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鉞
【摘要】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發展到今天,出現的諸多的問題。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借鑒目前MO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模塊化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從單一的PPT課堂教學改變為 PPT+MOOC——“傳授-翻轉-傳授-翻轉-傳授”迭代的課堂教學。依據實施的過程及結果,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實用性。
【關鍵詞】模塊化 ?微翻轉 ?大學計算機基礎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237-01
一、背景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 按照教育部教指委的指導文件,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涵蓋內容多,層次多。長期處于基本技能的培養,并且課時少。以計算機知識“零起點”來設置教學大綱,沒有考慮由于地區、城鄉差異,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相差很多的因素。教學手段單一、形式單調,主要以PPT為核心的教學組織形式,多媒體資源使用不充分。課堂學生人數多,每個教學班的人數平均不低于120人。每個教師承擔的教學班多,師資力量薄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崗位人員匱乏。在高校中,有98%以上的學生需要接受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1]。
MOOC翻轉課堂現狀: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從2012年前后開始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得益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一時被教育界認為是個好的教學模式。從這幾年MOOC發展來看,MOOC課程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低,優勢得不到發揮。按照課前學生看慕課自學,課堂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是學生課程多,課余時間少,課余學慕課,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也增加了學生的工作量;教師整堂課翻轉,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課前教師與學生也沒有互動。這種教學模式目前尚無法普及,只能停留在少部分高校以及高校的少部分學生群體實施。當然,根據對能夠且已經實施這種教學模式效果來看,普遍認為是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計算思維培養被重視。越來越多的師生認識到對學生未來的創新思維有重要影響的是計算思維。以計算思維培養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改革,其主要內容表現之一是:從操作層面將大學計算機課程建設成為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之一的計算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并建設一批適用的教學資源。
二、方法
提出模塊化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模塊化微翻轉課堂主要指的是:在課堂中,引入課程慕課資源及其優勢,改變現在以PPT為主的教學形式為PPT+MOOC形式,并在教學中實現邊授課邊課堂翻轉,來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內容。“模塊化”是指教學內容以知識塊(多個相關知識點)為主的組織形式;“微”是指相比于當前翻轉課堂的滿課堂翻轉模式,采用“授課+翻轉+授課”迭代課堂模式,縮小滿課堂翻轉的規模。
模塊化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引入MOOC資源及其優勢,但又不完全照搬MOOC翻轉課堂模式——即課前自習,課堂翻轉。
三、實施
在2017-2018年度第一學期的8個教學周,對我校2017級電氣4-6班測控技術2班-120人、2017臨床醫學1-4班-130人、2017工程力學1-4班-135人 共3個教學班作為教改班,每周每個教學班2個學時(共3*2*8=48個學時)實施了模塊化微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的實施。
實施必備的條件:
1.教室具有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
2.教室計算機網絡暢通。
3.學生具有手機且手機網絡通信資費學生能夠接受。
4.即時通教學軟件。
實施過程:
1.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引入MOOC模式,形成PPT+MOOC形式,從單一的“課堂傳授”改變為“傳授-翻轉-傳授-翻轉-傳授”迭代的課堂教學過程。實施微翻轉。
2.改變MOOC的內容,目前的MOOC內容傾向于面上知識,易懂,適合自學;改變為知識塊、重點、有深度和難度的內容,適合于課堂。實施模塊化教學。
3.在尊重版權的前提下,課堂上借鑒多所原“985高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MOOC教學內容及視頻。
4.自己制作一些教學視頻。
四、效果
1.模塊化微翻轉課堂的實施,3個教學班同學普遍能接受這種教學形式,課后把視頻放到合適的網絡空間,學生可以課下用手機隨時自主學習,而且有同學對自己喜歡的視頻或內容還進行了點贊。對視頻內容來源于原985高校的,學生對視頻內容持肯定的態度。
2.課堂視頻發到合適網絡空間,可以彌補由于座位靠后靠邊或者教學設備影像質量差影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課。
3.手機及 QQ參與教學,學生有明顯的親切感,比上課立刻把手機收走要好得多,收手機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壓抑感。
4.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多了,雖然是百人大課,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到每個學生的上課狀態,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參與度很高,在回答問題時可以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增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5.課堂每隔5-8分鐘,學生需要提交一次問題的回答,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6.教師的課堂角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教學過程控制變得靈活與復雜。教師從原來的知識傳授為主的角色,轉換為對視頻內容或技術的點評、解釋與補充。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總結
通過模塊化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改進了教學方法,形式新穎,教學過程生動,學生參與度高,同時也可以滿足教育部教指委對大學生計算機知識與及技術教學的要求,也能應對教學班人數多、有限課時、原教學內容簡單以及教學方法落后的挑戰,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雖然不能解決目前所有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問題,但提供了一種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鳳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發展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