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菲 韋前進
【摘要】隨著時代前行,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新的職業,也消亡了或者即將消亡一些職業,但職業認同一直伴隨著職業發展。教師職業認同是職業認同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發展,學生的未來,學校的發展,而且關系到民族的強盛,所以需要建構堅實的教師職業認同。本文歸納總結了國內外教師職業認同研究情況。
【關鍵詞】國內外 ?教師 ?職業認同 ?研究情況
【基金項目】2017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想政治專題項目“衛生類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研究”(2017SJBFDY183)。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73-0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建強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前提。這突出了一支有堅定職業信仰的教師隊伍,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師職業認同作為一種內在的職業發展動力,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樣也影響著教師隊伍建設的大局,因此,本文歸納和總結了國內外關于教師職業認同研究情況。
一、教師職業認同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職能*行業,這樣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職業。職業認同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教師職業認同是職業認同的一個分支。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對其職業多方面特點的積極認知、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體,是在與所處客觀環境互動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并隨著教師主客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對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國外已研究有近三十年,研究內容、研究成果比較豐富。如研究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過程、影響因素,有量化研究也有質化研究,有針對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區域學校教師的職業認同研究等。而國內的研究則起步晚,其中對中小學教師、中等職業教師職業認同等方面的研究較多,對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研究均不夠。
教師職業認同作為教師發展的動力和內在激勵因素,這一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正確完整的教師職業認同對于改變教師對職業的態度,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促進教師專業、學生學習、學校建設、國家教育、社會經濟等發展或提高均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職業認同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成果
(一)國外教師職業認同研究
第一,研究教師對職業認同的感知。如皮亞德等人研究教師對職業認同各方面特征的整體感知。尼克松對兩所高校的 30 名專業教師進行訪談,發現高校教師對職業認同的感知具有連貫性。皮特和海德研究發現邊緣學科的教師職業認同水平與教學水平相關,與專業能力無關。
第二,研究教師職業認同的特征、構成及形成過程等。如薩格魯研究實習教師職業認同形成過程受到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沃克曼和安德森研究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過程。
第三,研究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如加澤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對教師職業認同與工作壓力、離職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穆爾和霍夫曼研究發現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影響教師的離職傾向,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師職業認同水平。加澤研究發現教師休假或培訓有助于增強教師職業認同。對 44 位教師進行了開放式訪談,發現教師培訓能增強教師職業認同。
第四,研究教師傳記或教師生活。如科奈里和科蘭迪納研究入職動機、希望具有的工作條件與現實生活中兩難處境等隱藏在教師職業生活中的因素與職業認同的關系。彼亞得分析了30名教師的傳記,研究發現從教年限與職業認同之間的關系,從教初期的教師職業認同相對較低。科耐里和克蘭蒂納研究了教師在教室內外兩種情景下的職業認同,發現職業價值、工作環境及所面臨的困境是他們更關心的方面。古德森和庫勒通過研究 7 名老師的生活史,發現教師的職業認同取決于他們對職業群體的觀念。
(二)國內教師職業認同研究
在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已逐漸起步,從1999 年至今,在中國知網中,在主題中含有“教師職業認同”共檢索到1193條結果;在篇名中含有“教師職業認同”共檢索到529條結果;在關鍵詞中含有“教師職業認同”共檢索到199條結果。
在現有研究文獻中,有些研究是對教師職業認同的結構進行分類。如魏淑華將教師職業認同分為角色價值觀、職業價值觀、職業行為傾向和職業歸屬感等四個維度。陳同軍則將職業認同分為工作本身、工作報酬、進修與提升、工作環境和學校管理等五個維度。
有些研究分析了特定類別的教師職業認同。如秦浦紅對中學教師入職階段的角色認同情況進行研究;任倩分析了編外教師的職業認同情況。
有些研究則按不同專業分析教師職業認同,如朱斌誼等人調查研究了英語專業教師的職業認同情況;湯國杰構建了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理論模型,并進行了實證研究。
有的分析了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如果淑蘭對教師職業認同的專業觀、學生觀、教師的生涯設計等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羅藝婷從社會外部環境、組織內部環境、教師個體差異三個方面對影響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進行分析等。
有的則結合我國教師職業認同現狀,提出了促進教師職業認同的一些合理的建議。如郄海霞發現認知水平、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職業壓力等因素影響教師職業認同水平,并建議建立教師自我認同心理機制。曲正偉認為目前的教育過度強調教師對外在客觀標準的適應,而忽視了教師作為“人”的基本需求。
三、教師職業認同研究的不足
第一,在教師職業認同研究內容上,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論研究,其中內涵、結構、維度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第二,在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對象中,對中小學的教師、高校的教師研究較多,而對幼兒園、職業學校、民辦學校、特殊學校、山區學校、偏遠地區學校等關注度不高。第三,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樣本區域都較小,有的是個體,有的某個群體,有的是一個學校,最多是某個區域,研究的成果代表性不強。第四,在教師職業認同的專業類別中,側重體育老師、英語教師、輔導員、師范生等,而對于其他的科目教師,如語文教師、數學老師、音樂老師、盲校老師、職校的文化課老師、班主任、生活老師等幾乎未涉及。第五,在對教師職業認同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上不夠細致全面,如職稱、工資、學歷、學校管理制度、人文環境、工作地點等對教師職業認同是否有影響,涉及較少。第六,缺乏權威的職業認同量表,質化與量化研究有待進一步的結合。
參考文獻:
[1]郄海霞.教師自我認同心理探析[J].湖南教育,2003(15)
[2]曲正偉.教師的“身份”與“身份認同”[J].教育發展研究,2007
作者簡介:
舒菲(1982-),女,漢族,江蘇省淮安市人,碩士,江蘇護理職業學院組織部工作,主要從事人事管理及教師職業心理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