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燁彤
摘要:隨著中國在國際上逐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民幣正逐步走向國際化。人民幣匯率在國際貿易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進一步認識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變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文章通過分析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列舉出具有代表意義及相對重要的主要因素,并重新劃分為理論因素及實際因素兩大類,實際因素下主要探究經濟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
一、引言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人民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而人民幣匯率作為衡量國際貿易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及整理,發現匯率的相關問題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而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有不少人涉足。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和匯率政策,實證分析結論與傳統理論略有偏差。李江南的研究發現經濟因素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影響的彈性較小,但其影響的程度卻日漸增強。孫晨華得出中美利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是巨大的。劉忠河通過假設和分析證明,以企業的角度,通過分析眾多因素,得出我國的外匯儲備量是影響當時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最顯著的因素、之后按照影響顯著性排序則依次是基礎貨幣供給量、進出口總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出口差額、中美通貨膨脹率差及中美利率差。邢科等的研究發現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主要是中美兩國的價格差異、利率差異和經濟增長率差異,但之間的相關關系卻不符合傳統的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理論,他們還通過預測認為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人民幣都將面臨貶值壓力。時修松以新常態作為切入背景,研究發現新常態下中國資本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力還未顯現、投資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力已減弱,隨著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出口和投資拉動型轉向消費驅動型,社會消費水平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力度將會加大。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總結發現,對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的研究,總體涵蓋了幾大方面,如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利率、貨幣供應量、外匯儲備等。研究結構大體分為影響因素研究、經濟建模與實證分析、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匯率變動趨勢預測,使得研究步步深入,邏輯嚴密性逐步增強。下文對影響人民幣匯率因素的探究,分為理論因素和實際因素。
二、影響因素探究
(一)理論綜述
1. 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理論通過一價定律得出,是通過對比各個國家不同的物價價格來計算出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認為相同單位的通貨能在所有國家買到等量物品,國家之間的匯率反應其物價水平,物價水平又由貨幣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在兩國貨幣對應的購買力之比,提供了一個決定匯率的簡單模型,適用于解釋宏觀趨勢,由于現實中每個國家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實際貿易存在不對等現象,同時也會忽略一些因素,例如貿易成本與壁壘,因此購買力平價并不完美。
2. 利率平價
利率平價對外匯市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國的利率差異影響匯率波動,高利率貨幣的匯率會逐漸降低,低利率貨幣的匯率則反之。由于兩國利率的差異,會直接影響投資的效益,而投資者會選擇收益較高的一方,投資在兩方之間的調整下,最終兩方的利率差將會不斷縮小。理論認為,假設套利空間為零,利率高的國家的遠期匯率將會貶值。然而這一理論由于假設單一,而現實情況復雜,因此僅提供一個理論支持。
3. 國際收支說
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1973)應用期間,各個國家應用固定的匯率制度。國際收支可決定匯率,且收支狀況可確定匯率高低。國際收支決定市場上外匯的供求,外匯的供求決定匯率的高低,當國家的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時,其所擁有的外匯量增多,外匯匯率下降,反之外匯匯率則上升。
國際收支說從影響匯率的本源外匯供應量入手,直接主要影響因素——國際收支,而國際收支影響短期匯率,因此提供了匯率短期內變化的理論。國際收支說的主要是國際收支活動引起外匯流動量的變化從而影響短期匯率。但同時由于其他因素干擾,這一理論不能完全貼合現實情況。
(二)實際因素
1. 經濟因素
(1)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衡量了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經濟增長的百分比。一方面,經濟增長率較高意味著國民收入相對增加,則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從而提高個人消費能力并促進進口和貿易支出,外匯需求量增加,導致外匯升值匯率降低。
另一方面,經濟增長率提高了生產率,產品成本降低,提高了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從而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出口增加的同時外匯供給提高,導致外匯貶值,匯率增長。經濟增長率的提高說明投資利潤多,投資機會增多,資本流入,外匯供給量增多同時匯率也會提升。
(2)宏觀經濟政策
宏觀經濟政策下的貨幣政策會直接、有效地影響匯率。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增加本國貨幣供給量,直接影響匯率的降低。相應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匯率。
財政政策則通過國民收入、物價、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進而影響匯率。相比貨幣政策影響之迅速有效,財政政策則相對平穩,從側面穩定調節匯率的變動。
(3)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意味著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使國內物價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影響貿易、出口量降低和進口量增加,外匯需求量上升,同時貨幣貶值,貨幣作為變相的商品,由外匯換取的該國貨幣增長,該國貨幣貶值,匯率降低。從國際項目交流方面來說,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對該國貨幣的預期值降低,改持別國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同時通貨膨脹率影響實際利率下降,收益減少,資本流出,使貨幣貶值,匯率下降。endprint
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高于他國,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反之,匯率上升。主要影響匯率的是國內會通貨膨脹率之差,一般在貿易中體現,因此通貨膨脹率影響遠期匯率。
(4)利率
投資者在選擇持有貨幣時會優先考慮收益,而各國的利率決定各國貨幣的收益情況。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持有該種貨幣,該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供不應求,從而貨幣升值,匯率升高;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減少,匯率也會相應的下降。
在開放經濟體系下,各國商業聯系緊密,國際資本流動增長,金融業迅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
(5)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指一國在制定時間段內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的經濟交易所產生的收入和支出,是影響匯率短期變化的重要因素。國家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經濟在國際的運轉狀況。由于外匯在本國不能流通,則境外貿易就形成了貨幣兌換,產生了外匯和本國貨幣的供求關系。這些交易納入國際收支中,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外匯收入大于支出,則外匯供應量上升,導致兌換價格下降,匯率下降;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則反之。
2. 政治、心理、社會因素
(1)央行或政府干預
中央銀行的干預,簡單來說就是央行直接參與經濟市場交易,購買或拋售外匯或本國貨幣直接的影響外匯和本國貨幣的供給關系,或通過其他影響因素(如利率)來間接影響匯率。政府多用來控制匯率,使之保持穩定狀態。但由于外界干預,改變了經濟原有的自然發展方向,長期結果多為虧損。公開市場操作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證券和外匯等經濟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的目的。
(2)心理因素
資本是具有逐利性的,經濟交易的目的是利益。若能滿足或增大投資者的利益,投資將會增長;反之利益較小并風險較大,投資將會減少。上文中談到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及利率的吸引都是心理因素。通過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從而影響投資行為和匯率。
(3)社會環境
隨著國際經濟發展,貿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跨國交易也越來越方便。受國際化思想的影響,更多人傾向于購買國際商品,國際商品的需求量增大,同時我國的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得比重越來越大,產品之間的激烈競爭,不僅促進了科技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貿易的往來。中國龐大的人口是吸引貿易的一大利器,各國愿意對中國進行貿易,是因為高額的利潤帶動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我們更需要平穩的匯率,才能擔當重任。
.許多影響因素歸根結底都可以歸到一句古話:物以稀為貴。最本質的經濟變動就是由物品的多少引起的。匯率變化的根本即為交易市場上外匯量的變化。匯率的影響因素就如同一支龐大的蜘蛛網,任何一支脈絡上的變動都會引起中央匯率的變化。但可以從根源入手,逐漸向外擴展,尋找更多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李江南.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1.
[2]孫晨華.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經濟,2014(12).
[3]劉忠河.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研究[J].河北企業,2014(07).
[4]邢科,楊駿.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和預測[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09).
[5]時修松.新常態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5(08).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