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衛華
[摘要]對英文電影字幕簡單概述后,文章從英語電影的跨文化因素及其翻譯策略兩個大方面進行闡述。其中,對跨文化因素的研究包括文化背景及其影響,電影字幕翻譯的可接受度,英文電影的文本屬性;英語電影字幕文化的主要翻譯策略包括刪減策略、壓縮性策略、直譯策略等。電影字幕翻譯應有效全面地體現出其所承載的信息。文中用具體的例子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電影字幕翻譯;跨文化因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12-017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7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英語電影字幕翻譯在一定程度體現著文化間的交流,不同的文化之間碰撞必然產生沖突。在翻譯時,譯者們要注意不同文化下的語言特征,而不能簡單把一種文字轉換為另一種文字。這是字幕翻譯者們必須慎重的對待的困難。英文字幕翻譯工作涉及到對文化沖突的合理的處理,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是翻譯工作者要面臨的最具挑戰的問題。然而電影中文化的體現無處不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在文化中孕育發展,與其密切相關。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必定反映其所處的國家傳統文化,同時劇情中社會背景也是其國家大社會背景縮影。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的當今,各國間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或許使得人們的眼界放寬了,文化認識水平也增長了,然而文化的沖突和摩擦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交流中仍然是無法避免的需要譯者們重視的問題。電影字幕的譯者只有解決因文化沖突造成的阻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英文電影字幕的翻譯工作。因此,電影字幕翻譯不能單從語言表面上進行意義轉換而要重構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譯者們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意在解決在英文電影字幕翻譯領域日趨明顯問題及其翻譯策略的應用。
一、文化背景與英語電影字幕翻譯
語言之所以空洞、乏味,毫無生氣,是因為其不具備區域文化的特點,語言必須以社會文化為主要的載體,有地方文化熏陶的語言才能具有地方特色,才有靈魂,離開了文化載體的語言不能稱其為語言,而是文字組合,不具有獨特性,因此電影字幕翻譯工作不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形式的轉換,而應涉及到不同文化領域的交流和輸入?,F階段,人們的文化意識較強,認識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雖然世界各國不同區域間的文化輸出和植入手段越來越科技化,途徑越來越多樣化,速度也越來越快速化,但人們對文化層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英文電影字幕翻譯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沖突的解決。這是新時代下從事英文電影字幕的譯者們面臨的又一挑戰。
(一)翻譯中的文化背景及其影響。電影字幕翻譯受譯者文化背景的影響,文化背景不同的譯者所采用的翻譯原則也必然有差異。例如: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翻譯,中西方會有明顯差異。在西方文化背景中,人們信仰的是上帝,所以把“天”翻譯為了“God”,整句話譯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這是David Hawke的翻譯;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即“天堂或者老天爺”,所以把“天”譯為“Heaven”,楊憲益把這句話翻譯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他就非常完美地完成了翻譯中文化的表達。我們將David Hawke和楊憲益的翻譯結果進行對比就會發現,楊憲益的翻譯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解讀,體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特色。另外,通過研究楊憲益先生《紅樓夢》譯本中的翻譯手法,不難發現他最為重視文化的傳遞,他的譯本把我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藝術體現的恰到好處。
(二)電影字幕的可接受度。以前,在我國的翻譯領域,英文電影的字幕譯者和觀眾經常被忽略,只是重視電影文本內容的翻譯。最近有研究表明,因為翻譯過來的電影字幕不僅影響到觀眾能否充分欣賞電影,還決定著觀眾對電影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英文字幕的翻譯時,譯者應把觀眾的可接受程度充分考慮在內,這對翻譯工作的推動有著引導作用。我們常說同一部作品,讀者不同,其理解也不盡相同,因為人的審美感受及理解水平與其所生活的文化環境與學識背景密不可分。對此,奈達在其研究中有著直接說明,他認為翻譯與譯者的主觀行為都與觀眾密切相關,他以觀眾的反應為首要前提。他強調,對翻譯文本成功與否的判斷不是針對其字詞用句或修辭手法等方面,而是要看觀眾的實際理解和接受度。
