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財務管理手段作為理財觀念的具體表現,在理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積極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特征、規律,對傳統的陳舊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和轉變,適時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手段,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理財觀念和管理手段的健康發展。文章就目前市場中陳舊理財觀念進行詳細論述,以期對正確理財觀念的建立以及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市場經濟;理財觀念;管理手段
“意識決定行為”,通過對歷史發展過程中各種觀念轉變過程的研究發現,任何一種觀念的轉變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謂的滯后性就是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才會導致觀念的轉變,而不是最先出現的觀念的轉變才導致的事物發展出現改變,我國經濟有傳統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在兩個重要的方面上,一個就是理財觀念的轉變,而另一個就是管理手段的轉變,但在事實中,最先出現轉變的是管理手段,后續二者相伴發展,共同演變,發展成為現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理財觀念和管理手段。
觀念的轉變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傳統掛念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思考和剖析,結合當下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形成與國際發展接軌的全新的理財掛念,而管理手段也要同步進行改進和更新。本文以下就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理財觀念和管理手段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傳統經濟條件下傳統理財觀念概述
(一)企業的目標不明確,政府觀念凌駕于市場觀念和經營管理者觀念之上
國家與企業之間存在著雙重的關聯,首先政府作為全社會的管理者的身份,對于企業的發展和決策有政策導向性的重要影響;其次就是在國有企業中,政府作為投資者的身份,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決策和發展。但就經濟利益的角度而言,不論是從何種身份考慮,政府和企業都是相對獨立的利益實體,在進行決策過程中都要從自身價值完整性的保存以及最大限度增值的角度出發,但在實際的市場運行過程中,并非如此,認為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大前提下,企業的財富是國家的,國有企業的財富也是國家的,這種陳舊的觀念導致企業輕視對自身價值的維護,單求利潤的最大化,將實際的財務管理和控制手段“架空”,流于形式。
(二)典型的“重內輕外”的不協調發展
在我國傳統企業中,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各項金融舉措(籌資、投資、風險權衡、信用政策、收益分配)并不具備決策權,持續發展,導致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對于外部市場的發展行情“充耳不聞”,最終形成一種不必關注外界市場的錯誤觀念。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單純重視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工作,而缺乏對外部市場發展規律的研究和分析,導致最終的決策欠缺客觀性和科學性,甚至作出錯誤的決策,很難把握住市場發展過程中的“良機”,導致企業的發展“每況愈下”,直至消亡。
(三)成本觀念扭曲,“虛盈實虧”現象普遍
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要遵照“保證原始投入資本的完整性”原則,但在實際財務管理過程中,對其原始投入資本價值的維護欠缺甚至是缺失,表現在對成本補償過程中不同程度的欠缺,單求利潤的最大化還會側方面的增加企業所得稅的繳納額,促成企業“虛盈實虧”現狀的形成。
扭曲的利潤觀念還表現在將財務管理中的利潤范疇雷同于會計計量中的實現利潤。與會計計量不同,財務管理中的預測、決策和編制預算等環節由于技術方面的需要,利潤的計量不一定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的要求。財務決策過程中,需要研究各種不可計量的成本費用,以確定財務意義上的利潤。以上所述的各種觀念扭曲的而導致的操作上的缺陷現象在實際的企業運行過程中是比較普遍的,有些企業甚至發展至今仍舊未能對其錯誤進行有效的改正,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程度的限制。
(四)缺乏長遠的“眼光”,限制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在企業決策過程中,要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而在傳統的企業決策過程中,具體的短期行為表現在對于資金時間價值的認識不夠深刻、缺少投資效益、不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陳舊的觀念導致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未能及時的對資金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和控制、資產流動性差、企業的償債能力下降、拼設備、吃老本、竭澤而漁、只顧眼前,不顧企業長遠利益、長官意志等。除了有體制上的原因,陳腐的封建觀念殘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例如,以發行股票籌資的股份上市公司,資金到手后,第一年盈、第二年平、第三年虧損的現象不在少數。更有甚者,以欺騙手段,騙取股票籌資額度, 愚弄投資者。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全新理財觀念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市場經濟是與商品經濟相適應的,供需雙方通過市場實現社會資源的交換與合理配置。市場經濟體制又是一個公開的,不受壟斷、封鎖等因素干擾的公平的經濟體制。在這樣一個市場內,參與者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市場交換存在著一個原始動因,即市場的參與者,都有利己的經濟利益欲望。這種欲望促成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客觀上為全新理財觀念的形成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故而,各個市場運行參與方,均應在充分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和特征的基礎上,注重對市場運行中的各種機會的把握,以市場發展規則對自身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財務管理手段和措施應為理財理念的具體體現,也要同步作出適當的調整和完善,雙管齊下,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中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理財觀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病進行了逐一的介紹,首先要在意識上給予其足夠的重視,但前文也說了,觀念的轉變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且其轉變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性,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要充分的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的考慮到其滯后性的因素),同步的對財務管理手段和措施進行建設和完善工作,促進觀念的有效轉變,二者協同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辛力平.談市場經濟條件下文教行政財務理財觀念和管理手段的轉變[J].遼寧財會,1994(01).
[2]施用進.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理財觀念[J].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1)
[3]李淑娟.簡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理財觀念[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2).
[4]董靜.科學發展觀與企業財務管理觀念的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5(34).
(作者單位: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endprint