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武
摘 要:隨著洱海流域的開發和利用,洱海流域的環境狀況越來越差。基于此,本文對洱海流域的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進行了分析,首先簡單介紹了洱海流域,然后提出了改善洱海流域環境,加強洱海流域環境保護以及綜合管理的對策,以此來提高洱海流域的環境質量。
關鍵詞:洱海流域;環境保護;優化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3-0004-01
洱海流域和周邊地區作為白族文化的發源地,近些年來,洱海區域的經濟不斷發展,洱海流域以及周邊地區人口的增多,洱海利于開發的廣度以及深度都不斷加強,洱海流域的環境質量越來越低,環境功能嚴重失調。因此,對洱海流域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洱海流域的概述
1.1 洱海流域的簡介
洱海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洱海流域地處元江、瀾滄江以及金沙江這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區域,屬于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洱海流域的面積為2565km2,當湖面高程是1966米時,湖面的面積是252.1km2,蓄水量高達m3;湖岸線長達129.14千米,湖泊的最大水深是21.3米,平均水深是10.8米。洱海流域的水生態,洱海流域的水生植物經歷了種類數和生物量的從多到少的、急速減少,最后到目前相對穩定的過程[1]。
1.2 洱海環境質量惡化因素分析
(1)廢水污染,洱海流域的廢水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和生產污染,其中,生活污染主要是洱海流域附近的居民亂丟生活垃圾造成的;生產污染主要是洱海流域附近的造紙廠以及沿岸的其他企業,這些企業的使用的生產設備比較落后,工程的員工也沒有較高的技術水平,使用的生產工藝也比較陳舊,導致工業生產污染非常嚴重。
(2)廢氣污染,洱海流域的廢氣污染主要是由洱海沿岸的造紙廠造成的,這些造紙廠建造在洱海的西南方,但是,洱海流域的風向是西南風,這就導致造紙廠排放的廢氣向洱海流域擴散,一旦出現降雨天氣,廢氣中的污染物質就會進入到湖泊中,污染洱海流域。另外,洱海流域周圍居民使用的蜂窩煤也會造成廢氣污染。
(3)廢物污染,下關城市在近幾年受到了迅猛的發展,下關中集中著很多污染大戶,而且,大理古城將大量的垃圾運轉到下關,使得下關的垃圾場嚴重超出負荷,洱海流域的大量工業企業、醫院以及村莊也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另外,隨著洱海流域旅游業的發展,對洱海流域造成了很多的流動性固體污染,隨著大量游客涌入洱海,固體污染越來越嚴重。
2 洱海流域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對策
2.1 加強村落環境的綜合整治
加強村落環境的綜合整治可以從幾方面入手:(1)構建村落污水遠鎮的分散處理以及近鎮集中并網處理這兩種模式,其中,環湖村落以及二十二條主要河流的下游沿岸都要使用近鎮集中并網處理這種模式,和鄉鎮距離較遠的村落片區需要使用分散處理這種模式;(2)控制好農村畜禽養殖的規模,對于大規模的養殖場,采取雨污分流的方法,將畜禽的糞便進行資源化的處理和利用;(3)在農村構建村莊收集、鄉鎮轉運以及市縣進行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以此來降低農村垃圾對洱海流域的影響。
2.2 確保洱海流域的生態安全
(1)加強洱海的緩沖帶建設以及低污染區域的水處理凈化,將洱海流域的西北區域作為重點,在洱海西部的大麗路往東方向,采取退塘還濕措施,建設洱海流域的調蓄庫塘濕地,修復洱海流域的生態安全;(2)改善洱海流域的水體生態環境,控制洱海流域水體內的負荷,進一步調整洱海流域的漁業結構,再與藍藻水華控制相結合,進一步加強洱海流域的生態修復;(3)加強洱海流域的土著魚種保育,及時將洱海流域的死亡水草以及水葫蘆等多種漂浮植物清理掉。
2.3 加強洱海流域水資源的應用
(1)發展洱海流域的農業退水回用以及農業節水,以此來提高用水的效率;加大農田節水灌溉的力度,推廣新型的微灌、噴灌以及滴灌技術,真正實現農業的節水減排;(2)城市污水采取再生和回用措施,尤其是海東、雙廊以及鳳儀等地區,對于洱海流域周圍的工業園區、道路沖灑、高耗水行業以及城鎮景觀綠化的灌溉等需要用水的地方,優先使用再生水;(3)將海西作為重點,在洱海流域周圍的城鄉進行統籌供水建設,將供水管網的漏損率保持在12%以下,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2.4 進行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的優化
有關部門可以建立和洱海流域水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的空間布局、產業布局以及生態安全格局。比如,從洱海流域的源頭到洱海依次進行水源涵養區、洱海湖區、綠色發展區以及湖濱化緩沖區的劃分。其中,要加強對水源涵養區以及洱海湖區的保護,嚴禁開發這兩個區域的土地;要減緩湖濱緩沖區的發展,為洱海提供更大的生態空間。
優化產業結構可以從幾方面入手:(1)加大新材料和新資源為主的綠色產業的開發力度;(2)禁止污染比較大的企業或者重化工項目在洱海流域內布局;(3)減少洱海環湖村的畜禽養殖,從而減低畜禽排放的糞污;(4)環湖村采用沼氣處理的方式進行畜禽糞污的處理;(5)加強洱海流域的生態農業發展,以有機肥代替化肥,鼓勵農民種植綠色水稻、生態烤煙等作物;(6)推動洱海流域的旅游業發展,做好洱海流域的民族風情以及自然山水這兩種旅游產品。
2.5 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嚴格執行依法治湖,完善洱海流域環保、監察以及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的機制,配備齊全的環保執法裝備;加大洱海流域的執法力度,仔細排查洱海流域企事業單位、餐飲行業、洗浴行業以及賓館客棧等排污單位的實際排污狀況,如果排查過程中發現了排污不合理的單位,要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另外,有關部門還要加強對流域水環境的監控和管理,真正實現洱海流域保護治理的網格化以及精準化管理,繼續開展”三清潔“整治模式,同時,還要實施風險管控,加強暴雨洪水或者交通運輸等事故對水質安全影響的風險管控,以此來完善洱海流域的監管體系,確保洱海流域在法律的約束下,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2]。
3 結語
綜上所述,洱海流域需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分析可得,通過對洱海流域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的分析可知,洱海流域的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要以全面協調以及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思想,優化洱海流域的產業結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改善洱海流域的水環境,從而促進大理的經濟發展。希望本文可以為相關人員進行洱海流域的環境保護和綜合管理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新,石建屏,曹洪.基于指標體系和層次分析法的洱海流域水環境承載力動態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11,(06):1338-1344.
[2]李曉蓮,楊懷欽.發展生態農業控制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3,(03):53-54+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