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梓健
【摘要】語言學習中涉及的文化內容很多,本文文化與語言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能夠映射文化,以及語言與文化相依相存,不可分割。并對外語教育與語言文化背景關系產生思考。提出學習語言不僅局限于學習語言相關知識和技能,還需學習其中承載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文化 ?語言 ?外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19-01
在傳統的語言教學中,許多同學重視外語學習中基本的語音,語法以及詞匯,而對所學語言的相關文化所知甚少。導致其盡管掌握了基礎知識,仍不能很好地應用到實際交流中去。眾所周知,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語言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射影。在學習過程中,對文化進行越深入了解,對外語語言學習就越有利。因此,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應建立起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而提高外語學習水平。
一、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1.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
語言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工具。一方面,語言是對文化進行編碼,沒有了文化就沒有了語言。每一種民族文化由于其歷史背景不同,導致對語言的編碼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語言。另一方面,語言受文化影響。任何一種語言都打著相應文化的烙印。也就是說,語言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1.2語言映射文化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能夠對文化產生映射作用。一方面,語言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人們可以從了解該民族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特征該民族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在其長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不同文化,進而又有了不同語言體系。例如,對于漢語的“我的家鄉是吉林長春”,這句話在英語中的表達方式就為“My hometown is Changchun,Jilin”。一個優質的民族,在其發展歷程中,定會產生許多優秀文化。對于歷史悠久的優秀文化來說,要靠民族語言進行傳承。語言的使用可以凸顯民族文化的特點。
1.3語言與文化相依相存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個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一個民族的文化就無法被很好地傳承下來。各民族文化依靠語言得到更好地表達和傳播。而另一方面,語言的產生發展又受文化所制約。沒有文化,語言就無法產生。語言和文化之間總是相輔相成、共同存亡的。
2.外語教育中的語言學習
從語言與文化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要想學好一門外語,絕對不能使自己的語言知識儲備局限于語法,語音,詞匯等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必須去學習了解并積累其相應文化知識,只有充分了解其背景知識,才能更深入的了解某些語句的內在含義。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提高學生文化意識呢?首先,教師應在教學中應強調語言實用性。教師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強調語言實用性,多教授學生外語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以提高學生對于外語的使用意識。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彼此時間用外語交流,使學生在下意識情況下對語言的應用有更深層次的見解。其次,教師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入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關數據表明,相對于枯燥的語言學習而言,學生對相應文化表現出更為濃厚的興趣。教師可在上課前,利用少部分時間對與課堂相關的外語文化進行介紹,進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外語學習更有效。最后,學生應發展課余文化學習。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時間及精力充沛的條件下,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課下文化學習。同時,學生也要有提高自己所學外語有關文化內容的意識。在課余時間,教師可引導學生看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外語書籍,外語原聲電影等,進行對外國文化更深入的了解。日益豐富自身外語文化內涵,進而提高外語學習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語言,文化以及外語教學相互關系及影響進行了分析,進一步認識到文化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了解到語言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識多種多樣,要想能夠熟練掌握一門語言,并在生活中準確恰當的應用,則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需要多注意文化的累積。有意識對母語和外語進行比較,進而促進外語學習。但同時要注意,在學習外語文化時,不應忽略母語文化。在我國外語教育工作者和語言學習者共同的努力下,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魏春蓉.淺論文化、語言及外語教育的相互影響關系[J].才智,2014(32):114.
[2]劉琦.淺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09):60-61.
[3]王蘭.從語言和文化的相互關系看影響外語學習的文化因素[J].華商,2008(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