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陜西省商洛市關工委充分發揮全市各級關工委和五老優勢,拿出“繡花”功夫,扎實開展脫貧攻堅,全面開展了“三進”(科技培訓、關愛幫扶、家風家教進貧困村)“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創業)活動,多渠道、多層面引導貧困青年敢于創業,在助力農村青年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涌現出一批先進青年和感人故事。
朱家秀,柞水縣圣福生態養豬場的負責人。她曾因車禍造成胳膊殘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在縣關工委和五老的幫助下辦起養豬場,因不懂飼養技術,小豬死亡過半。但她沒有松勁,通過拜師學藝,總結經驗教訓,當年就出欄黑豬40多頭。幾年過去了,現在她的養豬場由最初的100平方米擴展到800平方米,每年銷售成品豬和小豬1000頭,毛收入達200多萬元。朱家秀富了,但她沒有忘記鄉親們,她說:“一人富了不算富,要扶持貧困青年,讓他們的錢包鼓起來?!狈彩秦毨舻剿i場買小豬的,每頭減免200元,殘疾人和患病戶可免費獲得小豬。她介紹五保戶孫某到自家豬場干零活,包吃住,還給發工資。多年來,她扶持的貧困青年達40多戶,帶動周邊500多戶群眾發展養豬,實現脫貧摘帽。

盧濤,山陽縣工會主席、縣關工委副主任。他教給農民養蜂,使困難職工和返鄉農民工走上致富路。盧濤廣泛開展調研,發現農村群眾養蜂成本小,繁殖快,效益大。但家庭養蜂戶太少,技術簡單粗糙。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多次和蜂農座談,并訂閱養蜂報刊,還研讀養蜂科技資料,走訪大專院校教授,邊研究邊實踐,認真記錄心得和成功經驗。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掌握了養蜂新技術和有效辦法。他將養蜂經驗編成《中華蜜蜂科學家養》8萬字的科普讀本,免費送給廣大蜂農和參加培訓班的青年學員,大家親切地稱他是“養蜂專家”。目前,科學養蜂已輻射全縣13個鎮26個村,僅2015年就帶動200多戶貧困職工和返鄉青年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盧濤在精準脫貧攻堅中出色完成任務,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
為幫助貧困青年脫貧致富,商洛市關工委在丹鳳縣中廠村開展了“科技培訓進貧困村”活動,請市核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忠鋒講授核桃良種科學管理技術,參加聽講的青年有80多人。市關工委又在縣龍駒寨街道辦關工委召開現場會,學習推廣五老引導貧困青年脫貧致富的經驗。洛南縣古城鎮關工委舉辦種植烤煙、核桃技術進貧困村培訓班,先后辦班20多場次,受訓青年3000多人次。鎮安縣青銅關鎮關工委對58名留守兒童的脫貧實現了由五老、關工委成員包扶。同時,市縣區關工委還把五老組織起來,帶著精準扶貧的課題開展調查研究,為全市扎實開展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