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雨桐
水是源頭活水,山是綠野青山,景是美中盛景……位于閩江流域上游的三明,全市森林覆蓋率76.8%,森林資源總量占全省1/4,是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
“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格的措施,真正將環境保護工作擺上位置、抓在手上,抓實抓好、抓出成效,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這是三明市市委、市政府對全市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
“兩高”司法解釋和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三明市環境監察支隊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緊緊圍繞全市的環保中心工作,深入實施“水凈、河清、天藍、地綠、居怡”五大工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各項工作進展快、有亮點,率先在全省實行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率先在全省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率先查處全省首例在線監控弄虛作假案件,多項工作得到環境保護部、省環保廳的充分肯定,2015年度環境監察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為推動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執法保障。
2016年,在環境執法大練兵期間,三明市共出動執法人員4452余人次,檢查企業1357家次,立案查處違法企業392件,罰款企業151件,處罰金額805.76萬元。其中,依法移送涉嫌污染環境犯罪的案件4件,辦理符合新環保法“四個配套辦法”的案件241件(含移送拘留35起、查封扣押129起、按日計罰8起209.65萬元、責令限產停產65起),在社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地遏制、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三明市高度重視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專題研究大練兵活動安排,形成了主要領導重點部署,分管領導親抓落實,責任部門主動作為、嚴格執法的工作格局。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及考評細則,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全面營造“比學趕超幫”的工作氛圍,完善聯動工作機制,落實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制度。
三明市堅持“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機制,從各縣(市、區)抽調執法人員參與全市跨區域執法,在省督查組的指導下,加大對轄區內環境問題突出,惡意違法排污、屢查屢犯、查而不絕的小作坊、生產窩點、違規企業等的分析梳理,進一步收集掌握其地理位置及基本違法事實,做到有備而去。
三明市積極發揮上下聯動機制,將活動范圍擴展到全部基層環保部門,充分調動各級環保部門的積極性,發動所有在崗執法人員全員參與。依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按流域在全市12個縣(市、區)建立二級網格,各縣(市、區)完成三級、四級網格劃定方案并發布實施,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縣、鄉(鎮)和村(社區)的四級環境監管網格體系。通過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推動環境監管關口前移,觸角向下延伸,實現對各自環境監管區域和內容的全方位覆蓋、無縫隙管理,做到環境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隱患。
推進司法銜接,加強環保部門與公安、檢察機關進行溝通協調,制定針對性強、有操作性、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努力探索與司法部門共同建立聯絡員、提前介入、移送案件、聯席會議等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大練兵各項工作的落實。
探索“測管聯動”模式。三明市重點關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打破以往執法隊伍“單打獨斗”的格局,與監測人員聯合行動,發揮“測管聯動”的優勢,有效克服了大氣污染違法取樣、取證困難的老問題,提升了執法效率。
開展“雨夜執法”行動。2016年9月27日,第17號強臺風“鲇魚”在福建省登陸。午夜零時左右,三明市環境監察支隊執法人員冒著強風暴雨前往位于大田縣的福建華閩紙業有限公司開展突擊檢查。檢查發現,該公司3臺造紙機馬力全開,生產廢水進入收集池后,部分抽至污水處理設施后未經處理直接通過總排口排放,部分通過收集池直接外排。經檢測,該公司外排廢水中COD(化學需氧量)濃度為366mg/L,超標3.6倍。三明市環保局依法責令該公司停產整治,并對公司的違法行為立案查處。
運用“錯時執法”機制。注重運用暗查和突擊檢查方式,執法人員主動放棄休息,利用午間、夜間、周末等時段“錯時執法”,成效十分顯著。在查處福建大田縣新巖水泥有限公司偽造廢氣在線監控數據時,執法人員便是利用中午午休時間進行突擊檢查,進入在線監控站房,及時固定證據,查處了企業利用遠程操作擅自修改在線監控設備參數、將超標數據修改為達標數據上傳環保部門的違法事實,被環保部列為典型案件。


發揚“刨根問底”精神。在高壓執法下,一些企業主想方設法逃避監管,面對企業的“解釋”“借口”與故意遮掩違法事實,為了把問題查實查清,執法人員充分發揚刨根問底精神,不冤枉企業,也不放過任何惡劣環境違法行為。在查處三明市力建洗滌公司的案件中,執法人員初次到現場時,發現企業廠房邊小河溝流出的廢水呈堿性。但經多方排查,卻始終未找到廢水外排的暗管,當天無果而終。回去后,執法人員當天晚上對現場檢查情況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制定翔實的檢查方案。第二天,執法人員再次來到現場,殺了個“回馬槍”,有針對性地進行管路排查,在利用紅墨水作為示蹤劑排查無效的情況下,提出用白紙碎片替代紅墨水,終于查實企業利用暗管排污的違法行為。
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三明市歷來重視污染源在線監控工作,對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為確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正常穩定運行,自2015年起,三明市環保局在全省率先開展在線監控設施第三方委托運維工作,督促第三方運維商加快對重點污染源在線設備存在問題的更換進度。2015年,三明市國控重點污染源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9.48%,在全省9個地市中排名第一。
2016年9—11月,三明市連續查處了5起在線監控數據造假典型案件。其中,福建永強合成革有限公司、福建豐誠塑膠發展有限公司、福建光華百斯特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在線數據造假案件,都是將在線監控設施取樣管插入裝有預先調配好水樣的礦泉水瓶中。三明市環保局依法進行立案查處,對弄虛作假企業進行頂額罰款,并全部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多名企業負責人被行政拘留。
在案件辦理中,對于存在主觀惡意的屢查屢犯、明知故犯、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行為從重處罰;對其他環境違法行為,規范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堅持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企業切實解決問題;對涉嫌環境犯罪及符合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的相關案件,一律從快偵查、盡快立案、從嚴處罰,符合移送的案件,第一時間移交司法機關進一步偵辦。
三明市積極與各類媒體溝通,加大宣傳,公開曝光性質惡劣的違法排污行為和典型違法案件,達到打擊一個、震懾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
2016年9月1日,執法人員對寧化縣某污水處理公司例行檢查時,發現其外排廢水中氨氮超標排放,且存在掉包水樣、造假數據等惡劣的環境違法行為,三明市環保局向該公司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并對其處罰12余萬元,同時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該企業負責人被處7天的行政拘留。
制定宣傳計劃,積極總結經驗,在《中國環境報》《海峽都市報》《中國環境監察》《三明日報》以及省級以上微信號等各類媒體發表有關大練兵情況和違法案件查處信息21篇,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產生了強有力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