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 震
法乃國之重器。普通公民與法打交道,大多數都是在學法這個環節。法律的“立”“改”“廢”“釋”,似乎只是人大機關、司法部門和法學專家的事,離普通公民十分遙遠,甚至還有一些神秘。其實,并非如此。近年來,我國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立法工作越來越開放透明,公眾的參與度空前提高,公眾的意見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融入法律之中,新制定或修訂的法律往往都充分吸納了民智,體現了最新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經驗成果。
新環保法的修訂過程就是這樣。因而,新環保法的修訂是一次成功的立法實踐。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以高票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新環保法一公布,便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乃至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稱其是全世界最好的環保法之一,是史上最嚴的環保法,是中國環境立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這次環保法的修訂中,環保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作為職能司局的政策法規司更是承擔了大量具體的,甚至堪稱細微、瑣碎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召開座談會或發文征求、匯集、梳理全國環保系統的意見、建議。因筆者亦在環保政策法規宣傳研究崗位工作,因而得以較多間接地參與了這項工作。比如,收集、整理、上報江蘇全省環保系統和省內一些環保社會組織的建議、意見,參與環保部或人大召開的相關座談會。等等。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環保法的當天下午,我的手機收到了環保部政策法規司領導的一條短信:“你也為新環保法做了很大貢獻!”
這是一條令人欣慰的短信,也是一條有著紀念意義的短信。
后來,那部手機因用得久了,我換了一部新手機。但那部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我一直放在家中保存著。
在我的認知范圍內,個人感到,與其他法律的修訂相比,環保法的修訂過程可能在我國立法史上歷時最長、曲折最多、故事最多,是前所未有的。
從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到2012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共2474人次提出修改環境保護法的議案78件。2008年,全國人大對原環保法實施情況進行評估。2011年,全國人大將環保法的修訂列入立法計劃,委托環保部起草新法。2012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一審,多數人認為一審稿不成熟、不可行、不滿意。2013年6月,進行二審,爭議仍然較大,意見較多。2013年10月,進行三審時,確定全面修改。2014年4月24日下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進行四審,并高票表決通過,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的修訂通常都是由一屆人大、進行兩次審議完成的。環保法的修訂,歷經兩屆人大、四次審議,從有限目標的修正到全面修改的修訂,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立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與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施行的環保法相比,新環保法法律條文從原6章47條修改為7章70條。雖然從條數看只增加了23條,但內容變化非常巨大,大多數法條都是全新的。甚至可以說,新修訂的環保法是一部另起爐灶的新法。
在環保法修訂期間,我國政治生活中發生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黨的十八大的召開。記得當時有一個說法是,新環保法要趕在十八大之前出臺,作為向十八大的獻禮。但是,在我作為執行層面的一位環保政策法規工作者看來,當時的環保法修正案還不成熟,不能適應我國環境保護形勢的需要。因此,在2012年9月環保部召開的有環保部領導和全國人大立法機關人員參加的“環境保護法修改座談會”上,我提出了一條建議:應科學把握修法的合理時機,不要操之過急,最好放到十八大之后再公布施行,以貫徹黨中央的最新精神。
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進行論述,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在我黨的歷史上首次系統、完整和理論化地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照當時的環保法修正草案,深感無論是在立法理念上、高度上、還是在力度上,都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之一。我國實行多黨合作、一黨執政,黨對國家實行一元化領導。因此,中國共產黨作為國家執政黨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環境保護法是開展環境保護的法律依據。環境保護法的修訂應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充分貫徹十八大精神,充分體現黨的意志。

隨后,我將這一想法寫成《環保法修改應充分體現黨的意志》一文,提出了在新環保法中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建議。十八大閉幕后的第五天,即11月19日,中國環境報在3版頭條以《環保法修改,怎樣才能更科學?》為正標題,以《修法應充分體現黨的意志》為副標題,刊出了我的這篇文章。中國環境網也用醒目的字號同步刊出,許多網站紛紛在第一時間轉載。后來,文中的一些觀點屢屢為一些領導和專家學者引用。
新環保法發布及實施后,根據單位工作安排,我先后到省內多地為黨委、人大、政府和工業園區、企業進行學習貫徹環保法的專題輔導。
應該說,在新環保法施行之前,我國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算少。但毋庸諱言,多年來,在所有法律法規中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是執行得最差的,有的幾乎成了束之高閣的“豆腐法”和“花瓶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囿于當時的發展階段,在原有的環保法律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沒有處理好,環保部門在執法監管中缺乏有力的法律手段支撐。
新修訂的環保法貫徹了黨的十八大精神,更新了環境保護理念,宣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環境優先思想,完善了環境保護基本制度,強化了政府和企業環保責任,明確了公民環保義務,加大了對企業環境違法的處罰力度(如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拘留),規定了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公眾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法治渠道。新環保法長出了鋼牙利齒,是名副其實的史上最嚴的環保法。
以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施行,以最嚴格法律向污染宣戰為標志,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斬污染鑄利劍。回首自己作為環保政策法規宣傳研究崗位工作人員參與修改和宣貫環保法的歷歷往事,深為自己能有機會為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做一點實事,為有幸見證美麗中國由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