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我在北京阜外醫院做完心臟換主動脈瓣手術之后,經常頭暈,活動一會兒體力就跟不上。可是,多年來在工作崗位上養成的寫點小文章的習慣,還時常鼓動著我,想試著寫點兒東西。
心臟手術之后,有一次,老同學王玉國來看我。閑談中,說他孫女喜歡語文,作文寫得挺好,讓我幫著指點指點。我把他孫女的作文略作修改轉給了《通遼日報》,時間不長,作文竟發表了。這件事啟發了我,由此產生了輔導、修改、推薦小學生作文在報刊上發表的想法。開魯街道關工委田寶合與李奎廷兩位老主任、育新社區黨委書記張文、《通遼日報》教育版主編王塔娜對此都很支持,幫助組建起育新社區寫作輔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還起了個富有感召力的名字:未來小作家寫作輔導小組。具體的寫作輔導主要由我來承擔。
有人說,修改小作者的小作文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我卻覺得很有意義。比如,實驗小學六年一班的王紹鑫同學,在《感恩母校感恩老師》一文寫道,“我們的友情,就像冰山的一角”;我理解小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說友情很深還沒完全展現,但用冷峻的冰山來形容友情有些不妥,就把這句話改寫成了,“我們的友情,就像冬日里的陽光,充滿了溫暖。”后來這篇稿件2017年6月18日在《通遼日報》教育時空版發表了,孩子、家長、老師都高興,我也樂在其中。在這段時間里,寫作輔導小組將民主小學、實驗小學、第二中學等5個學校小作者的作文,修改、選送了21篇給《通遼日報》,有16篇被采用,還發表了《一定要把字寫好》等3篇小評論。除了在寫作上給孩子以輔導,我還和他們交朋友,給他們以人生的指導。有的小作者急于發表,功利性較強,我就啟發他們發表不是目的,通過作文愛上寫作、愛上中國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我和小作者一起閱讀,一起切磋,樂在其中,成了“忘年交”。

作者輔導學生寫作文
我的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是《大刀進行曲》革命音樂家麥新戰斗和犧牲的地方。一直以來,麥新的精神都在鼓舞著我。2017年1月,我退休了,不久加入了關工委,5月被任命為育新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我常常勉勵自己,在這個新的崗位要多做點事。實踐使我體會到,幫助小作者修改小作文正適合我,所以干得比以前更有勁了。因為心臟的原因,我時常冒虛汗,氣不夠用,體力不支,就含上幾粒速效救心丸,癥狀緩解了繼續給小作者修改文章。我是一名黨員,在今后有限的人生歲月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甘為“小作家”當人梯。說不定,我們的寫作輔導小組還真的培養出幾名未來的小作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