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粉噴樁技術在軟土路基中應用相對廣泛,以水泥、粉煤灰等作為主要固化劑,利用深層攪拌機械進行強制攪拌,與周邊土體充分均勻,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改善原有土體結構,硬結形成整體性、穩定性較強的復合地基。這一技術充分利用了原有土體,有效降低工程造價,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本文主要對其施工工藝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實踐經驗探尋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為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性指導。
關鍵詞:公路工程;軟基處理;粉噴樁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3-0072-02
近年來我國公路運輸網絡不斷完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所面臨的施工環境也更為復雜。軟土路基是常見的不良地質條件,此類土體強度低,且具有較高的壓縮模量,穩定性差,若不加以處理,極易出現不均勻沉降現象,降低公路使用性能。粉噴樁技術能夠提升軟土承載力,后期沉降量小,固化劑與周邊土體產生物理化學反應,實現對路基的有效加固。因此,有必要對粉噴樁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明確規范標準,提升路基整體穩定性。
1 工程案例
某公路工程沿線軟土路基分布相對廣泛,地勢低洼,且地下水位相對較高,土質松軟、含水量大,軟土層厚度為12.9—20m左右,主要由淤泥質粘土、亞砂土組成,底層以粉細砂為主。經過施工方案比選,擬采用粉噴樁對沿線構造物兩端進行處理,確保工后沉降滿足《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要求。根據公路工程實際地質條件,將樁體直徑設計為20cm,樁長控制在5—10m左右,必須深入持力層,以實現對軟土路基的有效加固。每根粉噴樁摻灰量控制在50kg左右,90d無側抗壓強度應在1.2MPa。
2 粉噴樁技術在公路軟基處理中的應用
2.1 施工材料準備
粉噴樁施工過程中通常采用水泥作為主要的固化劑,應根據公路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所需材料的規格,材料進場之前按照規定要求進行質量驗收,禁止使用質量不達標的水泥材料。為改善水泥土的使用性能,還應摻入適量的外加劑。在充分掌握各項原材料性能的基礎上,確定水泥摻入比,合理確定水泥用量。通常情況下,水泥用量與樁身強度呈正比例關系,但若超過一定范圍,伴隨水泥用量的增加,其強度反而會逐漸降低,宜控制在7%—15%左右,并結合工程地質條件適當調整,在保證水泥土強度的前提下,有效節約成本,降低工程造價。
2.2 施工場地處理
為充分掌握工程地質構造,應按照要求進行勘測作業。結合粉噴樁施工特征,不僅要進行常規的土層勘察,還應當明確土層結構,是否存在弧石等大塊障礙物,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避免影響正常施工。同時分析地下水質條件,判斷其對水泥的侵蝕程度。隨后全面清理施工范圍內的雜物、碎石等,若存在低洼地帶,應及時采用相同土質回填,其中不得存在雜質,并適當碾壓密實,壓實程度應達到85%以上。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測量現場各項參數,確定樁體位置,并將其明顯標記出來,實際測量誤差應控制在5cm以內。為保證樁體位置的準確性,在后期施工過程中需定期復測樁位,防止出現位移現象。
2.3 工藝性試樁
在粉噴樁施工過程中,技術參數是影響成樁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現階段公路工程建設規模相對較大,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必須通過成樁試驗確定施工參數,為后期施工提供積極指導。在成樁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通過試驗施工確定最大鉆進深度,以檢驗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第二,校驗水泥土配合比例及外摻劑用量,以提升樁體強度;第三,待試樁結束后,應檢測其承載能力,根據檢測結果對各項參數進行適當調整。為保證試驗數據的準確性,試驗數量應在5根以上,對于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記錄,并分析解決對策,確保后期施工順利進行。
2.4 攪拌成樁施工
