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淇茹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義務教育,在我國教育結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小學教育質量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在小學時期幫助學生奠定基礎,提高管理質量。作為小學管理重要環節,教學管理必須創新與轉變理念,落實以生為本思想。不過結合現狀來看,當前國內小學教育管理仍有很多問題需待解決,這些問題是影響小學教育進步的不良因素。現本文結合小學教育管理問題出發,分析改善管理問題的有效方法,以求新時期小學教育能夠適應課改要求,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教育管理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025-02
前言
在素質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教育系統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產生了新的理解。為確保學生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真正受益,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滿足社會要求掌握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建立正確的三觀和心理素質,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我們就必須予以基礎教育更多的關注。不過現如今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教師教學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仍然在限制著小學教育管理發展。所以學校必須圍繞上述因素展開改革,實現小學教育的高質量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發展,實現創新教育,達成新課改教育目標。
一、小學教學管理問題
(一)教師素質有待加強
小學教育是我國的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1]。不過由于小學教學內容非常簡單,所以現階段國內小學教育存在著這樣的錯誤看法,即認為小學教師并不需要具備很高的文化修養與學識素質,所以小學教育系統中存在著大量非專業教師,很多教師并非是本科師范院校出身,這必然會影響到小學教育效果。
(二)教學活動不合理
作為小學生課外學習的關鍵環節,教學作業的影響與價值意義重大[2]。不過由于很多小學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教學作業的作用,只不過將教學作業當作一種程序,粗略的布置著教學作業。學生機械的寫著學習作業,有些時候當天的作業內容甚至和當天的學習任務存在分歧。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必然會失去學習主動性,將作業當作是學習的一種負擔,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缺少素質教育理念引導
素質教育是我國近些年大力提倡的教學活動,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對新課程要求的基本體現。在素質教育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態度才能夠得到科學的引導與塑造。不過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國家大力提倡著素質教育。不過受升學、家庭因素的影響,應試教育仍然非常普遍。素質教育只是一種口號,并沒有在所有的小學得到有效落實。
二、改善教學管理問題對策
(一)加強教師專業素質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引導者與負責者,教師的個人素質與專業水平將直接定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高水平、高素質教育團隊是教學有效性的保障性因素。學校必須提高重視,加強投入,實現高水平、高素質教師團隊建設。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素質教育中,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端正自我學習態度。教師就必須以身作者,用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和學習態度,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
(二)合理調整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的優化對學生意義重大。教師必須予以教學活動足夠的重視,學生才能夠在學習活動中,得到學習能力檢驗、鞏固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如在布置作業的環節,教師不妨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態度采取分層作業設計方法,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建立學習自信。充分把握學生學習需求,調整學習活動。這是讓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環節。
(三)注重素質教育落實
教學時,教師必須注重素質教育的落實和應用。素質教育中,教師的形象和榜樣作用影響很大。所以教師必須用端正的教學態度和風氣引導學生,防止學生受到不文明行為影響,出現不良舉止。教師應予以學生生活、學習更多的關注。如果學生出現了學習心態、生活心態的問題,應及時對學生展開心理教育,幫助學生重歸正道。防止學生接觸不良風氣與輿論,用素質教育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結語
綜合本文敘述可以看出,如今提高小學教育管理水平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需要,這是培育高素質人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小學教育必須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改良教學管理方式,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健全現代教育管理制度。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健康的學習環境下茁壯成長,教師才能夠端正教學姿態,將全部身心與力量投入教育事業。
參考文獻:
[1]楊光壽.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教育管理探討[J].中華少年,2017(35):247-248.
[2]田守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