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忠
深刻把握好北京“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辯證關系,是新時代“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基礎。其中,“都”與“城”的辯證關系具有根本性,意義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對北京“都”與“城”辯證關系的認識尚不盡一致,存在一種割裂“都”與“城”的傾向。我們認為,北京“都”與“城”是一體的而非“兩張皮”,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首先,毫不動搖地堅持定都北京。這是深刻把握好“都”與“城”的根本基礎。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工作時強調,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批復再次強調,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應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然而,至今仍有觀點沿襲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主張,認為遷都是解決北京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根本之策。
這令人無法茍同。一方面,從根本上講,國都選址是基于國家全局而非局部利益。新時代是否繼續定都北京是不能建立其對北京之意義上的,而要由其全國意義決定。事實上,定都北京是平衡南北發展、保障國家地緣戰略安全、防止國家生態危機至關重要的大布局,對我國長治久安具有不可或缺的戰略意義。這一點對中華民族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歷史性飛躍的各個時代無不如此。另一方面,國際經驗表明,遷都并非解決首都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唯一根本之策。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跳出去建設“首都功能拓展區”,是更為普遍的根本之策。因此,深刻把握新時代北京“都”與“城”的關系,應毫不動搖地加強北京首都核心功能,毫不動搖地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建設以雄安新區、北京副中心“兩翼”為代表的首都功能拓展區。
其次,毫不動搖地堅持“四個中心”加“四個服務”是首都北京功能的基本要義。北京是一個超大城市。怎樣認識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和超大城市的功能關系,是深刻把握好“都”與“城”辯證關系的根本方向。在討論北京發展理論和實踐中,人們經常會感覺到這樣一種自覺和不自覺的認識,即除首都功能外,北京還有作為超大城市的功能。眾所周知,所謂國家首都指的是中央政府所在城市。由此推理,所謂首都功能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城市的功能,是首都城市功能的全部含義。作為國家首都,北京城市功能當然就是首都功能,盡管有核心 和非核心之分,但考慮到北京市的自然稟賦和實際承載能力,不宜有首都功能以外的、作為超大城市的其他功能。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規劃》的批復在強調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同時,要求明確首都發展要義,履行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基本職責,做到服務保障能力與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城市布局與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
有人會反駁說,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無不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表明中央也是認為北京在首都功能之外存在其他功能。這是對中央關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誤解。事實上。中央講的“北京非首都功能”指的是,按規劃從北京遷移出去因而未來不再定位于首都北京的“功能”,即2014年2月26日習總書記講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從實踐上來講,那種認為北京除首都功能外還有作為超大城市額外功能的觀點,無疑忽視了北京的自然基礎,將導致北京發展偏離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最終威脅到北京作為國都的地位。因此,深刻把握新時代北京“都”與“城”的關系,應毫不動搖地堅持“四個中心”加“四個服務”是首都北京功能的基本要義。
第三,毫不動搖地堅持把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作為根本目標。2014年2月26日習總書記提出,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規劃》貫徹落實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戰略目標,提出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廣泛和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全球中心城市。怎樣認識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與全球中心城市的關系,是深刻把握北京“都”與“城”辯證關系的根本目標問題。對此,有一種源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關于北京進一步發展探索的認識,主張“從建設世界城市的高度進一步推進首都各項發展建設工作”。這種觀點實質上把全球中心城市建設看作“自變量”、第一性的,而視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為“因變量”、第二性的。這最終可能影響首都核心功能正常發揮作用,使北京發展偏離首都功能定位。因此,深刻把握新時代北京“都”與“城”的關系,應毫不動搖地堅持把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作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推進“城”的發展。
第四,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首都為核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特別是推進首都北京與京津冀城市群的一體化發展,是深刻把握好新時代北京“都”與“城”辯證關系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無論是《綱要》還是《規劃》,無不強調以首都為核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實質上,這就是強調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不搞雙核心或多核心。
我個人體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方面,從全球連通性來看,據有關研究,北京是京津冀地區迄今唯一全球性中心,天津、石家莊、唐山全球中心性分別不足北京的37%、17.02%和14.79%。未來天津、特別是雄安新區的中心性無疑會加強,但由于內外因素的制約,這種以首都北京為核心的全球化格局客觀上是不會改變的。另一方面,強調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有利于夯實首都的區域經濟社會基礎,增強首都的影響力,維護首都在全國和世界的地位。由此可見,深刻把握新時代“都”與“城”的關系,應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首都北京為核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作者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環球時報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