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寅
摘 要:礦井生產過程中,井下原煤輸送為關鍵環節。因運輸任務主要由運輸皮帶負責,因此,落煤方式會較大的影響皮帶運行狀況,而原落煤方式經多年實踐發現,存在損傷皮帶的問題,急需做出相應的改造,以減輕其損傷皮帶的程度,并進一步的提升礦井生產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原落煤方式的影響,研究了改造落煤方式的技術方法。
關鍵詞:落煤方式;技術改造;皮帶
中圖分類號:TD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3-0096-01
近年來,隨著煤礦行業的繁榮發展,我國不斷的提高煤炭井下開采技術水平,也促使井下膠帶輸送機向長距離、大運量、高速度及強度等方向發展。此種背景下,井下膠帶輸送機運行期間,穩定性必須要提升,而為達到此種目的,必須要合理的設計落煤方式,科學的安裝落煤點漏斗,使落煤方式對皮損的損傷降至最低,提高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1 原落煤方式存在的不足之處
目前,利用轉載點落煤斗落煤的方式普遍的應用到多數的礦井生產中,落下的煤再利用井下膠帶輸送機運出礦井,此種傳統的落煤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之處[1]:
(1)容易造成皮帶架變形,托輥掉落事件經常發生,使皮帶正常運行受到嚴重的影響;(2)皮帶運行中心并非是落煤點,由于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導致皮帶存在嚴重的跑偏,從而造成大量的灑煤,皮帶正常運行受到極大影響的同時,工人清理工作量也明顯增加;(3)落煤斗出口比較小,堵塞情況比較容易發生,矸石或煤塊較大時,容易卡住皮帶,堵塞落煤斗,若矸石存在較為鋒利的棱角,在運輸過程中皮帶會被劃傷,使系統正常運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4)煤流轉載過程中,速度比較快,矸石帶有能量,使之對側落煤斗鋼板直接受到撞擊,撞擊長期存在,鋼板拼接處的焊縫會出現開裂,且破損與變形發生于鋼板表面;(5)掉落大塊煤矸后,會造成緩沖鋼梁變形彎曲,使更換工作需經常開展;(6)撬杠、錨桿等均屬于尖銳物,且較長,裝載過程中,可能在緩沖梁縫隙中卡住,劃傷皮帶帶面,嚴重時,皮帶被后入的大塊煤矸撞擊刺穿,撕裂皮帶。
2 落煤方式技術改造方法
2.1 確定落煤方式
對于存在的上述不足,需采取改造落煤方式的方法解決,改造過程中,考慮拆除原有的緩沖鋼梁,并將一塊溜板增加到原落煤斗中,實現落煤方式的改變。此種方法改變了原有的煤矸直接掉落方式,變為滑落,可使皮帶受到的沖擊程度減輕,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皮帶;增大了落煤斗內的空間,即使卸載滾筒中掉落的矸石比較大,也一樣能夠滑落到皮帶上,不會產生堵塞事件,提升了落煤的順暢性,保證生產能夠正常的進行[2]。
2.2 選擇溜板傾角
溜板增加到落煤斗中后,其表面受力情況見圖1所示。計算其具體的表面受力程度時,利用公式(1):,在公式(1)中,β所表示的為皮帶與溜板之間的夾角度數,即傾角,傾角β的數值必須要科學的確定,以能充分的發揮溜板的緩沖作用,減輕皮帶受到的落煤損傷程度。當傾角β具有比較大的度數時,能夠減小溜板承受的摩擦力,降低緩沖大塊煤矸的效果,但當傾角β度數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煤矸滑落過程中,并不會經過溜板,而是直接在皮帶上掉落,由此一來,即失去了改造的意義;如果傾角β具有比較小的度數,需較長的制作溜板,增加制作成本,且會獲得過于明顯的緩沖效果,煤流擁擠問題比較容易發生,同時,堵塞問題的發生幾率也會提高,同樣造成改造失敗[3]。實際改造過程中,溜板傾角的選擇要與現場實際狀況相結合,并對應用效果、施工便捷性做出綜合考慮,合理的設置溜板傾角。
2.3 選擇溜板最低處與皮帶間的距離
改造落煤方式時,溜板增加的主要目的是使緩沖作用更好的發揮,因此,在設計溜板最低點時,應盡量縮短其與皮帶之間的距離,促進勢能損害皮帶的程度減輕。但在實際設置二者之間的距離時,還需要與現場具體狀況相結合,科學的確定,保證煤流能夠順暢的通過,獲得預期的改造效果。
2.4 應用實例
本文中,以某礦井下二部膠帶機為實例,該膠帶機采用的膠帶為鋼繩芯阻燃膠帶,帶寬1400米,運輸長度2550米,平均運輸量2500t/h。42112、42113順槽皮帶、掘進隊刮板運輸機均搭接在皮帶沿線,采用原始落煤方式時,因上述不足之處存在于42112、42113機頭轉載處,導致煤流直接沖擊落煤斗與皮帶。由于該膠帶機具有較長的隕石長度,使磨損、劃傷存在于皮帶帶面多個位置中,增加了維護的難度,使生產安全性受到影響,并提高了維護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礦井生產的安全性,延長皮帶的使用壽命,礦井二部采用了本文設計的改造方法,即將溜板增加到落煤斗中,選擇溜板傾角時,因與以往各機頭相比,機頭頂板具有較低的高度,而且也減少了42112、42113順槽皮帶卸載滾筒與皮帶之間的距離,由此一來,降低了溜板上邊距與皮帶之間的垂直距離,使傾角更為明顯的影響溜板長度,此種情況下,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以30°作為傾角角度;選擇溜板最低處距離與皮帶間的距離時,由于多部掘進隊運輸設備搭載在二部皮帶后,如果溜板與皮帶之間的距離過小,后部煤流通過會受到影響,經長期觀察后,最終決定,二者之間的距離設置為600mm。所有參數確定之后,即可加工溜板,加工過程中,主體材料選擇為20mm厚耐磨鋼板,尺寸1200×2500mm。
另外,改造之后,新的皮帶選用ST/S2500 B1400型,運行長度3900m,標準厚度21.5mm,帶邊厚度18mm,帶面厚度16-17mm。改造方案分別在42112、42113轉載點進行,改造之后運行3個月,并觀察運行效果。結果顯示,明顯降低因煤矸卡堵落煤斗造成的生產事故發生率;改造前,每班會受到2小時左右的影響,改造之后,減少影響時間,每班平均值不足1小時,促進系統影響時間的有效減少,開機率提高;延長了卸載點托輥、托輥架的變形周期,進而延長維護周期,降低維護費用。另外,在經濟效益方面,改造后每天的生產時間可節約一個小時,假如一年中工作300天,那么生產時間將會多出300小時,將會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
3 結語
礦井生產過程中,皮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原有落煤方式會較大的損害皮帶,增加事故發生可能,影響生產的安全性,且會增加生產成本,以增加溜板的方式改造落煤方式后,可有效的解決原有落煤方式存在的弊端,減輕落煤對皮帶的損傷,并降低生產事故發生率,提高開機率及塊煤率,進而提升礦井生產效率,增強礦井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礦井生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震.循環流化床鍋爐TG-75/3.82-M54落煤管防堵煤改造[J].山東工業技術,2014,(18):55.
[2]王軍,盧福平.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系統落煤管改造[J].內蒙古電力技術,2014,(6):85-87.
[3]楊吉友.鍋爐原煤斗蓬煤和落煤管堵塞原因及改造措施[J].安徽電力,2013,(2):2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