(1)鉆機就位。結合公路工程實際地質條件確定相應規格的鉆機,應具有足夠大的動力,確保漿液與周邊土體充分攪拌均勻,鉆頭直徑略大于樁徑,同時將自動計量裝置加設在鉆機上,及時掌握鉆進狀態。由專門操作人員調試設備參數,適當儲備易損零件,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
(2)預攪下沉。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進行鉆進施工,合理標定每根樁體的噴粉量,將下鉆速度控制在條件允許范圍之內,宜在2.8m/min以內,強制攪拌周邊軟土層。為避免噴射口堵塞,在旋轉鉆進時應適當噴氣,防止影響后期施工,待鉆進深度接近樁底部時,可適當放慢鉆進速度,保證底部的穩定性。同時,在鉆進過程中應定期檢查鉆頭磨損程度,對于磨損嚴重的鉆頭應及時更換。
(3)復噴提升。初次攪拌完成后,由于外界客觀因素限制,樁體極不均勻,應按照規范要求在整樁全長度內進行復攪作業,以提升樁體水泥土的均勻性。具體操作為:鉆進至設計深度之后,反向旋轉提升鉆機,速度保持在0.8m/min左右,對灰罐壓力進行嚴格控制,宜為0.25—0.4MPa,若噴粉壓力過大,對孔壁周圍的軟土造成擠壓,形成空洞現象,降低路基的整體性及穩定性。根據鉆頭提升速度適當調整噴粉快慢,使二者處于協調一致的狀態,確保水泥土的均勻性。在噴粉施工過程中,不得出現中斷現象,否則可能會導致斷樁問題,影響路基加固效果,應當分析具體原因,并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確保樁體的穩定性。
3 粉噴樁施工的質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是影響成樁質量的關鍵因素,必須加強質量控制措施。首先,在施工之前組織技術人員勘測現場實際地質條件,明確土層結構,在此基礎上確定材料規格,確保滿足施工要求。其次,選取正規生產廠家采購,檢查其合格證、出廠證明等,待材料運送至施工現場之后,按照規定標準進行質量驗收,將不合格材料及時清退出場。
(2)根據設計方案要求測量施工現場各項參數,確定樁體位置,將其位置誤差控制在5cm以內,避免影響路基加固效果。攪拌成樁施工過程中,應對噴粉及停粉標高進行嚴格控制,不得出現噴粉中斷現象,確保樁體的整體性及承載力,在尚未噴粉的情況下,禁止提升鉆桿。待鉆桿與地面標高相距50cm左右時,為保證樁頭質量,應停止噴灰,組織工作人員回填粘性土,并進行適當壓實。同時必須采取重復攪拌的措施,攪拌深度為1/2—1/3樁長,使得地基土體與固化劑充分混合在一起,提升樁體整體強度。現場配備專門人員記錄各項施工參數,一旦出現噴分量不足的問題,必須采用不小于設計量的固化劑進行整樁復打。若由于機械故障、停電等外界客觀因素造成噴粉中斷,也應復打,重疊孔段在1m以上。待粉噴樁施工完成后,應在規定時間內檢測成樁質量,具體標準如表1所示,通常采用抽樣檢測的方式,檢測頻率為0.2%左右。
(3)在粉噴樁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有以下幾種:第一,噴粉不均,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粒徑過大,或管道連接密閉性差,應及時調整空壓機壓力,檢驗管道連接質量,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第二,若施工過程中土層含水量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將會直接影響固化劑與周邊土體的固結程度,導致樁體疏松的問題,因此,應當組織施工人員實時檢測含水量,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若施工路段含水量過低,可適量灑水濕潤,并再次噴射固化劑,提升樁身的穩定性。第三,斷樁也施工中常見問題,一旦出現斷樁現象,必須及時清理不完整樁體,并按照規定要求補樁。
4 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公路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拉動了沿線經濟發展,對其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粉噴樁技術應用相對較為廣泛,實現了對軟土地基的有效加固,大幅提高公路工程的穩定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應充分掌握相關技術規范,嚴格遵循施工流程,加強重點部位及薄弱環節的質量控制措施,及時發現施工階段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盡量減少質量隱患,延長公路工程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劉長妍.公路軟基處理粉噴樁應用和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4):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