(三)英文電影字幕的文本屬性。在進行英文電影字幕翻譯時,文本屬性不同,翻譯方法也要有所調整!所以,在從事英文字幕翻譯時,譯者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對文本屬性進行具體的分析,其次再根據文本的具體屬性采用合適的翻譯方法。根據翻譯文本的屬性不同,大概把其分為兩類,記錄性文本和工具性文本。記錄類翻譯文本注重體現文本內容所想傳達的實際信息,更需要譯者在翻譯時把握對語言的靈活性掌控。如何把文本的內容語言轉換得更地道,適當的語言增減以達到具體情節的需要。例如,《美麗心靈》這部經典電影中就有一句非常簡單的臺詞,“She is a university student”。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翻譯成“他是一名大學生”也不能說錯,但是,為了配音長度與影片中演員的口型一致,考慮到漢語和英語語句表達的不同,根據電影的需要,讓觀眾欣賞更美的畫面,譯者在翻譯時需要把這句話的翻譯內容適當增加。英語的句子中大概有十個音節,為了與之相匹配,十個漢子長度的中文翻譯才最佳。仔細研究發現,把此句譯成“他現在只是一名大學生”,不僅把原句時態有所體現,也與原話的句子長度較吻合。而工具類翻譯文本是指將原文本語言順利轉變為目的語言,關鍵在于實現忠實于原文,記錄類文本翻譯材料一般是說明、宣傳、廣告詞等,這樣的文本通常不具文學性質,因此文本信息經轉換后能不能被接受或使用至關重要,也就是說工具類翻譯比較注重目的化。
二、英語電影字幕文化的翻譯策略
英文字幕翻譯是對一種語言的轉換為另一種語言而實現,而文化的輸出與植入是關鍵。電影,本身就是一門文化藝術,是文化傳播有效且常用的平臺。電影字幕的翻譯中,文字方面的轉換不僅要實現,還要在目的字幕文本中體現電影所表達的語境文化,從而實現最終形式的翻譯。針對字幕翻譯中常出現的問題,譯者進行英文字幕翻譯時,要靈活處理電影中的文化翻譯,為了需要可適當采用一些策略,如刪減、壓縮、直譯等手法的運用。
(一)刪減策略。電影中字幕的翻譯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字幕譯者必需使用刪減的翻譯策略,尤其是對具有特別抽象意義的詞匯進行翻譯時,不能簡簡單單的把所有字幕中的文字逐字逐句地翻譯,電影字幕的譯者要對信息接受者受時空限制的認知理解活動不影響的信息可以刪減,以突出表達電影中主要故事情節信息。刪減策略在實際翻譯中可分為兩類:縮減性和刪除性意譯。
例如,電影《Flipped》里有一句臺詞“He was so embarrassed that his cheeks turned completed red.”翻譯為“他害羞的滿臉通紅?!焙唵蚊髁说乇磉_了原文。又如,翻譯“As an old ancient Chinese woman,I will cry until the great wall collapse”,其中涉及一位古代秦朝的女子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電影字幕譯者如果譯為“一位古代中國女子”不僅較長,也不如直接翻譯為孟姜女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所以譯成“如孟姜女哭長城”,反而更能清出地轉換出字幕的意思。
(二)壓縮性策略。和英語不同,漢語語言結構多樣,其中,諺語,也就是英語中說的俚語,在漢語語言藝術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組成部分,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積淀。一些言簡意賅而又詼諧幽默的語言經常出現在相聲演員在表演中,意義表達形象貼切,也容易突顯個人特征。電影字幕的翻譯,要把其意思一一進行解釋,譯文篇幅較長,不易于觀眾的理解,而時空上也不允許。字幕譯者有必要對這樣有特點的語言壓縮,為觀眾減少文化障礙。
例如,漢語俚語“咱不能一竿子去打翻一船的人”,對其進行翻譯時,直接翻譯或者意譯都會使譯文較長,在屏幕中的空間不允許,時間上也不適合觀眾掌握,因此譯者要采取壓縮策略,翻譯成“You should not hold a grudge against everyone.”,譯文簡明、扼要,意思清楚明了,觀眾容易接受。
(三)直譯策略。直譯是最單簡易的翻譯,其最大優點是能把電影字幕原本地轉換過來,但運用直譯策略時,電影字幕譯本所體現的文化信息可以讓觀眾接受,原字幕的含義可以被觀眾能準確地理解。因為電影展現功能具有直接性和客觀性,所以電影字幕的翻譯的直譯需要聲音畫面等效果的輔助。
例如,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2開場時,大大的“囍”極為醒目,這個字極具中華民族文化的淵源,在傳統的中國式結婚儀式中必不可少。婚房里面及周圍都會貼上喜字,其寓意歡樂幸福,喜氣祥和。翻譯時就可以把電影字幕直接翻譯成“happiness”,這樣觀眾對電影情節理解的同時畫面的感受會更直觀,和“happiness”聯想在一起就很容易理解“囍”字的含義。
三、結語
語言翻譯,尤其是電影字幕的翻譯需要融匯其深厚的背景文化,不能僅從語言文字的表面進行逐字的翻譯。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語言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靈魂,是歷史變遷和榮辱興衰的承載著和見證人。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現時代,從事電影字幕翻譯譯者們機遇增加的同時也會面臨各種挑戰。這就要求翻譯學者不僅要有過硬的翻譯基本功,還要充分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的差異,本著嚴肅認真、堅持不懈和一絲不茍的翻譯工作態度進行電影字幕的翻譯工作,讓觀眾們身臨其境體會到含有原汁原文的文化內容豐富的影視譯本。電影是人們一扇窗口讓人們去探知外部的世界,它傳達著著一個國家和其人民大眾的文化。因此,電影字幕翻譯肩負著文化交流的重要責任,供人們消遣娛樂的同時,也傳播著他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