、宣城7市進行再督查,重點了解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整治任務情況、各市《采取超常規措施確保完成省政府確定的空氣質量目標工作方案》落實情況以及督查各地市重污染應急措施落實情況。
安徽省還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十大專項整治行動”,分別是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及升級改造專項行動,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專項行動,燃煤小鍋爐淘汰專項督查行動,工業堆場及礦山揚塵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施工和混凝土(含瀝青)攪拌揚塵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專項督查行動,車用油品升級和機動車排放標準專項督查行動,機動車(船)、港口、碼頭污染防治專項行動,農業面源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餐飲油煙整治、煙花爆竹禁限放專項行動。
專項整治行動制定了“硬標準”,對不能如期完成任務的各類項目嚴查嚴懲。如到2017年年底全省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對不能如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達不到排放限值、調峰時不能穩定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機組,一律依法停產;加快黃標車與老舊車輛淘汰,確保2017年全部淘汰全省范圍內的黃標車;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2017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 84%以上等。


省環保廳羅宏副廳長和環監局肖蒲局長召開督辦案件會議
2017年11月,已有兩場大范圍霧霾席卷江淮。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安徽省將冬季治霾與環保督察整改相結合,推出限產停產、駐點督查等“非常之舉”,努力將霧霾影響降到最低。自11月20日起至2018年1月底,淮北、亳州、宿州、阜陽、蚌埠、淮南、池州7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土石方作業以及房屋拆遷施工等。對違規施工單位和企業,責令立即停工,并按相關規定上限處罰。其他市建筑施工、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和房屋拆遷施工等必須嚴格落實防塵抑塵措施,對落實不到位的,立即責令停工整治。全面禁止露天燒烤,加強餐飲油煙污染管控,對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業整治。 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堅持“先停后治”原則,區別情況,分類處置。列入淘汰類的一律依法依規取締。鋼鐵、焦化、水泥、有色金屬冶煉、陶瓷窯爐、平板玻璃及玻璃制品等行業企業實施錯峰生產,重點產排污企業限產30%以上,遇重污染天氣或不利氣象條件應限產50%以上或實施停產。
為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安徽省應急預案按照污染范圍,將預警劃分為省級預警、城市預警;按照重污染天氣的可持續時間、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將預警劃分為4個等級,由低到高順序依次為藍色預警(Ⅳ級)、黃色預警(Ⅲ級)、橙色預警(Ⅱ級)、紅色預警(Ⅰ級)。對應預警級別,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級,由低到高順序依次為Ⅳ級、Ⅲ級、Ⅱ級、Ⅰ級;省級應急響應級別分為3級,由低到高分別為Ⅲ級、Ⅱ級、Ⅰ級。按照響應區域,省級響應分為預警區響應和預警擴展區響應。
應急預案規定,城市預警發布后,發布預警的市按預警級別啟動應急響應。省級預警發布后,預警范圍內的城市未達到省級預警等級,按照省級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級別響應;超過省級預警等級的城市,按照本級預案啟動應急響應。例如發布省級黃色預警,啟動Ⅲ級響應,采取在確保安全生產、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按照重污染天氣應急限產、停產企業名單,對火電、鋼鐵、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礦山等大氣重污染工業企業實施限產、停產措施,加強施工、礦山企業、混凝土攪拌站道路揚塵以及各類細粉料堆場揚塵監管,嚴控渣土運輸作業,停止建筑拆除工程、土石方作業等可能產生大量揚塵的作業;同時城區禁行黃標車和重型貨運等柴油車輛、禁止焚燒秸稈、荒草、落葉和垃圾等易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禁止露天燒烤、燃放煙花爆竹并且保持日常道路清掃保潔的基礎上,根據空氣相對濕度、氣溫等氣象條件,加密灑水降塵作業。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轄區內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應累計削減30%以上和城區內燃煤鍋爐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累計限產30%以上等系列措施。
安徽省明確,各市主要領導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領導負直接領導責任。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業務工作范圍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負直接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責任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強大合力,確保大氣環境質量有效改善。各牽頭責任部門要提出具體實施意見并負責推動落實,配合部門要積極主動,切實履行部門職責。
對10項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損害、誰賠償”的原則,依法加大處罰力度,使違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形成震懾作用。堅持零容忍、全覆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責任。落實執法責任,對監督缺位、執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為,依法依規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省相關部門要加強系統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執法監管,依法查處各自領域內的環境違法行為。要加大對網格化環境監管的跟蹤問效,實行“一案雙查”,嚴格落實監管責任。

按照《安徽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和《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辦法考核辦法(試行)》,進一步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意識,對各市政府、省相關部門實施年度考核。大氣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結果作為安排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對考核結果優秀的加大支持力度。對未完成“藍天行動”年度任務的進行通報批評和責任追究,并創建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衛生城市實施“一票否決”,必要時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區域限批。
對環境空氣質量不達標且持續惡化的城市,按照規定對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問責;對工作不力、玩忽職守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嚴格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安徽省大氣辦建立違法問題“雙向交辦”制度,既將有關問題反饋給相關市人民政府,同時反饋給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問題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