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彬
松原市中心醫院麻醉科,吉林松原 138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壽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老齡化趨勢更加的明顯,而下肢外傷型骨折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老年人損傷,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威脅[1]。特別是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的退化,手術麻醉的風險大大增加,如何有效的對老年患者進行麻醉,已經成為了當前醫學研究的重點[2]。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方式能夠實現良好的效果,通過縮短各項時間指標,極大的降低了手術風險。因此,通過選取該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在高齡下肢骨科手術過程的效果進行分析,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樣本患者的年齡在61~8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5±3.6)歲,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均采用常規的護理手段,最大程度上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手術效果。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采用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方式,使用0.10 mg的順苯黃硝酸阿曲庫胺、0.02 mg/kg的咪唑安定以及1~1.50 mg/kg的丙泊酚進行全麻誘導,在手術過程中維持舒芬太尼以及丙泊酚的注射,在進行傷口包扎之后,停止使用舒芬太尼,實現患者的自主呼吸。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采用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手段,全麻誘導與觀察組的方式相同。患者采用側臥的方式,屈膝屈髖,連接穿刺針與神經刺激儀,將30 mL的氯羅混合液注入到坐骨神經當中,40 mL注入到腰叢當中,在患者進行縫合之后,采用對照組當中的方式,實現患者的自主呼吸。
對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各項指標信息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麻醉前后以及其他時間點當中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等進行分析,對比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之后,自主呼吸的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的時間,對手術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對兩組患者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采用統計學的方法,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患者在各個時間點當中的心率與血壓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差異,觀察組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壓心率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壓心率比較(±s)
組別 指標 麻醉前 麻醉誘導后 術中 拔管時觀察組對照組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153.1±15.3 91.2±13.1 78.2±9.5 152.1±12.9 90.2±12.2 76.2±7.7 121.3±11.6 73.2±9.6 68.2±8.2 129.3±7.8 74.4±7.9 66.3±9.2 122.5±12.1 71.2±10.8 66.8±7.7 144.7±15.3 92.2±11.5 77.6±9.3 131.6±15.5 80.4±9.4 82.1±10.3 166.1±16.9 112.3±7.8 88.6±13.2
在經過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兩組患者在各項時間指標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在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作用下,拔管時間以及自主呼吸回復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時間指標對比[(±s),min]

表2 兩組患者時間指標對比[(±s),min]
組別 拔管時間 自主呼吸恢復 完全清醒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26.31±4.88 9.12±4.60 19.8.78 17.94±3.57 7.13±3.24 17.3425 36.81±5.30 16.79±5.70 19.7834
下肢外傷型骨折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老年人物損傷,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威脅。特別是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的退化,手術麻醉的風險大大增加,如何有效的對老年患者進行麻醉,已經成為了當前醫學研究的重點[3]。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方式能夠實現良好的效果,通過縮短各項時間指標,極大的降低了手術風險[4-5]。在當前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麻醉能夠通過發揮出藥物的作用,使得患者的痛覺或者是知覺暫時性的消失,從而降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感,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對于外周神經阻滯麻醉來說,能夠比傳統的神經組織定位更加準確,同時產生較好的阻滯效果,實現鎮痛時間延長的目的,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在該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采用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方式,實現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為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患者在各個時間點當中的心率與血壓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差異,觀察組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此之外,從各項時間指標來看,在經過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兩組患者在各項時間指標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在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作用下,拔管時間以及自主呼吸回復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高齡患者進行下肢骨科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通過采用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的方式,能夠實現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從而實現各項時間指標的縮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王銘.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齡患者下肢骨科手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15(1):92.
[2]蔡琴.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在高齡下肢骨科手術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4):56-57.
[3]酈惠芳,許旭東,潘春英.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對老年下肢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6(11):912-915.
[4]周永林.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齡患者下肢骨科手術的臨床效果[J].北方藥學,2017,14(6):171-172.
[5]武曉旭,王強,仇秋蘋.高齡下肢骨科手術中外周神經阻滯聯合靜脈快速通道麻醉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醫藥,2015(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